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0岁前人养房,60岁后房养人”,以房养老真的靠谱吗?

 霓虹25小时 2020-10-30

▼全文共1401个字,阅读大约需要4分钟

十年多前,以房养老的思路一经提出就引来一场轩然大波,叫好声与质疑声犹如硬币的两面同时充斥在舆论场中。十年后情绪已经降温,不妨再来冷静审视“60岁前人养房,60岁后房养人”这个口号的意义。

我们中国人向来对房子情有独钟,对住宅有着与生俱来的信任感。有句俗语是,“纵有家财万贯,不如瓦房一间”,当然现家财万贯的人肯定不只有一间瓦房。很多人对老年生活的期许是,等我老了,在一个安静的地方买一栋房子安享晚年。“以房养老”并非这个意思。

所谓以房养老,简单来说就是“年轻时代以钱换房,年纪大的时候用房换钱年轻的时候工作挣钱每个人都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积累一笔财富,买房顺理成章。年纪大了,金钱有了一定的积累,但不再具备创造财富的能力了,于是又有了以房换钱养老。

以房换钱养老有多种形式,具体来说,可以是将房屋一次性卖出从而获得一笔高额收入用于养老;也可以将房屋分期出租,每月获得固定房租补充养老;还可以将房屋抵押给有关金融机构,按期获得一笔贷款用于养老,故去后房子由机构处置。

如果只有一套房产也可以实现,比如将住房对外出售或出租,自己换一个物质要求低一点的房子或者住进质量高的养老院里。另外也可以反向抵押贷款。

例如北京张大爷今年68岁,老夫妻健在,预期寿命还有12年。每个月退休金有8000元,夫妻二人基本生活无忧,但并不宽裕。好在张大爷拥有一套价值80万元的房产,在无人继承或不想让他人继承时,可以通过以房养老使得晚年现金收入增加,以确保足够的养老金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病痛。

老人的日常生活一般都很简朴,但对医疗、保健、护理等开销却甚为关注,所以需要足够的现金储蓄。从这点来看,以房养老作为一种利用住房价值获取金钱的融资方式,是相对稳定可靠的。

关于养老保障问题,有一个很形象的说法是儿子、房子与票子的“三子养老”。以房养老实际上就是另一种养老模式,“三位一体”的养老保障体系更坚实。三种模式相辅相成,房子和票子可以相互转换,保障物质上的养老。子女不可替代,是精神上的养老。

而以房养老的最大好处是,可以很好地解决老年人的生计问题,尤其是那些“房产富人,现金穷人”之类的老年人的生计问题,实现舒适愉快地养老。从而也大大减轻了子女的赡养负担。我们国家传统的养老有很多弊端,现在有很多是独生子女家庭,一个年轻的家庭要同时抚养四位老人以及孩子,养老压力可想而知。

以房养老这种后生养老观,虽然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乃至全国各地引起了很大关注,有地方政府也有意推进,但还是遇到了棘手难题。例如2019年4月至今发生了一些以房养老的骗局,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这些骗局都是由不正规的平台所致,游说老人把房子抵押贷款,然后转走老人的贷款所得资金,并承诺定期给老人养老金。最终养老金、本金有去无回,房子也要被拍卖了。而政府扶持的正规以房养老却在市场上遇冷,有了房子是第一步,怎么用房子换钱也是个需要高度注意的问题。

也有一种反对的声音是,“老人既然拥有房产,生活条件应该不会太差。按照中国人的传统观念,老人一般不会向往奢侈的生活,反而更希望为子女留下一些房产作为遗产。

鉴于种种传统思想,以房养老这种新时代观念更容易被年轻一代接受。现在很多80后正在努力积累房产为自己晚年生活做准备,可以减轻下一代的赡养压力,也可以让自己老年生活更加丰富安逸。

以房养老的愿景是好的,但难免会在落实的路上遇到各种磕磕绊绊,至少我们知道了房产的另一种功能和价值。你对以房养老怎么看?

暖灯25小时 | 编辑 :时雨


【本文部分观点及概念来自柴效武,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直接发消息至后台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感谢您对暖灯的关注。

如果文章对您的投资有那么一点小帮助,请点击文末在看支持一下我们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