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初期,北朝鲜人民军势如破竹,一路秋风扫落叶,不到两个月就占领了朝鲜半岛90%的土地,将韩国军队压缩在釜山一隅。眼看半岛即将统一,斯大林却在关键时刻“放水”,导致人民军功亏一篑,同时也把中国拖入战争,这其中有什么秘密呢? 故意在联合国“放水”1950年6月25日,联合国安理会就“朝鲜入侵”事件召开决定性会议,斯大林却一纸命令调走了雅科夫·马利克(苏联驻联合国代表),理由是联合国不承认新中国的合法席位。这样一个决定,意味着苏联主动放弃了一票否决权,导致美国主导的议案通过。 6月27日,在斯大林的授意下,马利克再次缺席安理会。没了苏联的否决票,联合国顺利通过使用国际武装制止“朝鲜侵略”的决议。很快,一支以美国为主导、15个国家参与的联合国军组建完毕,并成功的在仁川登陆,朝鲜人民军背腹受敌,被迫后撤。 斯大林既然支持朝鲜的统一战争,为何又选择在关键时刻“放水”呢?很多人对此疑惑不解。现在,随着历史档案的解密,真相也渐渐浮出水面:斯大林之所以这么做,最重要的一点是战争对苏联“有利”。 斯大林的考虑作为一名老练的政治家,斯大林不可能犯这种低级错误,给对手开方便之门。从斯大林草拟的文件来看,他之所以这么选择,是出于3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借口联合国不承认新中国,主动放弃一票否决权,是为了向世界显示中苏两国的团结,同样可以彰显美国外交政策的愚蠢与荒谬; 第二:苏联和中国这两个大国的缺席,足以使联合国通过的决议失去法律效力; 第三:缺少苏联和中国,美国可以利用多数优势,在联合国多干些蠢事,让世界人民认清美国的真面目。 斯大林认为,如果上述所有目标全都实现,美国将被困远东,中国也会被拖下水,这样就产生了3个“好处”: 第一:美国跟其他国家一样,无法完全战胜中国,必须竭尽全力投入战争,空耗国力。 第二,一旦美国卷入战争泥潭,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可能性就被无限推迟,为欧洲社会主义的发展赢得时间。 第三,中美战争将在东亚掀起革命浪潮,从全球力量平衡来看,对苏联是有利的。 文末朝鲜战争爆发初期,我国原本是不准备出兵的,当时国家才成立,工作重点是优先发展经济。另外,毛主席也认为出兵几个师,难以解决朝鲜问题,反而会造成中美公开对抗,甚至把苏联卷入战争,这样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 但斯大林认为,中苏团结的力量,远胜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力量,既然战火无法避免,那就尽快打,而不是等到敌人恢复元气之后;而且战争多拖几年,对苏联也更有利。所以,斯大林故意“放水”,导致朝鲜无法快速完成统一,同时让战火烧到鸭绿江岸,最终把中国拖下了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