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抗人际,能否“参得透”

 红日东晴 2020-10-30

不能偕同,往往就会出现对抗。其实,各执己见、各存己端,有争议、有对抗也很现实。但是,对抗这种人际关系,人们必须看得清、参得透、做得好,否则,就会两相俱伤。

损灭性对抗。有人说,当对方把你当成敌人或假想敌,无论你如何去做,对方都会认为是敌对行为。在对方丧失心智、理智的情况下,就会出现“你死我活”的心态,做出有损型、伤害型甚至是毁灭型行为,有时则是两败俱伤,这是相当不得道的。对于这种情势,必须通过个人的机智和努力,以及他人的调解,最大限度地扭转个人在对方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追求双方在共同价值和相向情感理念上寻求结合点,使敌对逐渐转变为配合,当然这是最难做到的。如果实现不了敌对关系的暂时转化,必须适度保持回避,理智上要最大限度保持自我冷静、克制,避免因自己的言行促使双方予盾升级。最关键的时候,个人必须寻求法律、制度的制约和他人的必要救助,有效制止对方的破坏性行为。

援救性对抗。在家庭、工作环境和有些社会环境,有些矛盾和纠纷之中,双方并非是要把事态做坏,而是通过个人的“善意”的对抗行为,希望改变对方的一些不同认知和不良习惯,达到后善性结果。特别是夫妻之间、家人之间,往往想通过个人的对抗性言行,引发对方的注意,实现在不同观念上的修正和改善,达到趋同的目的。对于这种对抗行为,要一定做到综合考虑、换位思考,多注重情感上的交融,并且要保持最大限度地理性和克制,有些事情多说明理少激化冲突,必要时引入合理性调解,实现预期的目的。在家人中间,最忌撕破脸皮、恶言恶行相向,破感情底线,将本来“善意”的对抗行为演变成实质的敌对型恶劣关系,甚至出现更恶劣的破坏性、毁灭性行为。比如,有些夫妻之间,因为在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出现争执,本来通过个人的积极努力,就会化危为机、融合感情,但有的却执恶相对,演变至互攻互损、玉石俱焚的地步,实在可悲。

冷暴力对抗。有些人出现对抗之后,相互再不理会,你说什么做什么都“与我无关”。当这种冷暴力对抗升级到极点,双方就会从平面关系发展为类似于“异度空间”的关系,出现任何情况都无法交际,既无冲突也无共同发展机会。其实,当冷暴力对抗出现时,其“杀伤力”是巨大的。特别是出现在原本亲密的亲人之间、相对关系密切的朋友之间,冷暴力对抗就会使人际关系降到冰点,使双方认为什么都“不可能”、没希望,什么没有结果,没有转圜的余地。对于这种关系,一定要避免出现。但当冷暴力对抗一旦有趋向时,应当寻求在共同层面上的最大接触,一方可以做出最大限度地让步,给予对方宽容、包容,从抓住一个矛盾之外的可以双方能够对话的节点向外,逐渐扩大相互交际,用心用情挽回颓势。

对抗,处理得好,就会出现“不打不相识”的结局,处理不好,则必然相伤相损,难结善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