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天老照片】--9518--三十年代上海滩的繁华,历史照片真实拍摄收藏!

 泊木沐 2020-10-29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被认为是上海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当时的上海是远东最繁华的贸易中心,有着“冒险家的乐园”之称,因此无数国内外的人们奔流到此努力实现着他们的上海梦。旧上海其实并不旧,它的现代化比内陆提前了半个多世纪。以下给大家分享一组自己整理的上海老照片,拍摄于1937-1938年间,让大家感受一下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

汇丰银行大楼,现在是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坐落在中山东一路10-12号,由1923年建成。

外滩(英文:The Bund),位于上海市中心黄浦区的黄浦江畔,即外黄浦滩。在1843年以前,这里还是黄浦江边的一片泥滩。1844年起这一带被划为英国租界,英国人使用这块地区作为码头,不久这里开设了最早的一批洋行。

老上海繁忙的街道,除了街上没有汽车外,跟现代都市大街没什么两样。

汽车在当时已经不算新鲜物品了,看着街上各式各样的汽车,就知道上海的经济状况了,在那个坐黄包车就等于坐奔驰的年代,有辆汽车绝对是社会的上层人物。

从1845年11月设立开始,至1943年8月结束,上海的外国租界开辟最早,存在时间最长,面积最大。对中国近现代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欧战胜利纪念碑,也叫做和平女神像,1924年修筑坐落于上海外滩。1941年日本侵略军占领公共租界,纪念碑遭到野蛮的破坏。到1945年抗战胜利,日本无条件投降后,日方才将拆下的铜制女神像归还给英国领事馆,后来由于各种原因纪念碑未能重建。屹立在外滩不到20年的“地标”,今天我们只能在老照片中目睹它的风采了。

上海矗立着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建筑,因此有着“万国建筑博览群”之称。

老上海作为当时最大最前沿的城市,不光是经济和金融中心,一举一动也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

在20世纪初,随着新型交通工具的使用和客流的增加,原先的木桥已不敷使用,于是在1906年工部局决议建造一座新的钢结构大桥用以容纳电车和汽车的通行。新桥由英格兰达勒姆郡达灵顿的英商克利夫兰桥梁工程有限公司负责承建。1908年1月20日,工部局举行新桥通车礼。由于全身为钢材质,所以被媒体称为“中国最坚固的桥梁”。

繁华的街头,散发着大都市成熟的气息。

黄浦江上的游轮,来来往往进行着东西方的贸易。20世纪30年代,上海港已经成为远东航运中心,年货物吞吐量一度高达1400万吨,船舶进口吨位居世界第七位。

三十年代高层社会人士的豪车。

老上海商业街一角,如果这是张彩色照片的话,你绝对会以为是现代都市的生活场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