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遗忘的角落: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音乐学习班”

 戏剧传媒 2020-10-30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河北省河北梆子青年跃进剧团在“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思想的指导下,创排了古装神话剧《宝莲灯》。1960年秋去福建前线慰问演出,从而红遍大江南北。
在这大好形势下,剧院产生“排百人大戏,用半百乐队”的设想。当年乐队人手不够,就招收了20名随团学员,办起了“音乐学习班”,学期三年,毕业后留院工作。
“音乐学习班”的教师队伍是:

班主任:邵锡铭。
专业教师:板胡:张贵安;笛子:张春和;:程忠琴;三弦:曹雨田;乐理:李志男、魏成志、徐振东。打击乐:姬君超、常群、荣寅辰、郑跃。
文化教师:张宇芳、孙惠群。

学习班于1960年7月开学。当年分工是(学员)
板胡:邢德江、宋长年、王增华;笛子:高国华、董宝奎;:汪运欣、李丙高;琵琶:边淑霞、郝玉英;三弦:王秀华、杨子伯;扬琴:宋玉柱;二胡:刘德喜、李淑芬、陈晓春、刘香圃。
打击乐大锣:董老白、翟玉英;铙钹:王冬升;手锣:杜玉香。

学习班的学员参加了1961年春晋京演出《宝莲灯》《挡·杜·陈》等剧,后又参加了大型古装戏《杨门女将》《滿江红》和现代戏《子牙河战歌》等剧目的排练演出,当年乐队兴盛一时,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60年开学师生合影,后排左起第四位是姬君超老师;二排左起第一位为本文作者。

1960年,我戴着红领巾来到剧院,现在已是白发苍苍。60年来见证了剧院的辉煌,也历尽了风雨。“音乐学习班”大部分同学先后离开了剧院另谋高就。宋长年、王秀华去了省艺校,李丙高到了艺研所,留到剧院的只有汪运欣、高国华、边淑霞。其实,坚持没改行,一直在乐队干到退休的只剩下汪运欣。“音乐学习班”教师队伍中,尚健在的只有姬君超先生了。
我把这段历史讲出来,就想说明在当年紧七慢八六个人瞎抓的情况下剧院对乐队发展的高度重视,这也是梆子剧院的优良传统。

作者:汪运欣

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退休老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