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麦是何时传入中国的?

 火天大有_元_享 2020-10-30

小麦是当今世界播种面积最大、分布面积最广的粮食作物,中国则是生产小麦最多的国家,2020年中国的小麦产量高达13168万吨,种植面积3.31亿亩,其中有亩产轻松过千斤。小麦已经成为中国餐桌上无可取代的重要地位的作物。

让我们没有想到的是,小麦其起源地竟然会在万里之外的中东“肥沃新月”地带。这个地带大体包括现今的以色列、巴勒斯坦、黎巴嫩、约旦、叙利亚、伊拉克东北部和土耳其东南部,因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在沿岸形成适合于农耕的肥沃土壤。这块土地正好《圣经》中描述的“流淌着奶和蜜”一般,见证了人类最初农业诞生。

假如我们真的有穿越功能,回到3000多年的中国大地,你会发现饮食如此的简单,家常的西红柿炒鸡蛋都没有,因为番茄到明朝后才传到中国,那就吃简单的,下个面条吧,你太奢侈了,面条到了魏晋时,贵族才吃到的东西。那时候殷商人的主食是小米。

小麦何时被培育出来的。

在土耳其的东部卡拉卡山区,科学家考证至今当地还有68种野生植物与小麦有关,大约新石器时代,小麦大卡拉止山区培育出来,时间距今10500年之前。也就是说,小麦的培育史上万年。自从小麦在“肥沃新月”地区被人类培育出来后,小麦不断向周边邻近地区传播。在西方的地中第,公元前200年,小麦已经成为亚平宁半岛的重要粮食。公元前2世纪罗马人已经把小麦写入文献。伊朗等地小麦的栽培史有9000多年,欧洲的希腊和西班牙也有7000年的历史。距今7000年的中亚地区,小麦已经成主要农作物,在靠近中国的哈萨克斯坦境内东部遗址,出土的小麦,距今有4600年。由此看来,小麦的传播历史西向东在缓慢的在欧亚大陆传播。

那小麦何时传入中国的。

一,考古发现。

在新疆南部的小河墓地和古墓沟墓地均发现小麦的遗存,探测年代为距今3800年——3600年。小麦到达新疆后,大概出现两条传播路线,一是通过阿尔泰、天山地区到达蒙古高原地区,进而通过多条路线传播到黄河中下游地区。二是径直穿过河西走廊,进入到中国古代文明的核心,中原地区。

二,文献记录。

在甲骨文中发现有“麦”、“来”等字的卜辞,“来”和“麦”这两个字都被诠释为麦类作物,前者被释为小麦,后者被释为大麦。麦子为何称为“来”字,意思是小麦自西方来,说明小麦是从外地来的作物。成书于春秋的《周礼》最早记录五谷的书之一,在“谷宜五种”就列出了“黍、稷、菽、麦、稻”五种农作物,在《论语》里也出现了“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词语。这说明麦子已经上升到主食当中,并掺与到祭祀祖先之用。

小麦如何能取代中国的原产粮小米成为中国人的主食的。

一,产量。

虽然小麦虽然属于旱地作物,但比起来粟还差些,因为小麦的种植都是要河谷周围。小麦有一优势,那就是产量高,譬如清朝末年在关中地区,同一块地,小麦的亩产量可以达180斤到200斤,而粟的产量仅为100斤。产量高意味着能养活更多的人。

二,技术。

在小麦来到中国的最初的吃法叫“粒食”,就是整粒小麦放到炊器中蒸煮后食用。口感非常差,几乎难以下咽,很长时间,小麦都被“恶食”,下等人吃的食物。而上等人的食物是粟,蒸煮后口感非常好,“膏梁”(品质极好的小米),只能高端人食用,所以“膏梁子弟”成为有钱人的象征。一旦小麦磨成面粉后,小麦摇身一变立马高、富、帅了,到了战国时出现了专门用于磨粉的工具“转磨”,终于可以将小麦进一步加工成为较精细的粉末状态。东汉时,已经出现名目繁多的面食,此时主要以饼为主,东汉皇帝汉灵帝就喜食胡饼。

随着石磨技术的逐步改进和普及,小麦制成的面粉已经进入到寻常百姓家,小麦被广大老百姓认可。唐代开始对征夏税,麦子主是夏季收,说明种植麦子已经成了征收对象。到了宋代,开封城里花样繁多的面类饮食,小麦已经成为华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到了明清,以麦作为农作物,获得大面积推广,完全取代了小米的位置,成为中国人餐桌上的主食。

265 赞 54评论
分享
举报

小麦并非中国原产。引进麦者,则西域民族也,我国古代的麦主要指小麦,并非中国原产,而是由西部民族传入的。西部民族养牛羊、种*7麦,形成了不同于中原的农业文化。他们引入的小麦,经过长期的发展,终于取代了黄河流域固有的黍粟的地位,成了我国广大居民的主粮。目前,我国小麦种植面积达四亿亩,成为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粮食作物。

植物遗传学和考古学研究表明栽培小麦起源于西亚。黄河流域虽有小麦的亲缘植物小麦草的分布,但迄今未发现野生的二粒小麦。中原数以千计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也未发现麦作遗存。中国禾本科作物,唯“麦”字从“来”;禾麦并称,禾类不包括麦。这些都表明麦是引进的外来作物。

我国迄今最早的麦作遗存发现于新疆孔雀河畔的古墓沟墓地中,距今约3800年。墓主头侧的草编小篓中往往有小麦随葬,头戴毡帽,身裹毛布或毛毯,脚穿羊皮靴,木质葬具上覆盖牛皮,并且牛羊角随葬。这表明当地居民是以经营畜牧业为主,已开始种植小麦。孔雀河谷发现了麦物遗址,并同时出土了大型磨麦器。成书于战国时代的《穆天子传》记述周穆王西巡时,沿途部落大都以麦为献,带回中原种植。

羌人自古活跃在中国西部,在商代即与中原有密切的联系,周代这种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汉书赵充国传》中谈到麦是羌人的主要粮食作物,其他“有麦无谷”。悠久的麦作文化是西部民族文化的特色之一。

展开全部
350 赞 12评论
分享
举报

小麦其实并非中国原产,与玉米辣椒等一样也是一种外来农作物,最早被人工驯化种植出现在西亚,四千多年前传入我国西北,而中原地区小麦的种植,则从商朝中晚期开始。

小麦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球有三分之一的人口以小麦为主食来源,小麦无论产量还是种植面积,都位居世界粮食作物的首位,在国内,也占据着极高的地位。小麦传入之前,作为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的中国,粮食主要以长江流域的水稻,黄河流域的粟、菽、黍等为主。

早在先秦时代,甚至上古三朝之前,小麦就已传入西北地区,商周时期在中原扎根,但是小麦在古代的中国,历经了相当长的一段沉寂岁月,直到唐宋时期才真正在北方取代粟,成为了北方饮食的主流。

大约一万年前,西亚新月沃地一带的人类开始采集野生的小麦作为食物,随后随着文明的进步而对其进行选择与驯化,最终培育出了现代小麦的祖先,而早期人类种植小麦之后又过了数千年,小麦才传入中国。

小麦原产于西亚与北非

西亚地区,发现了距今大约1万年的人工驯化种植的小麦种子碳化颗粒,世界公认,西亚的两河流域与新月沃地,是世界小麦的最早源头。

直到今天,西南亚洲地区,仍旧广泛分布着野生的一粒麦、二粒小麦,还有普通小麦粗山羊草。我国的黄河流域虽然也发现了小麦的亲缘植物小麦草,但是迄今都没有发现过野生的二粒小麦,中原所有的新石器时期的遗志,也从未发现过麦作遗址。

大约距今七千年前后,小麦传入了中亚地区,并且停滞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随后又向东传播,继而越过天山与阿尔泰山,进入新疆,也就是说,我国的小麦直接来源其实是中亚地区。

而考古发现也证明,在距今5600年到3400年之间,欧亚大陆腹地的草原东部,广泛分布着多个早期的青铜文化,而且彼此之间有密切交流联系,这就成为了搭建在欧亚草原上进行文化传播的桥梁通道,而欧亚草原通道,也是最可能最主要的小麦传入我国的通道。

小麦在中国的历史相当久远

之前,日本一位叫做筱田统的学者认为,小麦是西汉时期,张骞通西域之后才从西域带回的中原,在此之前中国只有大麦并没有小麦。如果按照这个说法,那么实际上,小麦在中国的种植历史,就会硬生生砍掉了一大半。

在上世纪80年代前,国内发现像样的先秦时代的小麦遗存比较少,在1955年,在安徽亳州钓鱼台遗址的一处西周时代的大墓中,发现了一个陶罐,其中有大量碳化的小麦,也就是说至少在西周时期,中原就已经有了小麦种植。

80年代后,随着国内考古事业的蓬勃开展,越来越多可靠的中原地区的上古时代的小麦遗存被发现,而这些遗址,东起山东,西至甘肃,尤其是黄河流域中下游非常多,所谓“小麦在汉朝传入中国”的假说自然也就不攻自破。

目前,国内发现的迄今最远的麦作遗址发现于新疆孔雀河河畔的古墓沟地区,距今约4000年,而孔雀河谷除了出土了大量的小麦之外,还出土了众多大型与小型的磨麦器。

成书于战国的《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西巡时,沿途部落大多种植麦子作为贡献,被周穆王带回了中原进行种植。

《诗经》:思文后稷,克配彼天,立我烝民,莫菲尔极,贻我来牟,帝命率育,无此疆尔界。

这里的“来”,就是先秦时期小麦最早的称呼,而“牟”,指的是大麦。

到了汉朝,有了统一的称呼“麦”,而汉朝关于麦子栽培最早的记载出现在《汜胜之书》中。

现在的主流观点是,小麦距今大约5000年前后,从西亚经过中亚草原传入我国,由于小麦开始不太适应黄河流域的温带季风气候,春天的干旱最为致命,所以直到秦朝,小麦在中原只能种植在灌溉便利的河岸地区,栽培的面积与产量都很低,也正因如此,小麦虽然传入我国的时间很早,但早期也没成为主流。

小麦在中国尴尬了上千年

虽然我国栽培小麦的历史非常悠久,但是在古代很长时间内,人们都并不喜欢小麦,而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小麦太难吃了。

早期,小麦的食用方法通常就是直接蒸熟,即“粒食”,做成的麦饭非常粗糙,先秦时代的小麦其实都是“野人农夫之食”,古人也将吃麦饭作为艰苦朴素的一种象征,甚至后来,将“食麦而已”当做清廉的一种象征,古时还有媳妇给婆婆吃麦饭被斥责是不孝的事情。

不过话虽如此,春秋战国时代,麦子已成为中原之地司空见惯的一种作物,当时的小麦产地遍布几乎整个华北平原与黄河流域。

当然,古人很早就发现小麦可以用来做面食,做成面粉之后再加工的话,口感味道要好很多,只不过因为条件限制,在石磨等出现与普及之前,古代要将小麦加工成面粉依旧困难,效率非常低,所以直到汉朝时期,石磨等工具的普及,才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小麦的处境。

汉朝时期,小麦在北方超越了传统的菽与黍两种农作物,开始与粟并称,不过当时粟依旧是北方的主食,小麦虽然不断兴起,却依旧位居其次,直到唐朝时期,按照各地缴粮情况来看,小麦的产量仍旧要低于粟,也就是说,粟到了唐朝还是北方的主食

小麦真正在国内占据北方主食主流,还是到宋朝,两宋时期,北方的小麦种植规模迅速扩大,传统的菽、黍甚至是粟的种植剧减,历经了数千年的岁月,小麦这种原产于西亚的粮食作物最终才在中国彻底站稳了脚跟,并且成为了极其重要的主食。

展开全部
228 赞 20评论
分享
举报

农作物的驯化和种植在从狩猎和采集向农业和畜牧业的转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全球有几个地区率先独立发展出了驯化。如中东新月沃土(the fertile crescent,包括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下图)的小麦、大麦、燕麦和黑麦;长江流域的水稻和中国北方的小米(粟;稷)和黍,中美洲的玉米,南美洲的马铃薯和木薯。

小麦至少在12000年前就被驯化了,由一种叫做二粒小麦(T. turgidum ssp. dicoccoides)的祖先植物培育而成(下图上排为驯化后,下排为驯化前)。野生二粒小麦现在也仍然存在,分布在新月沃土东部,包括以色列、约旦、叙利亚、黎巴嫩、土耳其东部、伊朗西部和伊拉克北部,在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而且降雨量波动较大的地区生长最好

小麦在我国境内最早的证据来自中国甘肃河西走廊中部的民乐县境内东灰山,为四坝文化的古遗址。C14年代测定显示大约在4300-4500年前左右,比境内所有其它发现的小麦种植证据的年代要早,说明河西走廊在小麦传入中国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东灰山遗迹沉淀物样本发现的小麦和大麦

小麦通过河西走廊路线传入我国

展开全部
152 赞 64评论
分享
举报

小麦与其它农作物一样,最开始都是野生植物,最终被原始人类所驯化。

小麦的栽培历史有上万年,是新石器时代的原始人类驯化的作物。小麦原产于西亚一带,从考古遗址来看,伊朗等地的小麦栽培有9000多年历史。

欧洲的希腊和西班牙等地,也有7000多年历史。而小麦传入中国的时间要晚一些,大约在5000多年前。通常认为,中国的小麦首先是传入黄河流域。

小麦传入中国后,逐步取代了粟(小米)和黍(糜子),成为中国北方旱作农业的主体农作物。我国考古发现的小麦遗存大概存在于以下三个地区。

一个是西北地区,如东灰山小麦遗存等,这一带的小麦遗存年代较晚,大约距今有3500多年历史,至今在西北还没有发现超过4000年的小麦遗存处。

第二个是中原地区,这一区域的小麦遗存属于二里头文化时期,大约距今有3900多年的历史。如二里头等遗址,还有一些商代遗址都发现小麦遗存。

第三个就是东部的海岱地区,发现了较早的小麦遗存。如胶州赵家庄、日照两城镇等地都发现了龙山时代的小麦遗存,大约距今有4600多年的历史。

东部地区的考古发现,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小麦遗存。可能大家会发现东部的小麦遗存年代要早于西部地区,这与小麦传入次序稍微有些不同。

这说明小麦传入我国的路径可能有多条,并非只有古丝路,也就是跨越新疆北部,穿过河西走廊这条线。但传入时间可以确定为4500多年前及以后。

专家分析认为,小麦除了通过丝路传入外,还有欧亚草原这个通道。这条通道从中西亚穿过蒙古高原,向南沿河谷地带,最终直达黄河中下游地区。

大约在4500多年前,北方长城一带分布着一个古代文化区。这一文化区成为蒙古高原与黄河流域交流的媒介。小麦可能也通过此通道进入东部地区。

历史上,我国小麦的栽培主要分布于黄淮流域,汉代时得到迅猛发展。南方地区虽然早有麦作,但没有普及。汉末时,战乱促使了南方小麦的发展。

宋元以后,南方麦作技术得到发展,小麦与稻子交叉种植。在各种农作物中,小麦的重要性仅次于水稻。世界上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以小麦为食。

从目前的小麦遗存来看,麦子是中国人在种植稻、粟四千至六千年之后才出现的。就黄河流域而言,麦子传入甚至比稻子还晚。

总之,小麦传入我国的时间不超过5000年,进入中原地区则要到500年之后。对于小麦传入的路径,从考古遗存来看,可能不只是古丝路一条道。

但这一说法还没有得到证实,目前较成熟的小麦传入路径是:中亚→新疆→河西走廊→长安→中原。

展开全部
102 赞 45评论
分享
举报

世界有四个农业起源中心区,即西亚、中国、非洲北部和中南美洲,其中西亚是小麦的故乡。小麦起源于西亚的肥沃新月地带,这个地带大体包括现今的以色列、巴勒斯坦、黎巴嫩、约旦、叙利亚、伊拉克东北部和土耳其东南部。考古发现的最早的小麦遗存出土,绝对年代在距今10500至9500年间,最初被驯化的栽培小麦有两个品种,即一粒小麦和二粒小麦。

左:栽培一粒小麦,右(两穗):野生一粒小麦。

大约在距今8000年前后,二粒小麦向东传播到伊朗高原北部与里海东南部之间的河谷地区,与当地自然生长的粗山羊草杂交,形成了一个新的栽培品种,即现今广泛种植和食用的六倍体小麦,也被称为普通小麦或面包小麦。

栽培小麦出现之后向四周传播,并逐步成为世界几个主要古代文明的农业生产的主体农作物品种,例如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古代文明、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印度河流域的古印度文明,以及后来的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等,这些古代文明都是建立在以种植小麦为主要粮食作物的农业生产基础之上的。

埃及古墓中农民收获小麦的壁画。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赵志军先生的研究,小麦的传播向东抵达中亚地区后就停滞了,确切地说,传播速度变得缓慢了。考古发现显示,早在距今 7000年前后,小麦已经传播到了中亚地区的西南部,但迟至数千年后才继续向东进入了东亚地区。

小麦向东传播受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因素应该是西亚和东亚的气候特点的不同。小麦起源的西亚地区属于地中海气候,气候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阴冷湿润,主要降雨季节在冬春两季。而包括中国、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在内的东亚地区属于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是水热同季,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主要降水集中在夏季。这种降水季节的差别对小麦的生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小麦是夏收作物,冬播夏收。春季是生长时期,最需要水,但东亚地区的春季普遍缺少雨水,例如中国北方广大区域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这种状况不利于小麦生长期中的拔节和灌浆。而夏季频繁的降雨又影响了小麦的成熟和收获。所以,如果缺乏人工灌溉,东亚地区实际上是不适合小麦的生长和种植。这应该是造成了小麦在东传过程中速度逐渐缓慢的主要原因。

然而历史事实证明,小麦终究还是继续向东传播,并进入到中国古代文明的核心区域,即黄河中下游地区,随后逐步地取代了当地本土农作物品种——粟和黍两种小米,成为了中国北方旱作农业的主体农作物,形成了现今中国“南稻北麦”的农业生产格局。

我国是稻米种植的起源地,而小麦种植是从西域流传引进的。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就有“麦”字和“来”字,以及卜辞“告麦”的记载。公元前六世纪我国著名诗歌《诗经》里有“爱采麦矣”,“禾麻寂麦”等诗句。据《广雅》注释:小麦,来也,大麦,牟也。这说明我国在公元前六世纪以前,在黄河和淮河流域广大地区都已经种植小麦了。

而从考古发现来看,可以得出结论:至迟在距今4000年以前,小麦已经传入到中国境内。

展开全部
91 赞 17评论
分享
举报

谢邀。小麦原产西亚,殷商时期传入中国,由西亚通过中亚,进入到中国的西部地区,迄今为止,最早的麦作遗存都发现在西北地区。骨文中出现由小麦的文字, “来”和“麦”这两个字都被诠释为麦类作物,前者一般被释为小麦,后者被释为大麦 。“来”字是个象形文字,本意应该是专指小麦,但后来却被转义为来来去去的来。另外,《左傳·成公十八年》记载:“周子有兄而無慧,不能辨菽麥,故不可立”。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北方地区已经开始广泛种植小麦了,以至于当时的普通人都应该能够分得清大豆和小麦这两种农作物。



麦子虽然自西而来,但汉代以前麦的主产区却是在东方,即黄河下游地区。自战国开始,主产区开始由黄河下游向中游扩展,汉代又进一步向西、向南扩展。汉武帝时,董仲舒建议在关中地区广泛种植冬小麦。西汉时期两个著名的农学家赵过和氾胜之都曾在关中地区教人种麦。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中也出土了麦粒。

经过汉代的大力推广,麦子的种植面积扩大了,产量提高了,在粮食供应中的地位上升了,并成为重要的战备物资,这在汉末和三国时期的军阀混战中突显出来。麦子成为战争的导向。麦子没有收成之前,不出兵;东汉初年,光武帝以“军资未充,故须后麦”为由,拒绝带兵亲征,增援朱浮,结果城中朱浮守军弹尽粮尽,人相食。曹操将盛产麦子的兖州定为战略大后方。而把敌方的小麦产地成为进攻目标。曹操在攻打张鲁时,就向百姓征调麦子作为军粮,而在攻打袁尚时,曾“追至邺,收其麦”。



晋代麦子的种植面积扩大。麦子在粮食供应中的地位又有所提高,麦子的收成直接影响国计民生。有几年,曾出现“无麦禾,天下大饥”的记载。史书有关麦灾的记载也显着增加。受害的地区包括黄淮流域的许多郡县,反映当时麦子的栽培区域的扩大。

值得注意的是,江南麦作的也是在此时兴起的。汉以前江南没有小麦种植,三国时吴国孙权曾经用饼来招待蜀国的使者费祎。这是目前所知江南有面食最早的记载。但这并不意味着麦作在江南的兴起。有学者认为,邺宫中所食面食麦子可能来自淮南。江南麦作的开始时间定在吴末西晋时期。永嘉南渡之后,更促进了麦作在江南的发展。



唐代麦子的种植区域扩大,许多州郡都有种麦的记载,甚至在一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也有了麦的种植,如 广西、云南,在云南还出现了稻麦两熟的最早记载。麦子成为国家税收的重要征收对象。这在两税法中得到体现。唐人在提到粮食作物时往往以“粟、麦”次序排列。说明麦的地位已仅次于粟。

但这主要是指北方的情况,就南方地区而言,虽然自六朝以后,麦作得以发展,但真正达到高潮是在南宋。南宋时期,由于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他们把原有的饮食习惯也带到了了南方,社会对麦类的需要量空前增加,以及佃户种麦所能获得的实际利益,因而促进麦子在南方的种植达到了高潮。当时人用“极目不减淮北”来形容。可见其盛况空前。



明代末年中国北方人一半的口粮来自麦子。麦子在中国粮食供应中的地位确立。

在麦作发展的同时,人们对于麦食的观念也发生了改变。很长时间以来,特别是在南方人们一直认为麦是有毒的,不宜多食,否则生病。但随着麦作的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改变,有毒论为有益论所代替,唐宋以后的许多本草书中都有这样的记载,“麦秋种冬长,春秀夏实,具四时中和之气,故为五谷之贵。”观念的改变是麦作发展的结果,也有利于麦作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全部
96 赞 评论
分享
举报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


万事万物皆有起源,我们经常吃的面,来自小麦,也有悠久的驯化历史。

如果以DNA的复制数量,作为物种成功的标志。那么小麦毫无疑问是植物界最成功的物种了,动物界最成功的,是鸡,没错,就是我们常吃的鸡肉。

(这样看来,大盘鸡拌面,是世界上能征服最多人胃的食物了)

世界上最早吃上面的地方,是两河流域,中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区域的一片号称新月沃地的区域,是世界上小麦和大麦的发源地。

小麦传入中国的路线,据学者研究,可能有三条,一条是北方草原路线,这个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因为从中亚到我国,最便捷的陆上通道就是北方的草原路线。其次还有中纬度的丝绸之路以及南方海洋路径两个路径。

(上图数字为公元前)

以上三总观点,都是有考古发现的。有趣的是,考古发现的最早中国最早的小麦,出土在山东赵家庄遗址,时间为公元前2562年至2209间。

至于传入中国的时间,大麦、小麦两个物种传入中国的时间,集中在公元前2000年以后。考古发现,大麦出现在中原地区的时间在公元前900年后,而小麦出现在中原腹地的年代至少要提前500年甚至是1000年以上。

现在有学者研究认为,中国最早的农耕之地,其实并不是在中原之地,很有可能是在西北的农牧交错带,这些区域种植业的肇始,可能也与麦子的引入有关。更详细的关于麦从中亚传入的时间和路线,还有待于更多的考古发掘。


两分钟走进历史现场,更多文史原创内容,欢迎关注@历史宝藏。
展开全部
69 赞 11评论
分享
举报

我就爱说点不一样的。

第一、全世界只有一支农耕民族,就是我们。除了我们以外都是游牧,黑非洲只达到渔猎采集阶段。作物驯化这件事在古代主要是由我们祖先完成的,我们历史文献里是有这方面记录的。美洲作物可以算是印第安人驯化的,也可以说是一种直接取自野生的过程,最早的美洲作物驯化度不是很高。最需要驯化的主要是稻米和麦子,因为必须育种选种,野生的颗粒太小。中国的稻米也的确在古遗址里发现了这个变化过程。小麦今天西亚还有野生的,颗粒就很小。

第二、有两支黄种去过中东、古埃及然后返回了,这也是确定无疑的。这两支黄种一支是大鲧族被发配东北的这一部分,他们与联姻对象日耳曼人的一支在留下一部分带领跟随民族后,就西进中东了,也就是含米特。犹太的所谓希伯来其实就是西伯利亚,与锡伯族名称同源。还有一支是被从四川发迹的帝舜大禹打败并发配出去的北三苗。他们与联姻对象以扫族西进中东就有了两河流域的苏美尔,尔后又去了埃及,有了下埃及。也就是所谓的闪族入侵,这个黄白联姻体就是闪米特。是沿海支大鲧帝舜大禹的死对头。在埃及时有了啤酒,啤酒至少需要麦子,大麦。这说明古埃及时期已经驯化了。后来在中国西部也发现了年代四千年以上的啤酒。

第三、麦子的叫法绝对的汉语古命名法,而且明确是羊叫声。汉语就有这个特点,以自然声音做相关事物的语音。比如风声分别有了虎和巫两个语音。虎的喘息声又有了杭、汗语音,所谓含米特就与虎图腾的沿海支有关。东北黑话默汗默汗是独行者老虎的意思,东胡称汗和犹太里的亚伯拉汗是一个模式。匈奴称单于与商、三是一个模式,因为匈奴其实就是返回的闪米特,商是帝尧南支建立的,与北三苗是一个体系。羌人的周与商是一个体系,也是《封神榜》里的阐教,也是楚人南逃的掸族(泰族)。另外还有鸡叫为国,鸭叫为家,猪叫为菊,牛叫为蒙等等。麦子的称呼的确符合汉语古法。

古代北三苗被发配西部做了西戎牧羊人。这才与羊扯上关系。所以商代复仇灭夏之后有了无头羊形象的饕餮纹。后来周秦羌人返回有五羊,广州五羊就是这么来的。羊角纹也在羌系汉族、彝族、羌族等等相关民族里存在。并且发现羊形象的撒旦就是羌人,撒旦教为红色、有闪电、666都是符合内陆支苗蛮文化的。湖南的三一如六就是666。我还发现了撒旦这个词在中国的存在,这里暂时不公布。古埃及最高神阿蒙神的圣兽就是大鹅和公羊,阿蒙神不在九柱神系里也符合苗蛮被迫脱离九黎的历史。苗族至今还自称蒙,也是符合的。撒旦被污蔑主要是因为他倡导世俗无神。后来周代开始的确如此,世俗化开启了。也就是说羊就是代表北三苗羌人,那古汉语方法命名的麦子就可能与羌人有关了。

第四、藏族传说青稞是由狗尾巴带回来的,苗蛮就是养狗人,所谓犬戎其实就是北三苗羌人。羌人同时与狗、狼、羊、牛、鸡、大鹅、熊、八哥有关。羌人是从中东古埃及返回的,他们把小麦、大卖带回来也是顺理成章的。考古发现西部甘肃河西走廊等地有四千年前的小麦也是对应的。羌人返回到西部后正值商代,刚好对应上。汉族传统食品里有一种烧麦,虽然改用蒸了,但名字透露的信息也是可疑的。而且馕这种食物,名称也是对应的。南就是指南方赤帝养狗人,赤帝以狗肉作为食物和祭祀。南源自狼,狼是狗这个名字的前身,也是苗族郎语音和汉族儿郎的由来。南方在英语里扫,就是与苗蛮联姻的以扫族,嫂嫂一词以及泰语少多哩指女人的由来,也就是白帝少昊氏。姜子牙老婆是扫帚星。古罗马就是白种以扫族为主,所以有狼图腾。馕这个字也说明面食主要是这个体系北三苗与以扫族有关,馕是取自波斯语,中古波斯就是以扫族,这也是为何波斯与秦人有关系。汉朝称古罗马为大秦的原因。所以这些细节确实也是指向麦子与羌人有关。

最后一个猜想是有可能麦子是西进的北三苗驯化的,他们停留地点两河流域也符合。并且麦加、麦地那名字多少有点可疑。我估计还有很多信息能证明,只是没有专门入手这个方面。从逻辑上来说,只有西进的中国人有机会驯化,如果之前就驯化那早就带过来了,比如萝卜应该是白人进入中国时带过来的,那可是七千年以上的事了,命名方法也是他们一贯的风格,比如阿波罗就是指球,菠萝也是,风格特点很明显。印第安作为白人的一种带到美洲的玛卡就是萝卜的一种。我的猜测麦子由中国人驯化的可能性最大。至于什么一万多年前就驯化,那都是胡扯。人类文明的起点七千年前主要种族都在中国,没有麦子这个信息,只要稻谷等中国品种信息。除了东亚黄和欧美白以及印第安外别的种族没有这个能力驯化。古文化、古神话里只有欧美白、东亚黄和印第安的信息,别的种族几乎没有提到。如果有哪个种族驯化了麦子,那一定会留下一个文化痕迹和神话信息的。今天看,别的种族连自己的原生文化和语音符号都没有,都是继承别人的。如果七千年前白种和印第安进入中国时没有把小麦带过来,那只能由西进群体去驯化。目前看只有萝卜是早期白人带过来的。所以逻辑上可以基本断定是这么回事。传统犹太人会拿一些植物枝叶认真查看做宗教活动,其实就是驯化物种,而真正的犹太人是黄种。

展开全部
33 赞 13评论
分享
举报

回答之前咱们先看一条旧闻吧,里面包含的信息很多。

央视网消息:2016年底,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镐京遗址持续进行考古发掘,在一个用于填埋垃圾的灰坑中,出土了大量的小麦碳化颗粒,这是继陕西宝鸡周原先周遗址发现小麦以来,考古人员又一次在周人聚居区发现了小麦颗粒。

此次出土的这批碳化的小麦颗粒,虽然距今有2800多年,但小麦颗粒形状保存完好。虽然以前在新疆和甘肃等地的遗址中发现过小麦的少量碳化遗迹,但发现大量颗粒状小麦还是第一次,说明至少在西周中期,小麦已经在镐京周围开始规模化种植。

此外,在镐京遗址中还出土了12块鳄鱼骨板,发现了陶窑和水井的遗迹,为研究西周时期粮食作物品种、动物考古和城市布局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国内发现最早小麦的地方是新疆,然而,规模化种植是在2800年前的关中地区,是由周人从周原(今天宝鸡的凤翔、岐山、扶风)一带带过来的。周人不愧是后稷的后代啊,以农耕持家建国。

31 赞 评论
分享
举报

小麦在公元前2000年传入中国。  

小麦是新石器时代的人类对其野生祖先进行驯化的产物,栽培历史已有1万年以上。中亚的广大地区,曾在史前原始社会居民点上发掘出许多残留的实物,其中包括野生和栽培的小麦小穗、籽粒,炭化麦粒、麦穗和麦粒在硬泥上的印痕。其后,从西亚、近东一带传入欧洲和非洲,并东向印度、阿富汗、中国传播。  

早在公元前7000-前6000年,在土耳其、伊朗、巴勒斯坦、伊拉克、叙利亚、以色列就已广泛栽培小麦;公元前6000年在巴基斯坦,公元前6000-前5000年在欧洲的希腊和西班牙,公元前5000-前4000年在前苏联的外高加索和土库曼,公元前4000年在非洲的埃及,公元前3000年在印度,公元前2000年在中国,都已先后种植小麦。中国的小麦是由黄河中游逐渐扩展到长江以南各地,并传入朝鲜、日本。公元15世纪至17世纪间,欧洲殖民者将小麦传播至南、北美洲;18世纪,小麦传播到大洋洲。

农地圈问答团队:董金平

15 赞 评论
分享
举报

小麦是何时传入中国的?

小麦何时传入我国这个问题,在目前还没有完全搞清楚,尽管一些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问题争议也是很多。下面我根据自己的学习和了解的情况谈谈这个问题,共同交流。

一,我国小麦的起源和种植历史

小麦起源于西亚,这一点争议不是很多。有些日本学者曾经认为,中国的小麦是汉代张骞开通“丝绸之路”后从西方传入的。但在后来考古发掘和研究表明,东方和西方文明交流开始于5000年以前的民间交流,要比官方开通的“丝绸之路”时间早3000年左右。在民间交流的早期,小麦就从西亚传于我国。

一些长期致力于丝绸之路沿线考古工作的学者指出,甘肃省发现出土最早的小麦种子有4000多年的历史,河南殷墟里的小麦也有3500年左右的历史,这与殷代甲骨文中已有“麦”字的记载相一致。1955年在安徽亳(bo)县钓鱼台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炭化小麦颗粒,进一步证明了我国在5000年前的远古时代就已栽培小麦了。

从近代和现代对商代甲骨卜辞的研究证明,我国至迟在商代已有相当规模的栽培小麦。根据对卜辞和遗存小麦的考证,可以认为,栽培小麦在商代已有相当的种植规模。当然,在周代古书典籍中有关小麦的记载就更多了。如在反映西周到春秋时期社会生活状况的《诗经》中,所提到的主要粮食品种为黍、稷、禾、麻、菽、麦、稻等。

二,我国大面积种植小麦的历史

我国什么时间开始大面积种植小麦的,在学术界存在争议。一些日本学者认为,我国的唐代的碾石畏经营赋有独特的历史性,是以小麦的磨粉作业为主要内容的,他们认为,如果小麦种植还不普及,碾石畏经营就不可能大规模流行。而我国学者经过大量研究认为,我国大面积种植小麦的历史与其相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首先以石磨的普遍推广使用为标志,其次与农田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和精耕细作的水平和防旱保墒技术的提高有关。有关石磨在汉代的普遍推广使用已经在大量考古中发现证实;汉代的水利工程规模很大,在考古中也已经发现证实;水井模型在西汉中期以后的墓葬中是常见之物;如此等等,我国学者认为在汉代我国就有小麦大面积种植(这一时期的地主庄园已经初具规模)。

综上所述,小麦何时传入我国在目前还没有定论。小麦起源于西亚没有争议。但我国在5000年前就有小麦种植,已被考古证实。并且小麦在我国汉代已有一定面积种植。

展开全部
13 赞 4评论
分享
举报

小麦最早在3000多年内陆发出土小麦

7 赞 评论
分享
举报

4000年以前,小麦已经传入到中国境内。

据粮油市场报了解,2016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镐京遗址持续进行考古发掘,在一个西周中期用于填埋垃圾的灰坑里,考古人员发现了一批碳化的小麦颗粒,虽然距今有2800多年,但小麦颗粒形状依旧保存完好。说明至少在西周中期,小麦已经在国都镐京周围开始规模化种植。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赵志军 认为,本世纪以来,由于浮选法的普及,中国考古获得了异常丰富的古代植物遗存,其中包括大量的小麦遗存。根据统计,出土有距今3000年以前的早期小麦遗存的考古遗址已经多达30余处,其中有些小麦遗存被直接进行了测年,即采用AMS测年技术对出土小麦粒本身进行了年代测定,为探讨小麦传入中国的时间提供了相对可靠的年代数据。根据对出土早期小麦遗存的综合分析,可以得出结论:至迟在距今4000年以前,小麦已经传入到中国境内。

小麦经两种方式由中亚地区传入我国

小麦起源于西亚,后传入中国。目前已见报道的有关早期小麦遗存的考古发现多达数十例,这些新发现的考古证据显示,至迟在距今4000年以前小麦已经传入到中国境内,而且很有可能早至距今4500年。

考古证据还揭示,小麦传入中国至少有两个途径,即草原通道和绿洲通道。

草原通道的传播路线是:西亚-中亚-欧亚草原诸青铜文化-中国北方文化区-黄河中下游地区;

绿洲通道的传播路线是:西亚-中亚-帕米尔高原-塔里木盆地南北两侧的绿洲-河西走廊-黄土高原地区。

中国的小麦是由黄河中游逐渐扩展到长江以南各地,并传入朝鲜、日本。

明代时期小麦才成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

小麦起源于西亚,后传入中国,并逐步地取代了粟和黍两种小米,成为了中国北方旱作农业的主体农作物,形成了现今中国“南稻北麦”的农业生产格局。

1955年在安徽省亳县钓鱼台发掘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有炭化小麦种子;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有“告麦”记载,说明公元前1238—前1180年小麦已是河南海上北部的主要栽培作物。《诗经·周颂·清庙思文》:“贻我来牟”,亦作“麳麰”。三国魏张揖(3世纪)《广雅》有:“大麦,麰也;泪科,麳也”的记载。以后的古代文献中,将小麦简称为麦,其他麦类则于“麦”前冠以“大”、“穬”等字,以与小麦相区别。根据《诗经》中提及的“麦”所代表的地区,说明公元前6世纪,黄河中下游已普遍栽培小麦。据以后史书记载,长江以南地区约有公元1世纪,西南部地区约在公元9世纪都已经种植小麦。

到明代《天工开物》(1637年)记载,小麦已经遍及全国,在粮食生产上占有重要地位。

所以,小麦这个外来物种得以逐步地取代原产于我国的粟和黍,成为了北方旱作农业的第一大农作物,形成了现今中国“南稻北麦”的农业生产格局,是有着长久的历史演变的。

《粮油市场报》官方账号首发于在悟空问答!

10.24

展开全部
5 赞 2评论
分享
举报

小麦是一种禾本科单子叶的植物,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广泛的种植。小麦可做各种的面食、可酿酒可做生质燃料。那么小麦是如何传入中国的,何时传入的?

桔考证小麦原产于西亚,后来传入中国,后来在所有的农作物中占据了主要的地位。考古发现,至迟在约4000年前的时候,小麦就传入了中国。

小麦传入中国至少有两个途径,即草原通道与绿洲通道。草原通道是从西亚-中亚-欧亚草原-黄河中下游地区。绿洲通道是西亚-中亚-帕米尔高原-塔里木盆地两侧的绿洲-河西走廊-黄土高原地区。

长期致力于丝绸之路沿线考古工作的学者指出,我国的甘肃省发现出土最早的小麦种子有4000多年的历史,河南殷墟里的小麦也有3500年左右的历史,这与殷代甲骨文中已有“麦”字的记载相一致。

在1955年在安徽亳县钓鱼台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炭化小麦颗粒,进一步证明了我国在5000年前的远古时代就已栽培小麦了。从这个方面来说,小麦起源于我们国家。

展开全部

我国种植小麦的历史比较悠久,但引入小麦的具体时地点和途径尚待研究。中国发现的最早小麦遗址是距今3800年前的新疆孔雀河流域(楼兰)。人们在一名纯种的高加索(白种人)女尸的小袋子里发现了炭化的普通小麦。据此可推测一支白种人的部落于3800年前携带小麦种子首先进入中国新疆,新疆可能是我国第一个小麦种植区。一般认为小麦由两条途径进入我国,北从土耳其斯坦通过新疆、蒙古,南经印度通过云南、四川传入我国。小麦进入我国后选育出各种各样的品种,但一些最初传来的品种因高山封锁、文化技术落后等原因在西藏以及云南西北部地区还一直保持许多野生型性状。因此也有人认为中国是小麦的一个次生起源中心。

小麦起源于西亚和南亚地区,包括叙利亚、伊拉克、土耳其等国家。“新月形沃地”是小麦的多样性中心。伊朗西南部、伊拉克西北部和土耳其东南部周围地区是栽培二粒小麦和提莫菲维小麦最早被驯化之地,而以色列西北部、叙利亚西南部和黎巴嫩东南部是野生二粒小麦的分布中心和栽培二粒小麦的起源地。小麦在考古中年代最早的发现是在叙利亚和伊拉克一带,继而在埃及,以后才出现在欧洲。年代最早的记录为公元前8000年。


此提问者无知。中国是小麦的原产地之一。至少有四种麦子原产于中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