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云称现在很多孩子难以接受挫折:这3种“过度”,是父母喂给孩子最毒的“药”

 富书 2020-10-30



进化妈:给孩子真实的成长,让孩子体会困难与艰辛,教孩子珍惜馈赠与财富,引导孩子依靠勤奋和努力,才是父母对孩子最深邃的馈赠。


作者:勤一一(爸妈进化论主笔)

近期,马云在与全国的15位基础教育名校校长进行对话交流中,提到了一个现状:

现在很多孩子难以接受挫折和挑战,他们除了读书,还是读书。

就我个人而言,也许最大的经验之一就是,这一路走来没有成功过,失败很正常,成功才少得可怜。

有网友提出:现在的孩子,普遍心理素质比较差,抗挫折能力弱。

其实,孩子出生时是一张白纸,而父母就是最初的作画者。

难以接受挫折的孩子,他们的父母都有这几个特点

过度夸赞

最近,闺蜜非常苦恼,她的女儿对小学生活不适应。

孩子跟妈妈哭诉,不想去现在的学校上学,想回原来的幼儿园。

原来,孩子聪明伶俐,长得也漂亮,从小在赞美教育中成长。

不仅在家人人夸,她上的幼儿园也组织专门活动,让小朋友互相点赞。

可是,升入小学之后,情况一下变了,因为不再能经常听到“你真棒!”,孩子变得不喜欢老师,有极强的挫败感和逆反心理。

因为孩子状态不对,被请了两次家长,情况变得更糟,孩子直接抗拒去上学,经常装病、哭闹,找各种接口请假。

其实,这是信奉“赞美”教育的家庭,或早或晚都会遇到的问题。

由于我们这一代人,从小在打击、贬低式的教育环境中长大;当了父母以后,我们迫切希望自己的孩子自信、勇敢,认为“肯定”教育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

殊不知,随随便便赞美一个孩子,并不能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反而会使孩子失去自我判断能力,变得敏感、脆弱、自恋,只能听好话,不能挨批评。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Angela Duckworth,对数千个样本分析后得出:

决定孩子未来是否能够成功的,不是漂亮的外表、社交智力、很高的IQ,而是坚韧的品格、顽强的毅力,是抗压和抗挫折能力。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随口就会夸奖孩子:“你真聪明!”“你真棒!”“你真漂亮!”

过于宽泛的夸赞,是为人父母的不负责任;过于泛滥的表扬,会让孩子失去规则意识。

因为获得赞美太容易,孩子不知道什么是自己的本分和职责;孩子做任何事情都是为了得到赞美,进而丧失进步的动力。

对于孩子来说,遇到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如何面对挫折。

正如李玫瑾教授所说:让孩子在错误里多待一会儿。

试错的过程是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没有人能跨过;随口的赞美,是孩子成长的毒药,甜而无用。

赞美教育的盛行,正是速食化在教育上的折射,表扬未必“出贵子”。

为人父母給孩子最好的赞美,不是你好的时候,我肯定你表扬你;而是无论你怎么样,我都接纳你帮助你,这才是最好的赞美。

过度关注

邻居家弟弟大学毕业两年了,一直宅在家里。

他其实上学的时候成绩不错,考上的是一本,不至于毕业后找不到工作。

我与他聊天,问他平时在家都做点什么?

他闷闷地回答:在屋里玩玩电脑。

我进一步找话题,问他:你喜欢做什么呀?

他抬起头,一脸茫然地看着我:好像没什么喜欢的。

他的妈妈听了,在旁边叹气:哎,你这个孩子,你说说你,能干点啥?!

我不禁哑然。

邻居家生活条件不错,就这么一个独生子,从小获得了父母和很多的关注。

可是我却很同情他。他的父母是典型的“直升机”式的父母。

从小吃穿奶奶照顾着,辅导作业妈妈陪着,周末满满辅导班、兴趣班爸爸接送……

看起来他什么也不用操心、不用拿主意,只需要好好念书;实际上,他一丁点自己的时间也没有,自然对做的事情提不起兴趣。

孩子被父母的“过度关注”,扼杀了内驱力。

曾在网上看到一个网友吐槽:

从小,所有的选择都是父母决定。她的妈妈特别希望她学好钢琴,但是她自己不喜欢。

可妈妈给她报了知名的钢琴培训课,天天盯着,日日陪着她练琴。她忍耐着使劲儿地练习,终于考过了钢琴8级。

她把证书呈给妈妈,并且发誓,再也不碰钢琴。

父母为孩子不停地忙碌,而孩子却对一切丧失了兴趣和热情;父母又埋怨孩子什么也做不成,其本质是父母颠倒了因果。

因为父母的“越位”,导致孩子失去了自我成长的空间;过度的关注,剪断了了孩子独立飞翔的翅膀。

我们看似在陪伴孩子,却把自己降格为“保姆”和“监工”的身份;

我们过度关注孩子的学业、身体等表象,而孩子本身的成长如何,我们却没有看到。

明智的父母更应该适度关注,做孩子心灵成长的导师、人生方向的指引者。

过度呵护

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

一个环卫工人被一名体型偏胖的年轻女子拖行数米,旁边其他环卫工急忙上前拦架。

竟然是女儿在向母亲要钱!

这位母亲已经年近50,做环卫工10多年,一个月才几千块钱。

她的女儿也已做了母亲,还隔三差五伸手向母亲要钱,不给钱就吵架,甚至动手打骂……

不禁令人唏嘘:这个女儿,真是年龄上的成人,行为上的“巨婴”。

在同情这位环卫工母亲之余,也令人深思:孩子长不大、没有责任感,多半是体会不到父母的艰辛。

太多的父母,不顾家庭资源禀赋差异,百般努力、倾尽所有,让孩子享受最好的生活条件。

太多的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宽裕,却也一味地娇惯、宠溺孩子,觉得亏欠了孩子,怕孩子产生自卑心理。

太多的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享乐日子,不知父母的辛苦和生活的艰辛。

殊不知,父母的过度呵护,对于孩子来说是一味毒药。

孩子们心安理得享受着一切,根本不知道知足、感恩和体贴父母,更不知道生活的不容易。

一代名臣曾国藩不仅成就了自己,也十分重视家庭教育。

曾国藩曾说过:子侄除读书外,教之扫屋、抹桌凳、收粪、锄草,是极好之事,切不可以为有损架子而不为也。

曾国藩认为,做家务不丢人,体会体力活的辛苦是孩子们应当做的事情。

要让孩子体会磨砺,而不是给他各种卓越的条件;只有经历了坎坷和苦难,孩子才可能成材的。

曾国藩在写给大儿子曾纪泽的家书中说: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几可以成大器。

越是富家子弟、官宦子弟,越应当勤俭自律;能在物质上与贫寒之士一样,这样的孩子将来才有可能成大器。

今天的父母,总想着把最好的条件给孩子,过度的“呵护”不是“爱”,而是“害”。

给孩子再好的条件,都不如让他亲自去感受一下,成人世界的不容易。

给孩子真实的成长,让孩子体会困难与艰辛,教孩子珍惜馈赠与财富,引导孩子依靠勤奋和努力,才是父母对孩子最深邃的馈赠。

作者简介:勤一一,富书专栏作者,富书素材营学员,爸妈精读系头条号签约作者,二胎职场妈妈,温暖的中年少女,用文字治愈你我,以知识反哺育儿,文章来源:爸妈进化论(ID:bmjhlc),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富书2018重磅推出新书《好好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