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灾害面前,北海道人民彻底暴露出了他们的幸福观

 霓虹25小时 2020-10-30

从暴雨到高温,紧接着21号台风的肆虐,昨天(9月6日)凌晨3点8分,北海道胆振地方又发生了震度为7的大地震。

就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整个北海道从如同白昼般的夜景中变成了漆黑一片。地震引发了大面积的断电,几乎涵盖了北海道全域。

北海道地区电力的恢复还需要至少一周的时间,并且在断电期间,他们还要随时担心余震的发生。

可怕的灾难面前,人们很快的调整心态,用一种十分积极的态度面对。他们没有恐慌,没有混乱,人们依旧有条不紊的应对。

免费公用电话,免费充电服务,临时的水源供应。

在随时可能发生的余震之下,还是在排队。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说,后面的人为什么这么稳,前面的人抢光了,或者说借机屯物资然后卖高价怎么办。但事实却是:排在前面的人不会借机屯大量的物资,反而他们会考虑后面还有很多需要的人,自己只拿适量。

因为机场和电车的停运,人们整齐靠墙等待消息,不占道,不碍事,有秩序。

除此之外,还有人在网上发布消息,自己的店做了大量的简餐,免费提供给受灾的人。

 

甚至,北海道的网友趁着大停电,居然跑去看星空,拍了很多,很久没见过的美丽夜景。因为停电,没有了光污染,变成了夜空天然的暗夜保护区。一片漆黑的市区,抬起头便看见了银河。


这突如其来的幸福感,竟是如此的美丽,在这黑暗的夜里静静地绽放。

暖灯君不禁疑惑,日本人的幸福观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对日本国内约2万人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比起收入和学历,“选择的自由”对日本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更大。

日本神户大学数理经济学特任教授西村和雄的团队日前公布了上述调查结果。虽然幸福感会随着收入(家庭收入)的增加而提升,但提升率以11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67.7万元)为分界点出现下降。

“自己选择并承担责任,这似乎更能影响满足感和幸福感”。

自主决定权对幸福感的影响仅次于健康和人际关系,对幸福感的影响力约为收入的1.4倍。而学历方面的数据没有出现统计学意义上的必然结果。

很多人说日本人没有幸福感,日本人的幸福感是最低的,真的是这样吗?暖灯君觉得不是的。

日本人有自己的幸福观,他们的幸福感是具体而微的。日本人崇尚“活在现在”,捕捉眼前的、静静的、微小的幸福感。

著名作家村上春树曾发明了一个词——“小确幸”,即微小而确实的幸福,这个词面世以来,受到了网友们的追捧。村上说他自己选购内裤,把洗得干干净净的柔软内裤一个个卷起来,像寿司卷那样整整齐齐地放在抽屉里,内心会有一种满足感,这就是一种“小确幸”。

遭遇地震等大灾难之后,日本人发现微小幸福的心更敏锐了。3/11大地震之后,有这样的感人画面:一家人一起到已经半毁的自家房子找东西,找出结婚照以及其他有纪念意义的物品,如小时候画的画,一封有纪念意义的信等,他们觉得这就是一种幸福了。在一家人眼中,那些承载记忆的东西比金银财宝更有价值。

日本网上有一个“小小幸福”的调查,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小小幸福的瞬间依次是:吃到好吃的、甜的东西时,泡在浴缸时,一家人在一起的时候,钻进被窝的刹那,晚上慢慢品酒的时刻,旅行和娱乐活动的时候,和配偶、恋人说话的时候,和孙子一起玩的时候,看电视或者DVD的时候……

这些小小的幸福,每个人的身边总拥有几样吧?

但是,我们能感受到到这小小的幸福吗?


本期编辑:山下闲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