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元璋选择朱允炆做接班人是老糊涂了么?错,是当时最佳选择

 天空勇者 2020-10-30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四月二十五日,南京。

65高龄的大明王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收到了一个令他悲痛欲绝的消息,皇太子朱标去世了。对于这个几乎耗费了朱元璋一生心血培养的接班人的去世,极大的打击了这个已经风烛残年的老人。蒙元至正十五年九月五日出生的朱标作为长子,令当时已年近三旬却一直苦于无嗣的朱元璋欣喜若狂。至正二十年闰五月,朱元璋聘请全国著名的大儒宋濂来为6岁的朱标小朋友开蒙。

朱标

洪武元年正月(1368年)初四,朱元璋在南京登基即皇帝位,当天即册封14岁的长子朱标为皇太子。为了更好地辅佐太子,朱元璋让手下所有的核心成员全部兼任太子属官,计有:

中书左丞相李善长兼太子少师,中书右丞相徐达兼太子少傅,中书平章、录军国重事常遇春兼太子少保。大都督府右都督冯胜兼右詹事,中书平章政事胡廷瑞、廖永忠、李伯升俱兼同知詹事院事,中书左丞赵庸、右丞王溥兼副詹事,中书参政杨宪、傅瓛兼詹事丞,同知大都督府事康茂才兼左率府使,同知大都督府事张兴祖兼右率府使,大都督府副使顾时兼同知左率府事,大都督府副使孙兴祖兼同知右率府事,佥大都督府事吴祯兼左率府副使,佥大都督府事耿炳文兼右率府副使,御史大夫邓愈、汤和兼谕德,御史中丞刘基、章溢兼赞善大夫,御史台治书侍御史文原吉、范显祖兼宾客。(《明太祖实录卷二十九》)

从这份名单来看,当时朱元璋手下主力的文武精英都到齐了。洪武四年四月,又册已故平忠武王常遇春长女为皇太子妃。洪武五年十二月,命省、府、台臣今后百司所奏之事,皆启皇太子知之。洪武六年九月,又命诸司今后常事启皇太子,重事乃许奏闻。洪武十年六月,命群臣自今大小政事皆先启皇太子处分,然后奏闻。

可见随着朱标的逐渐成长,朱元璋也在一步一步将军国大事的处置权交到太子手上,因此朱标一直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权力最大,也最受皇帝信任的皇太子。但是现在这个寄托了所有希望的皇太子突然死了,朱元璋白发人送黑发人之余紧接着要思考的就是,选谁再来做接班人?

备选方案一:立子

俗话说国赖长君,朱元璋本人年事已高,时日无多。为大明江山的稳固着想,另立一子来继承皇位,也是无可厚非的选择。问题是别选一子的话,原则是立长还是立贤呢?

  • 第一方案:立长

这里的立长当然是嫡子优先,好在从史书记载上说朱元璋前五个儿子都是马皇后所生,免去了到底是立嫡还是立长的麻烦。按这个思路,朱标死了以后就应该立皇第二子秦王朱樉。可惜的是这位秦王殿下,算是能让老父亲气的肝疼的熊孩子之首。

(洪武)二十四年,以樉多过失,召还京师,令皇太子巡视关陕。太子还,为之解。(《明史卷一百十六·列传第四》)

皇太子朱标之所以突然得病,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巡视关陕的途中过于劳累所致。而朱标之所以要巡视关陕,就是因为朱樉在封国伤天害理,无恶不作。如果因为朱标去世就立朱樉为皇太子,何以服众?因此于情于理,朱元璋都不可能在朱标死后选择朱樉作为新的皇太子。

  • 第二方案:立贤

如果朱樉不能立,那就要把选择接班人的原则改为立贤才行。从现实的角度看,皇三子晋王朱棡、皇四子燕王朱棣都是呼声非常高的人选。朱标去世后的第三天,《明太祖实录》记录了这样一件事:

(洪武二十五年夏四月)戊寅,上御东角门,召廷臣谕之曰:“朕老矣,太子不幸,遂至于此,命也。古云:国有长君,社稷之福。朕第四子贤明仁厚,英武似朕。朕欲立为太子,何如?”翰林学士刘三吾进曰:“陛下言是,但置秦、晋二王于何地?”上不及对,因大哭而罢。(《明太祖实录卷二百十七》)

很多专家认定这段记录是朱棣篡位成功后重新编写《太祖实录》时候胡编的,目的是给自己脸上贴金,并宣传自己得位的合法性。如果我们把上述对话中的第四子改为第三子,那刘三吾同样会说:“陛下言是,但置秦王于何地?”实质上这段对话点出了“立贤”的一个致命弱点,那就是破坏了朱元璋亲手制定的长幼有序的原则,将会给大明王朝日后的皇位继承带来巨大的隐患。

燕王朱棣影视剧形象

此时晋王朱棡35岁,燕王朱棣33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尽管朱棣后来在《明太祖实录》中对三哥百般贬低,但他们兄弟俩一个总领山西明军,一个总领北平明军,实力不相上下,这一点还是难以否认的。

(洪武二十六年三月)丙辰,命宋国公冯胜、颖国公傅友德等往北平等处备边。其山西属卫将校,悉听晋王节制。北平属卫将校,悉听今上(注:指燕王)节制。凡军中应有机务,一奏朝廷,一启王知,永著于令。(《明太祖实录卷二百二十六》)

因此哪怕朱元璋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废长立贤,那不管立了谁,另一个都不会服气。而且如果开了皇位传承可以立贤的先例,那么其他有能力的儿子比如楚王朱桢、齐王朱槫、蜀王朱椿、湘王朱柏,难保不会蠢蠢欲动。这样的话大明江山立刻就要风雨飘摇,皇室自相残杀就在眼前。

备选方案二:立孙

  • 元朝成功的案例启示

通过我们前面的分析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无论是立长还是立贤,另外再选一个儿子做接班人,对新生的大明王朝来说都是一个难解的死结,断不可行。好在太子朱标并不是无嗣,朱元璋还可以选择跳过儿子,将皇位直接传给孙子。就在不久之前的元朝,就有过成功的例子。

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之后于至元十年(1273年)立嫡长子真金为皇太子。

(至元十年三月)丙寅,帝御广寒殿,遣摄太尉、中书右丞相安童授皇后弘吉剌氏玉册玉宝,遣摄太尉、同知枢密院事伯颜授皇太子真金玉册金宝。(《元史卷八·本纪第八》)

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十二月,43岁的真金太子不幸去世,时年71岁的忽必烈面临了一个和朱元璋相同的问题,到底选儿子还是孙子做帝国继承人。经过了8年的考察,忽必烈最终在真金太子的三个儿子中选择了年纪最小的铁穆耳作为继承人。

(至元三十年六月)乙巳,以皇太子宝授皇孙铁穆耳,总兵北边。(《元史卷一十七 ·本纪第十七》)

元朝版皇太孙铁穆耳

忽必烈死后,铁穆耳顺利继位,政权交接也没有发生任何问题。这个成功的由皇太孙继位的例子,应该给了朱元璋极大的信心去推进这个选项。但是问题又来了,朱标的儿子之中既有原配所生的朱允熥,又有继室所生的朱允炆,偏偏朱允炆还比朱允熥年长一岁,这继承人该选谁更合理呢?

  • 方案一:立太子正妃所生之子朱允熥

朱允熥生于洪武十一年十一月九日,虽然比生于洪武十年十一月五日的朱允炆小一岁,但他的生母是皇太子正妃,开平忠武王常遇春的女儿常氏,是名正言顺的朱标嫡子,朱元璋嫡孙。而且他同胞兄长朱雄英在9岁的时候夭折,从宗法制度来说,朱允熥就是朱标的嫡长子,朱元璋的嫡长孙,选他作为接班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但是朱允熥身上有一个最大的劣势,那就是过于强大的外家。他外公常遇春虽然早已去世,但他二舅常升现正袭爵开国公,掌着兵权。而常妃的舅舅,也就是朱允熥的舅姥爷则是炙手可热的名将凉国公蓝玉。对于朱元璋来说自己在的时候这些骄兵悍将当然翻不起什么花样,但自己身后呢?年幼的小皇帝会不会成为傀儡?大明江山会不会被权臣篡夺?朱元璋不敢再往下想了。

  • 方案二:立太子继妃所生之子朱允炆

那么如何绕开宗法制度不选朱允熥呢?还是有一条折中之路的。虽然吕妃长子朱允炆在出生的时候吕氏只是次妃,按理应算作庶子。但常妃去世后,朱标把吕氏扶正,作了太子继妃。如果因此将朱允炆算作太子嫡长子,虽然有些勉强,但也是说得过去的。

而且吕氏是太常寺卿吕本的女儿,文官集团背景。选朱允炆做接班人,既没有军方背景的外戚,又符合二代君王以文治国的政策,是一个非常完美的方案。但是立孙的最大劣势在于皇孙们的年龄实在太小,朱元璋已然没有那么多的精力来重新培养年仅16岁的朱允炆如何做一个优秀的接班人,他只能选择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尽可能多的扫除朱允炆日后登基的障碍。那么第一步,就是要和整个勋贵集团做出切割。

皇太孙朱允炆影视剧形象

调虎离山,巧立太孙

洪武二十五年七月,秦王朱樉被打发回西安,表示太子之位和他彻底无缘。八月十八日,宋国公冯胜(周王朱橚岳父)、颍国公傅友德(晋世子朱济熺岳父)、开国公常升(皇孙朱允熥舅父)、定远侯王弼(楚王朱桢岳父)、全宁侯孙恪(蓝玉心腹)、凤翔侯张龙、永平侯谢成(晋王朱棡岳父)、江阴侯吴高(齐王朱榑大舅哥)、会宁侯张温、宣宁侯曹泰、徽先伯桑敬、安庆侯仇正、怀远侯曹兴、安陆侯吴杰、西凉侯濮玙等一大批勋贵被打发到赴山西开展农业生产大运动。

(洪武二十五年八月)丁卯,上以山西大同等处宜立军卫屯田守御。乃谕宋国公冯胜、颍国公傅友德等曰:屯田守边,今之良法。而寓兵于农,亦古之令制。与其养兵以困民,曷若使民力耕而自卫?尔等宜往山西布政司,集有司、耆老,谕以朕意。(《明太祖实录卷二百二十》)

这份名单中之所以没有凉国公蓝玉,是因为当时蓝玉正在边疆平定叛乱,本就不在京中。说来山西是晋王的地盘,朱元璋难道不怕晋王听到册立皇太孙的消息愤而裹挟勋贵们造反吗?当然不怕!

一来所有的勋贵全家老小不是在南京就是在凤阳,他们跟着晋王造反图什么?二来老朱运筹帷幄,在册封大典之前已经把燕王朱棣召回了南京。如果晋王谋反,早跟他不对付的燕王就有了用武之地。反过来燕王如果对册立皇太孙不满,那么晋王率领着大明帝国的精英都在山西虎视眈眈,朱棣也不敢有任何异动。这果然姜还是老的辣,老朱的每一步都彰显着他非凡的政治洞察力。

勋贵们前脚刚走,后脚朱元璋就在九月十二日册立朱允炆为皇太孙。

(洪武二十五年九月)庚寅,册立皇第三孙允炆为皇太孙,祭告太庙。(《明太祖实录卷二百二十一》)

等到冯胜等人于十二月底回京的时候大势已定,等待着他们的将是一场血雨腥风的大清洗。事实上就在一个多月以后的洪武二十六年二月,就爆发了震惊天下的蓝玉案。包括凉国公蓝玉、鹤庆侯张翼、普定侯陈桓、景川侯曹震、舳舻侯朱寿、东莞伯何荣、都督黄辂,吏部尚书詹徽等在内的文武重臣被悉数诛杀。而宋国公冯胜、颍国公傅友德、开国公常升、定远侯王弼等人此后也陆续遭到清洗。

结语:通过本文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到太子朱标去世后,看似朱元璋手上选择很多,但实际上朱允炆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当然有人说如果选了朱允熥同样可以清洗勋贵,没错,但是这样一来朱允熥不就成了罪臣之后了么?他登基的合法性就会受到巨大的质疑,这也是朱元璋难以接受的。既然要做,索性做绝,这才是老朱的风格。

参考资料:《明史》、《元史》、《明太祖实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