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京日侨集中营成以德报怨典范 日本人没受惩罚荼毒至今

 爱历史 2020-10-30

南京,抗日战争中惨绝人寰的屠杀之地,日本侵略者曾在这里犯下了滔天罪行。抗战胜利以后,度过了8年屈辱生活的南京市民并没有对日本人进行严厉的报复,反而将这里的日侨集中营变成了全国“以德报怨”的典范。

抗战胜利时,南京城内大约有1万多名日本人,在日本投降后的11月26日,在挹江门外原日军宿舍建立起了南京市日侨集中营管理所。在日侨集中营管理所内日本侨民实行自我管理。

因为按照蒋介石“不念旧恶”“与人为善”的讲话精神,在对待日本侨民上要求将遣返日本侨民的工作交由日本官兵自行负责编配,中国官兵仅从旁进行监督指导。

在集中营里有中方的一个教育小组,人员构成除了中国军人,公务员以及大学教师外,还有日军俘虏中的台湾人,韩国人以及经过挑选培训后的日本人。

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演讲、小组讨论,广播宣传以及播放电影等方式教育和改造日本侨民。

在南京日侨集中营因为住房缺乏,当时日本侨民还在政府组织下利用日军留下来的木头等材料搭建了许多建议木棚作为临时住所。

在南京日侨集中营里供分为五个区,一半在郊外,一半在兴中门内。

南京日侨集中营名义上是由南京市政府直接领导。对于日侨进入集中营内中国方面采取的政策是自愿前往,但同时又规定“凡于限期内,不遵令集中之日侨,应由各地区中国陆军受降主官,会同地方政府详细调查,强迫执行,不负保障生命安全之责。

这些日本侨民在集中营里吃的是米饭和罐头,这在当时中国百姓家中是很难看到的精致食物。

加上日本国内战败后的实际情况,以至于许多日本人呆在集中营里都不愿意回国了。

负责南京日侨集中营警卫工作,最初是由第六军负责,后来第六军前往上海后,由第七十四军五十一师一五一团一营战炮连负责。后来为了便于更加严格的管理,有宪兵接管了集中营的警卫工作,并由附近部队协同警戒。

1945年12月28日,南京日侨集中营里第一批50名日本侨民被送往上海,开始了遣返工作。

因战后留在南京的日本侨民并没有遭到南京市民的严厉报复,反而在集中营里获得了当时国民政府的优待。有部分日本侨民对战争给中国人民,尤其是南京市民带来的灾难根本没有愧疚,反而为日本的战败愤愤不平,并幻想着再次卷土重来。

他们认为日本投降不过是天皇的权宜之计,是为了避免日本本土遭受毁灭性的彻底破坏,是为了给日本再次崛起东亚保留生机。

正是因为日本战俘和日本侨民在日本战败后,没有在中国受到应有的严惩和真正的改造,当这些人回到日本国内后开始不断的否认南京大屠杀,推卸战争责任,美化侵略。

回复关键字“抗战看正面战场的艰难历程

抗日战争为什么打得如此艰难?回复关键字“汉奸”看清他们的嘴脸

如果“爱历史”的东西对您胃口,欢迎打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