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在中国你可以逃离北上广;在澳洲你逃得掉吗?(深度好文)

 澳洲财经见闻 2020-10-30

本篇共2738字;阅读约需4分钟

在北上广可以不相信爱情不相信眼泪,只相信KPI只相信绩效。在澳洲,人家拿什么相信你中国人呢?

 
自我2004年起,分别在墨尔本,上海,深圳,北京和悉尼五地工作和居住。期间听到,读到,看到非常多的在澳华人和澳洲海归讲述自己在澳大利亚的生活和遭遇,幸运与不幸。大多数以情感的方式,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赢得海外游子的共鸣。本文并不会以同样的方式来展开。相反地,作为金融出生的我,希望通过数据来告诉大家,华人作为少数族裔,在澳洲的职场,到底和北上广深相比,是怎样的一种现状。

1
为什么逃离“北上广深”

我们不妨先看看,逃离“北上广深”的深层原因:

1
有多少人逃离了“北上广深”
根据腾讯大数据平台的统计显示,2015年春节过后,共有1085万用户真正“逃离”北上广深,占四地用户12%。调查还显示,在逃离的人群中,有27.1%的用户想重回北上广深。


2
为什么逃离“北上广深”
同样的数据样本中,有41.5%的用户是因为无法和亲人伴侣相聚。其次如生活消费成本高、户籍不在当地、房价、房租等问题也排前列。工作压力,空气环境,似乎并不是逃离北上广深的主要原因,而仅有5.9%的人认为城市交通问题是他们离开的原因,可见城市再堵也拦不住年轻人追梦的心。

工作压力,空气环境,不是逃离北上广深的主要原因

3
为什么追梦“北上广深”?
“北上广深”就像一座围墙,在里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进来。尽管很多人在“逃离”,但仍有非常多的人来到大城市追梦。在2015年春节后,有超过两千万人来到北上广深寻找梦想,占四地总人数的26%。而来到北上广深的主要原因如下:

人们最看重的似乎不是朋友,亲人以及当地居民。工作机会,教育机会和生活方式,才是驱使人们热衷前往北上广深的三大动因。所以可以看到,职业发展和个人诉求才是让年轻人愿意远离家乡的原因。


职业发展和个人诉求是前往北上广深的主要原因。

2
逃离“澳大利亚”?

在澳洲生活,几乎每天都能听到一遍为什么要移民澳洲的论述。当然,在国内,每当海归聚会,都能听到为什么要离开澳洲。人类作为一个天生就会有偏见的物种,永远会维护自己的选择。


不过,大部分人登陆澳洲,最初的原因还是来澳洲留学。根据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的最新报告,中国已经连续多年成为世界第一留学大国。2014年的数据显示,中国留学生几乎是所有西方发达国家的最大留学生来源国。

澳大利亚教育部所的数据,截止到2015年12月,共有645185名持有学生签证的国际学生在澳大利亚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注册全额付费学习,比2014年同期增长9.8%。其中,中国大陆学生人数为170212,比2014年同期增长12.8%。中国学生占所有国际学生人数的26.4%。
 
而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现在的留学生似乎不再贪恋西方的生活,驶离大洋路,回归穹顶下。短短十年间,中国的留学生回国率从21.6%上升至79.3%,甚至一度超过85%。

留在海外的华人相比总量来说,少之又少。华人作为少数族裔,为什么留在澳大利亚并没有非常好的数据样本来支撑,但是我们不妨看看倒着上面那张为什么“追梦“北上广深的统计,看看是不是在北上广深,人们最不在乎的原因,是否是在澳洲的你口中的最在乎的原因呢?

十多年来,我几乎从未听到有人说留在澳洲是因为工作机会多,晋升空间大。但是随便问任何一个澳洲华人移民,为什么移民澳洲?自然环境好,社会福利好,国民素质高永远可以排前几位。

但是这种陈词滥调真的烦透了!

请你们别在二、三十岁的时候,再提只有你有四,五十岁才会真正考虑的问题。扪心自问,来澳洲读移民专业,考雅思PTE,读Professional year,读三级翻译,练就一般武艺的你,是为了少吸几年PM 2.5,是为了不工作然后贪图几百块的救济金?

如果真是这样,本文对你已经结束了。

3
在澳洲的遭遇有原因么?

也许会有人说,出国读书的人比较就比较“垃圾“,到了国外混不下去是正常的,所有的抱怨都是在无病呻吟。你看人家印度人出国读书就都很厉害啊, 谷歌的CEO都是印度人。


诚然,我们的确看到一些拔尖的印度人走到了西方社会的顶端。虽然国家与国家之前的情况不同,但是相信印度人亦有他们成功的共性。

知乎上关于印度人在西方国家如何成功的文章可能已经泛滥,人家无怪乎几个套路。会吹牛,会团结,英文好等等。我觉得,大可不必再拿那些印度人的成就,反之嘲笑中国人的劣根性,除了可能义愤填膺地转发文章,告诉大家中国人有太多不足,自己却好像什么也没得到。知乎上面主观也好客观也好,把这个问题已经分析透彻,主要的原因有:

但是,看到大部分的成功印度人,可能都集中在美国的IT行业,就好像华尔街,大多数做金融量化的岗位都给亚洲人占据了一样。我们看看在澳洲周遭的印度朋友们,在IT行业以外,真的有特别突出的领域么?


4
澳洲的多元化真相

在澳大利亚,你想工作是一回事,但是能得到工作又是另一回事。我指的工作,是指你心中理想的工作。是不是真的是语言、文化,还有居留权的障碍阻挠了你找到好的工作么?你身边的ABC,真的和白人一样有优势吗?


你不用现在告诉我你的答案。
 
我有幸于本月见到了澳大利亚人权委员会(Australian Human Rights Commission)的种族歧视委员长Tim Soutphommasane博士,他和我展开探讨了关于亚洲人在澳大利亚的真实生存现状,并展示了澳大利亚人权委员会,联合西太平洋银行、普华永道、悉尼大学和澳洲电信在2016年7月联合发布了澳大利亚多元化报告。
根据报告显示,澳大利亚的文化多样性达到了世界经合组织之最的行列,澳大利亚的人口由300多个种族构成,其中大约28%是在海外出生。虽然对澳大利亚人口的民族构成没有官方统计数据,但有约20%在家里说英语以外的语言。

然而,种族的多样性并未很好的体现在社会公平性上。澳大利亚高级领袖的人种构成远没有达到种族的多样性的水平。其中大学是表现最差的机构,100%的校长职位由大不列颠人和欧洲人担任。表现最好的澳洲上市公司类别中,其他所有种族的总和,连可怜的5%也达不到。而这区区5%,根据研究,是因为有法律的强制规定,和上市公司需要满足的社会责任需求实现的。

报告还指出,造成上述原因是多样的,但主要是由于偏见和歧视导致的。华人在澳大利亚,在这看似公平的社会,却饱受歧视和欺凌。这并不无病的呻吟,而是残酷的现实。
 
当然,偏见在现阶段并无法消除,为了满足澳洲的身份政策而留在澳洲也好,喜欢澳洲的人文环境也好,这些都只是表象。更重要的是,你认同哪里的文化,希望过怎样的人生。

从《不见不散》里的刘元到《非诚勿扰》中的邬桑,从《中国合伙人》里的孟晓骏到《山河故人》中的张到乐……每个远离家乡在外打拼的中国人对自己的身份认同都特别在意,那是一种对主流社会的渴望和文化根底的羁绊。
 
中国人澳洲职场打拼,至少在目前,是一个比“北上广深“压力更大的地方,如果你可以在白人的地盘创出自己的天地,相信我,你比”北上广深“的投行男女要厉害太多。

后言
种族偏见并不是只存在于白人的身上,偏见也广泛存在于我们中国人的身上。如果有时间的话,大家可以花上5分钟,做一下哈佛大学的一个关于你是否对亚裔美国人有种族偏见的测试。以下是链接:
Asian American Task

https://implicit./implicit/Study?tid=-1

*数据来源:

腾讯大数据平台 | 中国统计局 | 澳大利亚人权委员会 | 悉尼大学 | 哈佛大学 | 澳洲电信 | 普华永道 | 西太平洋银行 | 知乎综合 | 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教育处 | 中国统计年鉴 | 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 | 澳大利亚统计局 | 澳大利亚联邦政府

**图片由Evan Zhang 制作

(声明:AFN《澳洲财经见闻》对本文拥有全部著作权限,转发使用注明来源,并附AFN《澳洲财经见闻》微信平台二维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