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朝第十六位皇帝 李瀍迷信道教追求长生不老 发动会昌灭佛

 陆一2 2020-10-29

 唐武宗(公元814年7月1日―公元846年4月22日),本名李瀍(chan),后改名炎。唐穆宗第五子。公元840年正月,文宗病重,仇士良、鱼弘志矫诏废皇太子,立李瀍为皇太弟。同月文宗去世,李瀍即位。次年改元会昌。在位7年。

唐朝第十六位皇帝 李瀍迷信道教追求长生不老 发动会昌灭佛

武宗身材高大,性情豪爽,他即位时已27岁。多年来他迷信道教,周围经常有一批道士相往来,比起纯粹生长在深宫中的王子来说,他多了一些观察社会的机会。武宗经常骑马游乐,还常常带着他宠爱的那位邯郸舞伎出身的王才人到教坊饮酒作乐,与乐人谐戏,就好像老百姓家的宴席一般。但并没有沉湎其中,声色自娱过程中他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没有因此耽误了国家大事。他能知人善任,能够面对现实,很多时候他敢于向宰相当面认错,尤其是他信任和重用李德裕,使得他们君臣在会昌年间内忧外患交织的时刻,能够沉着应付,渡过难关。

唐朝第十六位皇帝 李瀍迷信道教追求长生不老 发动会昌灭佛

武宗即位之初,仇士良等人因有拥立之功,在朝廷上很是跋扈,胁迫武宗大开杀戒。文宗的妃子杨氏、陈王成美、安王溶等潜在的政治对手均被赐死。在开成五年(840)八月为文宗举行的安葬典礼上,仇士良又把枢密使刘弘逸等杀死,以解除对其权势所造成的威胁。他们见皇帝十分信任李德裕,便想给他一个下马威,却被武宗巧妙地化解了。武宗之世,重用宰相平定了河东地区泽潞镇节度使刘稹的叛乱,成为这一时期常常为人称颂的政绩。

唐朝第十六位皇帝 李瀍迷信道教追求长生不老 发动会昌灭佛

从宪宗元和时期延续下来的朝廷官员的朋党之争,仍然十分激烈。穆、敬、文、武诸朝,逐步形成了所谓的"牛李党争"。牛党一派以牛僧孺为首,主要成员有李宗闵、杨嗣复、李珏等;李党一派以李德裕为首,主要成员有郑覃等。牛李两党在出身上,前者重进士,后者重门第。在朝廷议政之际,两党成员往往互相攻击,意气用事,是非蜂起,无疑进一步加深了唐朝政治的危机。这一场历时达40年之久的党派之争,最终以李德裕的贬死而告终结。

武宗死前一年的会昌五年(公元845年),发动了"废佛"事件,历史上称为"会昌法难",与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的灭佛合称"三武之厄"。武宗身在藩邸之时就喜好道术,即位后更是崇尚道术,拜道士赵归真为师,对他们的长生不老之术和仙丹妙药十分迷信。武宗灭佛,主要是因为道士赵归真等得到信任,宣扬佛道不能并存。武宗也认为佛僧的存在影响了他修炼成仙,从会昌二年(842)起,到会昌五年彻底废佛达到高潮。

从会昌二年(842)十月起,武宗下令凡违反佛教戒律的僧侣必须还俗,并没收其财产。很多寺院被拆毁,大量的僧侣被强迫还俗。不久,武宗又降旨"不许供养佛牙",到会昌五年(845),又开始了更大规模的灭佛。

唐朝第十六位皇帝 李瀍迷信道教追求长生不老 发动会昌灭佛

武宗这次大规模的灭佛,天下一共拆除寺庙4600余所,拆招提、兰若4万余所,僧尼26万余人还俗成为国家的两税户,没收寺院所拥有的膏腴上田数千万顷,没收奴婢为两税户15万人,另外还强制大秦穆护、祆3000余人还俗。武宗灭佛沉重打击了寺院经济,增加了政府的纳税人口,扩大了国家的经济来源。 在"废佛"的过程中,对其它外来的四教:祅教、摩尼教、景教和回教,也都采取了相应的废除手段。凡国中所有的大秦寺(景教),摩尼寺,一并撤毁;斥逐回纥教徒,多半道死;京城女摩尼七十人,无从栖身,统统自尽;景僧,祅僧二千余人,并放还俗。

唐朝第十六位皇帝 李瀍迷信道教追求长生不老 发动会昌灭佛

会昌六年(846)的新年朝会,由于武宗病重也没有举行。这时候,道士们依然编造鬼话欺骗他。他们告诉武宗,生病是因为皇帝的名字"瀍"从"水",与唐朝崇尚土德不合。土水,"瀍"名被土德所克制,所以不利,应该改名为"炎",炎从"火",与土德相合,可以消除灾祸。然而,改名并没有给他带来鸿运,且病情日渐加重,旬日之间口不能言,宰相李德裕等请求觐见,也没有得到允许。

唐朝第十六位皇帝 李瀍迷信道教追求长生不老 发动会昌灭佛

公元846年(会昌六年)4月22日,即改名之后的12天,宫中就传出了武宗驾崩的消息。他的妃子王氏殉节自缢而死。武宗成为太宗、宪宗、穆宗、敬宗之后,又一位因为服食仙丹妙药而死的皇帝。

唐朝第十六位皇帝 李瀍迷信道教追求长生不老 发动会昌灭佛

李炎死后庙号武宗,葬于端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