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淞沪抗战中被俘的义勇军 团结一心共御外敌 用鲜血写下的不朽功勋

 爱历史 2020-10-30


1932年1月28日,淞沪抗战爆发以后,不仅19路军和第5军在上海与日军进行了英勇抵抗,上海的各界群众也积极行动起来,组建义勇军和便衣队投入到了抗击日寇的第一线,打响了一场军民联合抗敌,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这些义勇军和便衣队活跃在淞沪抗战的各个战场,配合支援中国军队的前线作战,为淞沪抗战做出了特殊而巨大的贡献。

这些义勇军和便衣队尽管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军事训练,但在国家危急存亡之际敢于拿起武器奋起反抗,与中国军队一起让原本不可一世的日军不得不数次增兵,付出了上万人伤亡的代价。

当时积极参与淞沪会战的义勇军和便衣队有王屏南领导的上海市民义勇军第一大队、仇鸾燮领导的退职军人救国义勇军、冯庸的义勇军、王亚樵的救国决死军、沪西民众便衣队、中央大学义勇团、国民救国会义勇军、南京中国抗日救国义勇军铁血军、四川抗日救国义勇军敢死队等。他们都在淞沪抗战中屡建奇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用鲜血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书写了不灭的功勋。

其中淞沪抗战爆发当天1月28日夜里,退职军人救国义勇军两百多人便在天通庵与日军展开激战,靠着60支枪进攻日本陆战队司令部,打死打伤日军20多人,缴获枪支40支。

上海市民义勇军在2月27日抵达宝山,200多人与19路军一起并肩作战,固守炮台,击败了日军的数次进攻。沪东民众便衣队则在江湾路一带乘日军不备展开袭击,打了日军士兵一个措手不及。

这些义勇军和便衣队的人员组成极为广泛,跨越党派,上到七旬老翁,下到十来岁的少年,甚至还有不少混迹上海滩的帮会成员。但在外敌入侵之时,他们都毫不犹豫的与中国军队团结在一起,共御外辱,共赴国难,体现了中华民族历经风雨的大团结,形成了一股任何人不可忽视的强大力量。

请点一下右下角的“在看”,这对我们很重要,文章将被更多朋友看到!

回复关键字“春运  我们一起追逐回家过年的脚步

回复关键字“南京大屠杀”了解中国抗战史上最惨痛的记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