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出身贵族漂泊半生,为“义”结婚却遭家暴:一生都不是我选择的

 莫负烟霞 2020-10-30

在北京长安街长大的叶嘉莹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幸运:出身满族正黄旗叶赫那拉氏,与“

清词三大家”之一纳兰容若同宗,幼承开明而深厚的家学,叶嘉莹3岁就开始学习中国古典诗歌,也是那个动荡的年代中少有的“女学生”。

很多热爱诗歌的人将叶嘉莹奉为“女神”,只是人们不知道,才貌双绝的她曾经数度经历人生至痛:早年丧母,晚失去爱女,爱情与婚姻更是叶嘉莹心中一言难尽的话题。细心的人不难在她诗意的讲述中感受到一丝落寞,她说,除了诗词我别无所长;她说,我的一生都不是我的选择。

出身贵族漂泊半生,为“义”结婚却遭家暴:一生都不是我选择的

苦难:天以百凶成就词人,悲欢一例付歌吟

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是王国维写在《人间词话》中的话,叶嘉莹常常提起。也许命运在冥冥之中总有这样的定律:一个人怀有多大的才情,就会遭遇多大的不幸。

出生于1924年的叶嘉莹今年已经96岁高龄,回顾近一个世纪的生命轨迹,叶嘉莹的快乐与幸福早在18岁那年就戛然而止了:战火纷飞、故乡沦陷之时,母亲腹中长了一个肿瘤,考虑到家中尚未成年的孩子,母亲执意放弃治疗,在返程的火车上溘然长逝。

母亲离世时,身为家中长姐的叶嘉莹正在读书,她不能原谅自己无法陪母亲最后一程,“我要早知道那一别就是生死相隔,我怎么会不陪她去呢?”那时两岸交通不便,叶嘉莹只能以8首哭母诗怀念母亲。即使到了迟暮之年,叶嘉莹依然清晰地记得她人生中最痛的往事:“物质生活的艰苦我是可以坦然面对的,真正难以承受的是精神感情方面的苦痛。”

出身贵族漂泊半生,为“义”结婚却遭家暴:一生都不是我选择的

叶嘉莹的学位照

叶嘉莹不曾是一位幸福的女儿,也不是一位幸福的母亲。

1976年,年过半百的叶嘉莹在经历了数十年的漂泊后,终于迎来了两个女儿成家立业的时刻。手握世界一流大学的终身聘书,叶嘉莹本以为自己已经渡过了人生的劫难,终于可以安享天伦之乐。

那一年,她受邀前往加拿大举行讲座,没想到飞机刚一落地,等待她的却是小女儿的报丧电话:三年前刚刚结婚的大女儿夫妻二人因车祸猝然去世。

想到女儿从小与自己寄人篱下、生活漂泊,嫁给爱情即将开启新的生活却突遭意外,叶嘉莹写下10首哭女诗,字字泣血:平生几度有颜开,风雨逼人一世来。迟暮天公仍罚我,不令欢笑但余哀。

出身贵族漂泊半生,为“义”结婚却遭家暴:一生都不是我选择的

中年叶嘉莹

通透:一生都不是我选择的,但我不是一个弱者

叶嘉莹一生的坎坷与不幸,至少有一半来自丈夫。那个让她远离家乡,带给她无尽思念的男人,即使时隔三年回归家庭,留下的也不过是冷漠与暴力。

很多时候,叶嘉莹都坦言自己“一生从没有恋爱过”,婚姻对她而言更像是一种“知遇”与“报恩”。以诗词为伴的她总说自己是“旧的女子”,虽然心中曾无限倾慕“不遇天人不目成”式的爱情,但她却一生未曾拥有过。丈夫离世时,叶嘉莹用“恩怨泯”来形容二人的关系,无限往事在心头,却不知从何说起。

出身贵族漂泊半生,为“义”结婚却遭家暴:一生都不是我选择的

叶嘉莹的婚纱照

近一个世纪走来,叶嘉莹抚养子女,与时代的洪流和生活的磨难抗争,教书育人传播诗词之美,没有一样事是容易的。诗词是叶嘉莹毕生钻研的事业,却更是她得以渡人与渡己的扁舟,支持她走过忧患的力量。艰难时,她鼓励自己“不向人间怨不平,相期浴火凤凰生”;晚年后,她总结一生“卅载光阴弹指过,未应磨染是初心。”

她在《唐宋词十七讲》中写道,诗歌的最大的作用,是要让你有一颗不死的、不僵化的心灵。她深知一个人、一个女子面对命运安排的无力与无奈,当旁人以学界的最高礼遇尊称她为“先生”时,她却悄悄创造了一个名词:弱德之美。

弱德不是弱者,弱者只趴在那里挨打。弱德就是你承受,你坚持,你还要有你自己的一种操守,你要完成你自己,这种品格才是弱德。——叶嘉莹

出身贵族漂泊半生,为“义”结婚却遭家暴:一生都不是我选择的

晚年叶嘉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