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奇微熟悉志愿军饮食后信心十足,随即在铁原之战后又彻底懵了

 江山携手 2020-10-30
要说抗美援朝战争中最残酷的战斗,有人会说是上甘岭战役,但也有人会说是铁原阻击作战。二者到底哪个更残酷?笔者认为,若论最残酷的战斗,那就非铁原阻击战役莫属。上甘岭战役强度很大,战斗激烈、残酷,但志愿军尚有坑道可以依托,能保存有生力量,而铁原战役不一样,63军无路可退,一退志愿军主力就会暴露而被联合国军包围,只能在狭小的区域,正面以血肉之躯和敌军的钢铁洪流硬碰硬。
说起铁原战役的残酷,这还要从李奇微接替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任“联合国军”总司令开始说起。李奇微在研究志愿军作战规律和后勤弹药粮食上的补给问题后,得出了“礼拜攻势”结论,即志愿军每次发动进攻,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补给,7天之后就不得不停止一切进攻。正是基于结论,李奇微在第三次战役结束后15天就开始调动士气低落的美军发动了进攻作战,使得志愿军不得不进行了第四次战役。

李奇微根据“礼拜攻势”结论,更加拼命封锁志愿军的补给线,出动空军狂轰滥炸,并不断消耗志愿军的后勤补给,战略上分段撤退,消耗志愿军粮食弹药,最后等到第八天开始反攻,届时志愿军的装备和口粮都将消耗殆尽。

第五次战役后期志愿军给养中断,美军再次发起进攻,不得不开始后退,这就拉开了铁原阻击战的序幕。李奇微看自己的战略奏效,洋洋得意,认为志愿军并不可怕,但是铁原阻击战后,李奇微整个人又彻底懵了。
就在联合国军追击志愿军,李奇微认为志愿军主力暴露,已无路可退的时候,志愿军突然杀出了回马枪,即63军发动的铁原阻击战。为何此次战役选择63军?那是因为63军是当时志愿军中唯一装备弹药还算齐全的军队。
63军在宽约25公里,纵深20公里的防御阵地,阻击了整个联合国军,李奇微集中4个军13个师疯狂攻击,战争异常惨烈。63军退无可退,只能调整战术硬是以血肉之躯阻挡了整个联合国军,为主力部队组织有效的的二线防御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铁原战役结束后,63军军长傅崇碧将军重伤昏迷,苏醒过来,在医院里他看到彭德怀的第一句话就是“我要兵”,一语既出,在场的人无不泪如雨下。当时在收音机里每天都能听到美联社的广播:“在‘铁原三角地带’,遭到志愿军猛烈狙击。”李奇微彻底懵了,不敢相信。其实,李奇微只看到了志愿军的后勤不足,却没有看透志愿军的精神意志和舍生忘死的大无畏气节,这也是李奇微后来害怕的原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