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夷陵之战刘备因何失败?三条妙策或可反败为胜!

 狐狸晨曦 2020-10-30

当关羽军团丧败之余,刘备又宣布曹丕代汉建魏为篡逆,自己继承汉室正统称帝。因此他的东征,等于是在和跨据中原九州的魏国势不两立的前提,再与据有三州的吴国开战。

这是真正的以一州之力而抗全天下,因此想靠正兵流稳扎稳打取胜,是基本不可能的,必须要有类似汉高祖刘邦那样孤注一掷的冒险精神,把所有家当全压上去豪赌,死里求活去搏命。要争天下,又怎能不冒一点风险?

战后复盘的话,刘备如果一定要东征,要想反败为胜,完成至少收复荆州,最好能一举灭吴实现南北朝的战略目标,可有以下几步:

1、竭力保住张飞性命,解决将领素质不足问题。

关羽死后,张飞无论能力威望,皆为蜀汉头等大将,他的意外身死对蜀军士气是一大重创,更造成人员调派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若张飞在,何至于用籍籍无名、战功不显的冯习冯休远为“领军,统诸军”的大督?

蜀汉车骑将军:张飞

范强(《演义》做“范疆”)和张达是张飞亲信部下,贴身“健儿”。张飞酗酒鞭挞身边亲随,传到刘备耳中,为此常常告诫,说明此事亦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他们之所以在大战前暗杀张飞,既是积怨已久,也说明当时不看好刘备军东征前景的人甚多,方有此冒险之举。

所以排除「刘备死后,再穿越回魂到夷陵战前,先知先觉杀了范、张二人」这种特殊情况不考虑,刘备劝也劝了,训也训了,终究不可能把张飞这么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头子栓在身边时时管教。

能想到的补救措施,就是针对张飞“爱敬君子”这点,派一个名望素高、得张飞敬重的士人去张飞军中任职,时时规劝告诫。

2、孤注一掷,多动员几万兵马,解决兵员不足问题。

此时对刘备有利的一面,是曹魏的强大存在固然牵制了他,但更多牵制的其实是孙权。夷陵之战对峙期间,孙权带领吴国中军主力坐镇武昌,东吴水军巡弋从江陵到长江入海口的千里江防。长江下游更是江东大族根本重地,亦必有大量私兵把守。如果说孙权将三分力用在抵御刘备,那至少同时将六分力用于防备曹丕。

这才是夷陵之战后尚未喘息,在陆逊部仍与退守白帝的刘备对峙时,曹丕三路大军南征,东吴军虽然孙盛、吕范、诸葛瑾部连连失利,最终仍能凭朱桓、朱然等人的奋战,有惊无险地击退魏军侵攻的根本原因。

魏文帝:曹丕

巴蜀是易守难攻的割据之地,而非真正足以图谋天下的帝王基业,三千年来历朝历代无不证明这点。刘邦同样据有汉中+巴蜀时,他的选择可不是在天府之国老老实实种田,积蓄实力,而是4月才到汉中,8月就出兵还定三秦了。

相比刘邦,刘备在夷陵之战的布置实在过于求稳妥了,或许不免有兵败亦可留一方基业的顾虑,并不敢真正放手一搏,战役规模打的始终是有限战争,而非全面战争。

夷陵战败后,光巴西郡发诸县兵就得五千人,由马忠带队去援救刘备,督江州的赵云部同样兵进永安。而经历这场丧师不下5万人的惨败,仅仅数年后,诸葛亮又重组了一只数量在十万左右的强大军队,可见汉末少经战事的蜀中人力资源之充足,在夷陵之战时远没有得到充分动员。

为什么湘水方向的偏师没有起到调动吴军主力的作用?因为刘备东征军兵员不足,金帛收买的武陵蛮是一帮战五渣,连步骘的一万交州军都对付不了。

如果刘备从蜀中再动员3-5万人马上前线,形成兵力上的绝对优势,全军一半照旧与陆逊对峙,另一半精锐兵将出湘水游战,如伟人之言,因粮于敌又如何?孙权敢把守江防的吴军也抽调三五万出来怼么?那样曹丕一定开心之极。

从夏侯渊军团覆亡、曹操汉中退兵后,曹魏就患上了“山地战恐惧症”,称汉中为“天狱”。因此当蜀吴两国当真拼尽全力殊死搏杀时,魏国进攻东吴的可能是远远大于攻打蜀汉的。而从地理环境来说,魏国攻吴的难度同样远小于攻蜀。

何况此时孙权占据南郡、武陵、零陵三郡才两三年,统治还远谈不上巩固。

3、战必用间,除掉陆逊这个当前大敌。

刘备遣吴班诱敌时,东吴诸将请战不成,认为陆逊胆小畏敌,才会连退百里,不敢出战,因此“各怀愤恨”。这说明陆逊虽有卓绝才能,但在吴军中威信严重不足。

【诸将并欲迎击备,逊以为不可,曰:“备举军东下,锐气始盛,且乘高守险,难可卒攻,攻之纵下,犹难尽克,若有不利,损我大势,非小故也。今但且奖厉将士,广施方略,以观其变。若此间是平原旷野,当恐有颠沛交驰之忧,今缘山行军,势不得展,自当罢於木石之间,徐制其弊耳。”诸将不解,以为逊畏之,各怀愤恨。】——《吴书》

东吴大都督:陆逊

陆逊是陆康从孙,当年孙策围庐江,陆氏宗族包括陆康在内死了一半人,和孙氏本有血仇,孙权对陆逊又怎么可能心神无二,信赖无间呢?

东吴大帝:孙权

孙权极信任的吕蒙,曾经高度赞扬陆逊之才,在诈病袭关羽时推荐他代替自己。可是到吕蒙临死前,推荐代替自己的,却变成了孙权的发小死党朱然,这变更本身就意味深长了。

【权问:“谁可代卿者?”蒙对曰:“陆逊意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而未有远名,非羽所忌,无复是过。若用之,当令外自韬隐,内察形便,然后可克。”】

【权问曰:“卿如不起,谁可代者?”蒙对曰:“朱然胆守有余,愚以为可任。”蒙卒。】

类似夷陵之战这种双方相持不下的长期对峙,用离间计除却敌方主将本是最佳选择。田单在复齐之战离间乐毅,秦国在长平之战离间廉颇,灭赵之战离间李牧,都是很成功的先例。

刘备当年同样也离间过孙权和周瑜君臣,称周瑜“顾其气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尔”,不知何故,此时却计不止此,或许对之前名气不显的陆逊也有所轻视吧。

吴军诸将早就对陆逊憋了一肚子气。若刘备先施展离间计,大肆散布陆逊如何怀有贰心的谣言,派遣间谍散布于武昌、建邺、江陵等东吴各重要都市,做相应童谣,令小儿歌之于路。就算后方的孙权能鉴于大局、暂且不临阵换将,陆逊也很难得到吴军上下一致的信任支持了。

届时再施展诱敌之计,陆逊要压制诸将的不满就愈加困难,刘备计策的成功几率就大增了,那时伏兵成功,对将帅离心的吴军打出一个暴击必杀,甚至全歼这支五万人的东吴军团,将历史上此战结局彻底扭转,又有什么奇怪的呢?

孙吴政权致命伤就是政治根基不足,统治合法性严重缺失。

孙氏出身寒微,孙坚之父仅仅是个瓜农,此前三代皆不可考,家世比起本身是汉室宗亲、祖父举孝廉当过县令的刘备都相差甚远。孙坚孙策皆靠攻杀朝官、杀戮名士立国开基。江东大族对其潜藏严重不满。

一旦孙权赖以生存的军事力量损失惨重,政治上劣势明显的孙吴政权就是土崩瓦解之势。后世南朝内战中,居上游之势一股而下,两战、三战便顺势灭国的例子实在太多,北方政权根本来不及做出相应反应去干预。

因此如果刘备在夷陵之战能大获全胜,歼灭吴国陆逊军团,那么接下来顺江直下,势如破竹,取江陵下武昌,甚至几万雄师过大江,旗扬石头城,一举攻灭东吴,实现南北二分局面,都并非绝不可能。有大江阻隔,曹魏就是想分一杯羹,也讨不得太多便宜。

历史上最后结局,无非成王败寇,敌方强中更有强手,由陆逊这个江东士族最杰出人才横空出世,阻止了刘备的雄心,而并非刘备本身犯下何等致命的低级错误:【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