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东垣的一方,多数人不太注意

 wlqcc 2020-10-30

调中益气汤是李东垣自创名方之一,出自《脾胃论》卷中。由黄芪、人参、甘草、苍术、柴胡、陈皮,木香,升麻组成,具有益气健脾,和中祛湿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运化失调,湿困脾胃,升降失调而致的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大便泄泻,肢节烦疼等症。

调中益气汤其原方剂组成为黄耆3克,人参(去芦头,有嗽者去之),甘草,苍术各1.5克,柴胡,橘皮(如腹中气不得运转,更加3克),升麻各0.6克,木香0.3~0.6克。上药锉麻豆大,都作一服。水600毫升,煎至500毫升,去滓,空腹时带热服之。宁心绝思,药必神效。以上剂量是一次的服用量,算下来上面一次的药量不足7克。李东垣的思想,是认为脾胃虚弱之人,运化能力有限,必须小剂量服用,始能起效;若大剂量服用,必碍脾胃消化,反而欲速而不达。这是名家经验,值得我们后辈参考。

此方剂是在补中益气汤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具有补中益气的功效,还有健脾燥湿,升清降浊,通畅气机的功效。李东垣有一个观点,若患者气虚则湿易随气陷,即湿气下溜,则阴火容易炽盛。有医学功底的人都明白,补气升阳确实是祛湿的有效方法,但也得看用什么方药。就补中益气汤而言,主要还是治疗单纯脾虚气陷的方药,而祛湿力量远远不够,甚至还有当归这些助湿之品,所以对于气虚而湿气偏重的,多为无效,或效果不大。而调中益气汤将白术换为燥湿力量更强的苍术,将养血滋腻的当归换为芳香醒脾的木香,则处方结构大为改变,不仅保留升麻、柴胡、黄芪、人参、甘草补气升阳的结构,而且苍术、陈皮、木香运化脾胃湿气有力,则对脾虚夹湿重者,非常贴切。

方中黄芪,人参,甘草甘温益气,柴胡,升麻从阴引阳,一可治少阳清升之气不足,二可使脾胃的谷气下流,苍术燥湿运脾,陈皮健胃调中,加入少量木香运转气机,从而达到清升浊降而病除。全方补而不滞,通调达郁,升降协调。正如《医方考》说:“脾胃不调而气弱者,此方主之。脾胃不调者,肠鸣、飧泄、膨胀之类也;气弱者,语言轻微,手足倦怠也。补可去弱,故用人参、黄芪、甘草甘温之性行,则中气不弱,手足不倦矣;苍术辛燥,能平胃中敦阜之气;升麻、柴胡轻清,能升胃陷下之气;木香、陈皮辛香,能去胃中陈腐之气”。对于本方的应用,加减可治疗许多疾病,可治疗泄泻、耳鸣、眩晕及偏头痛等病症,也可用于妇科疾病。

李东垣的调中益气汤有二,分别出自《脾胃论》和《兰室秘藏》,前方重在和中祛湿,后方减少了木香、增加了黄柏,重在调中泻火。如下元阴火蒸蒸发,燥热者,加生地黄2分;如咳嗽,加五味子10粒;腹中气不转运者,更加陈皮3分、木香2分;身体沉重,虽小便数多,加茯苓2钱、苍术1钱、泽泻半钱,黄柏3分;如胃气不和,加汤洗姜制半夏5分;痰厥头疼,加半夏;如夏月,须加白芍药3分,以补肺气不足;如春夏腹疼,尤宜加芍药;恶热燥渴而腹疼者,更加白芍药半钱;严寒腹疼,加中桂2钱;如冬月腹疼,不可用芍药,以太寒故也,只加干姜2分,或加姜制半夏4分。

见气虚证的,尤其是两寸脉弱的患者,主诉症状表现为下焦的,不可单纯使用淡渗的治法,此即李东垣在《内外伤辨惑论》中谆谆告诫的:“今客邪寒湿之盛,自外入里而甚暴,若以淡渗之剂利之,病虽即已,是降之又降,复益其阴而阳重衰也,兹以升阳之药,是为宜耳”。例如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为什么越治疗越重,可能与不顾生生之气,只降不升有一定的联系。当然,本方剂也有禁忌症,若有实热,舌质红,苔黄腻,血热妄行的月经量多,崩漏,以及胃家实等,不可用。

总之,本方配伍巧妙,标本兼顾,功效独特,临床可灵活应用,若能抓住其病机,其应用范围是非常广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