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乎浏览量42万:婆婆想让孩子跟我分离一段时间,我该怎么办?

 白格Bethany 2020-10-29

爱你身边的人,

一边祝福万物,

一边幸福生活。

BABY SMILE

知乎上浏览量高达42万次,一位迷茫妈妈的提问:

我是孩子妈妈,娃两岁多,一直晚上跟我睡,白天有时候我和保姆在家带,有时候婆婆跟保姆把孩子带到婆婆厂里,最近婆婆一直说只要我在孩子就特别不听话,反而她和保姆在厂里带娃的时候娃很听话,她就提议说把孩子带到厂里就在厂里住,晚上她带孩子睡,我说那我一个人在家也不怎么会烧饭,那要不就一起住厂里,婆婆又说你去厂里了孩子还得黏你还得不听话,不如在没有我的情况下让娃在厂里住段时间。我听了心里很难受,一方面是因为婆婆责怪我觉得孩子跟我在一起不听话,一方面是觉得她这意思是要我们母子分离,等于是不让我跟孩子接触,请问我现在该怎么办?

1.什么是听话?

 

伍光

 

孩子为什么要听话?到底要听谁的话?

小时候,妈妈总是告诉我,在家听父母的话,在学校听老师的话。

难道我们没有发现老师和父母也都有犯错的时候?难道我们就因为相信一个人而随时都要听从他说的话?其实,我们所想要表达的本应该是:孩子应听取正确的建议。

我们却简化为“你怎么不听话呢”?从人的个体角度来说,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

不能因为他是你的孩子或者年龄小的原因,就必须无条件地听从你。而我们从小缺乏“听正确的话”的教育,这让我们缺乏了进行独立思考和主动思考的机会。

孩子们从原来有所想法,到现在不敢有所想法,这实际上不仅剥夺了孩子们一次次进步的机会,而且还剥夺了他们作为社会人的个体自由,让他们在思想上学会了依赖,也让我们埋下了无数“逆反”的种子。

2.听正确的话

 

伍光

 

强调孩子一味听从自己的话会造成逆反要让孩子更好地接受自己的建议,需要树立一个客观的对事不对人的标靶,就是接受正确的话。

“听话”两字会刺激孩子的逆反,而“接受”两个字会保护孩子的尊严。

——兰海《让我们一起读懂孩子》

无论家长们多么爱自己的孩子,如果经常向孩子提出“听话”要求,并总是要求孩子服从自己,他骨子里就是个权威主义者。这样的人几乎从不怀疑自己对孩子提出要求的正确性和不容否定性,他潜意识中从未和孩子真正平等过,但在孩子眼中,他们只不过是些“不听话”的家长。基本可以肯定的是,凡是那些非常自以为是、性格偏执的人,他的童年中一定有一段较长的必须服从于他人意志的生活。个人的意愿不断受到压抑,这是童年时代环境给他留下的心理创伤,一生难以完全愈合。很多人把这种偏执施行于自己的后代身上,又在后代身上留下偏执痕迹。
童年需要“试误”,需要“不听话”。不允许孩子犯错误,要孩子事事听命于家长,这犹如不允许学走路的孩子摔跤一样,是以暂时的、表面的完美取代长久的、内在的完善。就一个孩子来说,他内心自信平和,比谨小慎微重要;凡事有好奇心,比凡事不出错重要;他有自我选择的勇气,比选择正确更重要。——《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我们要让孩子学的是真理,在生活的过程中自己摸索、总结出来的正向经验。

3.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 BABY CARE -

 

伍光

 

孩子黏妈妈,是因为在妈妈的身边,她有安全感,可以敞开心扉,可以肆无忌惮。

婆婆用“不听话”界定孩子乖不乖,问题是,要让孩子听什么话?

难道跟孩子说,听话,不要跟着妈妈?跟着妈妈你就不乖了?

事实上,“听话”这个词,本身在孩子身上就不成立。“听话”意味着大人是权威的一方,孩子是被控制的一方,于是种下了叛逆的种子,不平等产生了。

给题主的建议:辛苦一点,坚持自己带孩子,带孩子的过程,会有烦躁、愤怒等消极情绪,也伴随着快乐、幸福。

当孩子的行为不恰当时,请记住,深呼吸,蹲下来,与孩子平视,温和且坚定地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不会做饭,可以把保姆换成买菜煮饭的阿姨。

不要做老好人,婉拒你婆婆的无理要求,在孩子不可逆的成长面前,无理的要求无法妥协和退让,一要坚定,二要守住底线。

孩子6岁之前,不要频繁地更换养育者,他们最需要的是妈妈的陪伴和无条件的爱。

让孩子建立起信任,相信自己能够依靠所爱的人,相信那个人会努力陪伴自己,这对于孩子在此后一生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至关重要。

祝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