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抗日根据地老百姓如何过新年?就是玩也要合乎抗战的要求

 爱历史 2020-10-30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为重要也最具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它本身也承载着团圆,祈福,追求幸福等多重含义。因春节时间跨度长,百姓参与度高,在抗日战争年代它还被赋予了新的内容。

往常春节,人们一般从腊月23,灶王爷上天开始过小年,准备春联、年画、窗花,并开始了置办年货。

等到了腊月30,在门上倒贴上“福”字,在敬天敬地敬祖宗后除夕夜便是一年里中国人最为重要的年夜饭,晚辈给长辈磕头,长辈给年幼的压岁钱,然后一家人玩牌聊天守岁。

正月初一一家人再去给祖先上坟,回家后便开始了走家串户的拜年活动。一般这样热闹至少要持续的正月初六左右才会回归正常。到了正月十五,又要热闹几天春节放算结束。

那时候春节的文娱活动主要有看大戏,扭秧歌,踩高跷,打霸王鞭,划旱船,舞龙舞狮等。每到这时候,十里八村的都会聚集到一起,争先恐后,热闹非凡。

根据这一情况晋察冀边区在1940年春节时就提出了“抗日的年头,就是玩也应该合乎抗战的要求,为了抗日的胜利才好”。

于是在原本春节上演的因果报应,生离死别,男女调情,讽刺士绅等戏码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团结抗战,保家卫国,阶级压迫,生产斗争等情节,以达到发动群众,教育群众的目的。

在1942年太行根据地发放的春节宣传材料中,根据地被描绘成了民众享有民主自由权利、物价便宜、生活舒适,有着自己的武装,生活充实的幸福乐园。

春节的另一个重要主题便是团圆,即便在抗日战争时期,烽火岁月,战士们也免不了想和家人团聚。当时有不少战士在过年时都想回家看看,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弥补因战士参军而造成的家庭团圆损失,有效的安抚抗战家属和战士,解放区、根据地在春节期间开展了优待抗属运动,向抗战家属分发粮食还发零用钱,并利用大会进行表彰,悬挂牌匾并组织慰问。

就连过年家家户户要帖的春联,在抗战时期根据地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造,表现出了新的时代精神。比如“除旧岁打到投降派  过新年拥护抗日军”“群策群力抗战到底 一心一德争取胜利”“驱逐倭寇生意兴隆 挽回权利财源广进”等。

在抗日战争的特殊日子里,根据地将春节作为了教育鼓舞群众,团结抗日,密切军民关系的最佳时期,通过各种形式来宣传抗日,坚定了人们抗日必胜的信念。

“爱历史”一家专门用老照片讲述历史的网站,专注照片十余年。请记住官方唯一域名:www.ilishi.net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