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原因,为何留下千古骂名?

 狐狸晨曦 2020-10-30

秦始皇“焚书坑儒”的行为之所以留下千古骂名,不在于他活埋了几百个大部分可能连儒都谈不上、仅仅是骗子的方士,而在于他禁止私人学校,焚毁除秦国以外的各国史书,焚毁除博士官所藏图书,除医药、农书、占卜以外的天下所有私人藏书违令者被罚戍边为苦役,"聚谈诗书"则斩首,"是古非今"则灭族,因此彻底得罪了“士人”这个阶层。

【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

“士人”是战国各国一股不可或缺的政治力量,各国消灭了异姓卿族,加强王权后,士人是和公族是彼此制衡,共同参政的。同时关东“士人”客卿也一直活跃于秦国的政治舞台之上。

秦孝公变法之后,商鞅,张仪,范睢等等丞相都是外来客卿,秦昭襄王时期,他的舅舅,同时兼有外戚和外来客卿身份的丞相魏冉,执政数十年之久。

秦国丞相:魏冉

然而,在秦始皇完成统一后,大搞搞中央集权,拒绝分封众皇子,令他们称王于关东。原六国士人阶层完全失去了上升的出路,在本国为门客攀龙门的机会没有了,去秦国为客卿的机会也没有了。

如果秦始皇如后来的汉高祖刘邦一样,实行郡国并行制,分封皇子于山东招揽六国士人,皇子诸王各自辟除门客,则六国士人有出路。而秦国不分封,六国士人能入秦为官的寥寥无几,因此儒生士人们当然会竭力发对郡县制,鼓吹分封制。

而秦始皇为了推行单一郡县制,压制儒生士人议论,发布“焚书令”,禁止一切私人议论和私人学术,这不但是堵死了这些士继续为门客出仕的路径,更挖了关东士人学术的根基,也是挖了他们赖以生存的根基。因此,砸人饭碗如杀人全家,秦始皇的做法,把一个具有强大力量的社会集团,变成对秦朝无比仇恨的敌人,换了谁都要和他拼命的。

秦始皇死后,陈胜吴广举兵,秦朝应对失策,原六国故地纷纷举兵反秦。陈胜只是一个出身贫寒的农夫,他率先举兵后,竟能在三个月内关东皆反,甚至连孔子后人都跑去参加,可见遭到“焚书令”打击的关东士人,对秦朝早已恨之入骨,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推翻秦朝。

趁着天下大乱,除了齐国算是田氏宗室举兵复国,楚、燕、赵、魏、韩五国,原来的旧宗室甚至连基本的队伍都拉不起来。关东各国复国反秦的基础,绝不是那些旧贵族,而正是如陈余、张耳、范增这些人,也就是“士人”这个中间阶层。

范增

秦始皇错误的政治布局,包括“焚书令”在内的激进的政治举措,大修宫殿坟墓,过度压榨民力,给百姓休养生息的机会,最终导致了大秦帝国的崩溃和速亡,实为咎由自取。

同时,文化必须要交流和扩张才能发展,秦始皇强行禁止私人学术和私人交流,只保留一部分书籍藏进皇家图书馆,对中国先秦辉煌灿烂的文化事业,更是一大阻碍和摧残。

秦朝在文化上如此倒行逆施,只能让无数后人庆幸其早早灭亡,否则必将导致辉煌灿烂华夏文明的停滞和最终终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