分享

迈向21世纪的地理学

 谭老师讲地理 2020-10-29

当我们迈向21世纪千年之交的前夕,作为人类家园的地球表层存在着环境和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受到普遍的关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l世纪议程》,体现了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中国2l世纪议程》则是我国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纲领和蓝图。我们地理学界要抓住机遇,在全球环境变化、区域可持续发展、人地关系协调以及地理信息技术等优势领域开拓创新,为促进地理学的发展,为21世纪的美好未来做出应有的贡献。

发展的良好契机

地理学传统的研究对象是作为人类之家的地球表层,是人类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长期以来,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即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科学,它的任务是深入阐明并揭示其结构功能、物能流通、动态演变、地域分异和优化调控等。

由于面对着一个由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组合在一起的、复杂的地球表层巨系统,地理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交叉、会合的产物,是综合性很强的横断科学,它在当今的大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起着桥梁、交汇、贯通的作用。地理学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分支以及地理信息科学技术,具有跨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这在传统的学科中是独具一格的。

当今世界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实践中,也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如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农业生产潜力的发挥与提高,环境质量评价、预测与保护,产业布局与区域规划,乡村发展与城镇化,自然灾害及减缓对策,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等。这些都对地理学家提出了新的要求,迫使和推动着地理学的发展。中国地理学家在了解评价自然条件(环境与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发展和协调人地关系等方面都将做出积极的贡献。与此同时,在地理学的基础研究领域也存在着创新、突破的前景。

《中国2l世纪议程》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发展经济要充分考虑自然资源的长期供给能力和环境的长期承受能力,在发展过程中要兼顾局部和全局利益、眼前和长远利益,使环境与发展得以协调。《中国21世纪议程》的主要内容大体上可归纳为: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可持续发展4个部分。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模式和战略思想,是人和自然关系协调发展的规范。我国政府以21世纪议程为指导,作为制订国家、部门以及地区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得到国内外的密切关注。对地理学界来说,迎来了发展契机,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们应当抓住这一机遇,调整知识结构,扩大适应能力,积极地投身到可持续发展建设的实践中。这是地理学发挥作用、提高水平、取得社会承认的关键。

可发挥优势的领域

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不是个别学科、某些部门或地区所能完成的,它需要全球人类社会的共同努力。21世纪议程所涵盖的内容极其广泛,涉及众多学科领域。从地理学综合性、区域性的特点看,可以在全球环境变化、区域可持续发展、人地关系协调以及地理信息技术等领域发挥特长、展示优势。

全球环境变化

地球和地表自然界是有机的整体,全球各个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密切。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愈加强烈。人类对某一地区施加的影响,会对其他地区产生作用,而今天的措施又将对未来产生影响。当今瞩目的全球环境变化问题是长期以来人类活动缓慢过程累积形成的。

全球环境变化及其区域响应涉及古地理环境演变、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全球变化对环境脆弱地区的影响、典型区域环境定位研究以及全球变化的对策等众多领域。全球变化的社会经济对策涉及土地利用与农林牧业的结构与布局、能源结构调整、海岸带防御措施、自然地带推移以及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等。我国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全球环境变化研究有密切的关系。这些都是地理学可以发挥特长显示才干的领域。

区域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应当包含地理学的区域性,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也具有不同的空间尺度。全球《21世纪议程》是全球尺度的纲领,《中国21世纪议程》则是从国家战略高度出发制订的,它的实施是我们中华民族对全球可持续发展事业的贡献。

区域尺度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是地理学更能发挥优势的领域。地球表层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不同的地域,其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内涵也不同。如我国东部和西部,其资源与环境特点不同,社会历史发展和文化背景各异,相互之间的联系也不一样,客观上有着巨大的差异。区域可持续发展要求在不同尺度的区域内,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保持和谐、协调的关系。区域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发展要建立在有效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逐渐改善环境质量的基础上,并且应当促进不同类型的协调与均衡,缩小区际发展水平的差距。

从地理学角度看,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如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生产力布局,土地潜力与环境质量评价,农村发展机制与城镇化,经济与社会文化结构的演变,国土开发整治的宏观调控,区域综合开发与规划等。

人地关系协调

地理学着重研究地球表层人与自然的相互影响和反馈作用,是以地域为基础来研究人地关系的。人地关系并非一成不变,它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人地关系包括人对地的依赖性和人的能动地位。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初期阶段,人对地依赖性强,受历史条件的局限和认识上的片面性,曾有过分夸大环境作用和影响的倾向;在工业化阶段,由于技术的进步和人类作用的加强,又有过分强调人类能动作用的思想。片面地按照人类需求来改造环境,会违背自然规律,酿成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后果。历史经验告诫我们,人和自然之间应当保持和谐、协调的关系,人类应当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去利用和改造自然,妥善地处理好人和地之间的关系,才能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地理信息技术

可持续发展涉及丰富的信息、大量的数据以及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动态变化。这就需要地理信息技术的支持和应用,从定量、动态和机制等方面进行综合集成,使各种信息和数据成为决策的科学依据。21世纪议程的各个领域大多涉及到可持续发展信息、完善监测网络、进行动态监测、建立信息数据库、发展有关信息系统、管理及决策支持辅助系统等。在能力建设方面,专门提出要发展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卫星通讯与计算机网络等高新技术及其应用。

计算机与空间技术相结合,其协调作用有: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环境与资源分析技术;应用生态系统方法,增加区域的整体观念;为经济学提供区域研究与空间影响分析,增强经济的区域整体性;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基本要素的时态分析与发展预测;提供管理决策等。

地理学的上述四个领域是密切联系、互相支持的。21世纪议程是地理学驰聘的广阔天地。应当发挥地理学的综合优势,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地理信息技术冶为一炉,进行综合集成,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迎接挑战、促进发展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是地理学发展的良好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果不抓住机遇、竞争意识不强;或划地为牢、囿于科学框框,不紧密结合建设实践;或离心倾向加剧,缺乏有效综合,都会使我们丧失良机,丢掉阵地。当然,地理学本身还存在着理论体系尚不严密,技术手段不够先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欠强等弱点,需要改进和提高。

主动占领阵地  地球表层,特别是陆地系统,是人地关系的焦点。包括自然、经济、社会等的复杂巨系统。从传统研究对象看,这似乎是地理学的当然领地。但地球表层并非地理学一家独占的属地,可持续发展问题更非地理学所能包揽的。以地球表层为研究客体的基础学科有地理学和生态学,应用学科有环境科学与资源科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就有人主张将地理学改称为人类生态学,生态学派是地理学的重要研究传统,可见这两门学科之间关系的密切。

学科之间的横向汇合、交叉和渗透已成为现代科学发展的明显趋势,兄弟学科可以应用地理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观察研究问题,地域性和综合性已不是地理学的专利。如果我们固步自封,不主动开拓占领阵地,就会丧失地理学的传统优势和发展机遇。

加强综合研究

地理学是复杂的科学体系,学科划分愈来愈细。学科分化是深入研究的必然,分支学科进展显著,奠定了综合研  究的扎实基础。分科愈细,综合愈重要,其难度也就愈大。

长期以来,自然地理和人文地  理割裂对立的二元论阻碍着地理学整体的综合研究。其综合基础是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自然界也有其自然与人文二重性的统一。自然地理研究不应是纯自然主  义的,它要研究人对自然环境的作  用及其反馈;人文地理也不应离开自然地理和生态学基础。

以地域为单元来探讨资源、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揭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规律,更应当加强地理学内部的交叉与综合,无论从地理学发展史、地理思维和社会实践看,统一的或综合的地理学是客观存在的。

拓宽应用领域

地理学应用的范围广阔,为社会服务的领域日趋多元化。传统上地理学的主要服务对象为农业,现在非农业应用领域受到愈来愈多的重视,开始向城市建设、建筑业、旅游业、采矿业、交通运输、环境评价、人体健康和地方病等领域开拓。

在当前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条件下,地理学界更应当积极投身于国家和地方的建设实践,服务于社会发展的需求,才能促进学科本身的发展,这不仅是学科发展的要求,更是生存所必需。

应用先进技术

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已有可能对地理综合体、地理过程以及不同区域获得多层次、多时相等各种信息与数据,通过试验对地理现象和过程进行测试与模拟,以科学地揭示地理规律,从发展趋势看,微观研究的深化主要表现为由静态、类型和结构的研究,转变为动态、过程与机制的研究,以及进一步的动态监测、优势调控和预测预报的研究。面对21世纪可持续发展这一复杂的综合课题,地理学应从传统的综合发展为现代的系统综合,将现代地理学推向新的更高水平。

搞好地理教育

发展经济、摆脱贫困,关键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发展教育是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我国人口数量大而人口素质不高,因而提高公民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和意识是极为迫切的任务。

培养公民特别是青少年正确的人地观,确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让更多的公众了解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是地理教育责无旁贷并能发挥重要作用的阵地。

数十年来,我国科研、教育与生产等部门的地理学工作者联合完成了许多共同的任务,促进了地理学的发展。今天,我们应当更紧密地团结合作,加强学术交流,联合培养跨世纪人才。让我们一齐努力、积极探索、不断前进,为21世纪的美好未来做出地理学工作者应有的贡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