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管你信不信 靠封推荐信小学毕业也曾能上清华北大

 爱历史 2020-10-30

新中国曾有一段时间对上大学曾进行过一次彻底的“改革”,不论你文化程度多少,年龄大小,不需要经过高考,就能进入大学读书,只要一封推荐信哪怕北大、清华都可以轻松进入。

这样的事情对于现在的人来说听起来如同天方夜谭,但在并不久远的过去在中国真实的存在着。

1968年“7.21指示”指出“要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生,到学校学几年后,又回到生产实践中去”。随后在1970年决定废除了考试制度,实行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审核相结合的办法,面向全国招收工农兵学员,而且一开始就是以北大、清华为试点,并在1972年在全国高校中大规模铺开了。

当时在北大学习外语的东语系、西语系、俄语系基本上全部都是解放军学员,而在整个北大总解放军学员又占到了工农兵学员的一半。

在这种招生制度下,学习能力的好坏已经无所谓了,关键是看个人的出身和政治表现。这些工农兵大学生基本与共和国同龄,他们作为当时的幸运者,在那个动乱的年代获得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这一制度一直到1977年恢复高考才退出了历史舞台。在这期间,在推荐制的特殊标准下,全国共有94万工农兵学员走进了大学校园。

这一批工农兵大学生在随后的岁月里投入到了各行各业并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但关于他们学历和待遇一直都存在着争论。1980年时任教育部长的蒋南翔宣布工农兵大学生的学历为大专。1993年国家教委和人事部又联合下文,明确规定了1970-1976年推荐入校的工农兵大学生国家承认的学历为“大学普通班”,在他们的结业或肄业证书上须注明为“大普结业”或“大普肄业”。

工农兵学员推荐上大学是我们高等教育中的一朵奇葩,他完全与教育本身脱离的做法注定其不可能长久。因为这批工农兵大学生进校时文化水平就不高,因此在大学接受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学教育,人们曾形象的比喻他们是“大学的牌子,中学的教材,小学的水平”。这批工农兵大学生与恢复高考后77,78级的大学生相比更是不可同日而语。这两级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生可以说是人才辈出,几乎都成为了社会的中坚,与工农兵学员的黯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爱历史”一家专门用老照片讲述历史的网站,专注照片十余年。请记住官方唯一域名:www.ilishi.net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