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德振:放下才能自在

 京都闻道阁 2020-10-30

我写的《活得自在》一文在《广州日报》“每日闲情”版刊登后,一些读者通过微信向我“讨教”,问“如何才能活得自在?!”我觉得除了文中说的“让自己身心健康,料理好心情,扛得住寂寞”等几种方法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和方面,那就是“放下”。什么人也好,什么事也好,什么东西也好,只要从心里放下,那就释然、坦然、安然了,浑身就会自在得不得了。

说来也巧,就在此文发表的头一天晚上,我就碰到了一个“不自在”的烦恼和困扰,换在别人,也许非出口恶气、辨个明白不可;可我为了图自己落个“自在”,选择了一笑了之和放下,结果一晚睡到大天亮,仿佛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自在而洒脱。

情况是这样的:一个人在某作协担任了一个职务,我请一个朋友推荐两篇散文给他,恭敬地请他教正,没想到,他恐怕连看都没看,就直接给那个朋友发了一条微信,极尽“文人相轻”那一套俗不可耐的语言,满口胡诌,又尖酸刻薄。那个朋友又把截图发给了我,按说,我也有这个诗人的微信,非找他“理论”一番不可,你没有精力和本事“教正”也就算了,为什么非要把写散文的人都说成是写“无病呻吟”“应景文”的呢,太自以为是和唯我独尊了吧?!自己能写几首诗是好事,为什么非要搞“文人相轻”、目空一切、鄙视别人、搞衬托自己那一套呢?!文品再好,没有人品,心地卑污,不过是个“文痞”和卑劣“写手”而已。想一想后,我觉得丝毫不值得与这样的人去争论和反驳,就像“狗咬人”了一样,难道人还要追着狗再去咬它一口解气不成?!要怪就怪自己“程门立雪”“立”错了地方。如此一想,也就放下了,心里豁然开朗起来,重回自在逍遥的境界中,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像没有发生一样。

文化界多有这种“文人相轻”的现象,这不是现在才有的,中国几千年来都有。说白点,无论打压别人,还是损贬别人,永远也不可能抬高自己,赢得别人尊重,相反,还会让人鄙视;说到底,这种人源于自己心里没有放下某些偏见或傲慢的东西,这样下去,迟早会让人诟病和唾骂的。一个人名气再大、水平再高、能力再强、作品再好,只是“学术有专攻”和一时文路熨帖读者的结果,但不懂得尊重别人的辛勤劳动,心里装不下、放不下别人的成功和成果,心里只有自己,甚至恃才傲物,去妒忌、损贬、造谣中伤别人,那就更缺乏应有气度和开阔胸襟了;这还让人怀疑素质、人品都有问题;要知道,“长江后浪推前浪”、“江山代有人才出”,你放不下的恰恰说明是你害怕失去的东西,也是让你浑身不自在的反应。这种情况一多,就会在心理和身体上起渐进变化,进而影响一个人健康,最后,吃亏惹祸的还是自己;再说,一个诗人格局太小,诗意与诗眼也不可能有长久的高蹈和灵动。由是观之,古往今来,文化界、文人中为什么那么多的是是非非,就是我们一些文人不自重、不自量、自欺欺人、自视清高等恶俗习性带来的恶果。

从人生的另一个视角来说,一个人放下的越多,就会越自在。尤其是一个人过五十岁之后,应看淡一切物质上的拥有和得到欲望,对身体之外的东西做“减法”。放下的越多,心灵就越空阔、高远、丰盈,一切美好的念想与善意就会盘踞和萦回在这个空间中。如果心灵的空间充斥的都是欲望、杂念、嫉妒、戾气、憎恨、仇视等负面因子,一个人是无法自在的,更不可能感受到幸福的;要知道,自在是幸福的前提,而放下又是自在的前提。所以,可以这么说:放下的幅度有多大,幸福的程度就有多高。

二O二O年八月八日于广州 

原创文章,读完请顺便点下面的“在看”,以资鼓励!您的“转发”是我们前进的最大动力!

☆ 作者简介:杨德振,工商硕士、中国散文作家、广东作家、酒店职业经理人、心智研究专家,已出版八部著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