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8)根尘同源,识性无源

 昵称66569497 2020-10-30

问:为什么愣严经上说根尘同源,识性无源?

(1) 根尘同源

对我来说,根尘同源的意思是,感官及感官所碰触的对象,就其体来说,它们为同一道体所变,就其相来说,它们为同一心性所化,故说根尘同源。

就其本体来说,根与尘,那是同一道质,犹如用一块泥巴捏出的小狗和小猫一样,从表象上看它们是不同的,但从本体上看,它们都是相同的泥,从这个层面上说,根尘物体虽不同,但源头相同,故说根尘同源。也可以说,根与尘,皆是缘起自性——缘起而有,同一机制所化,故说根尘同源。

就其表相来说,根与尘,那是同一心体分别而有,皆是识心分别计度,犹如梦中你梦见了张三和李四,张三和李四,话说虽不同,但本质皆是梦中物,皆是心所成,从这个向度上说,根尘物象虽不同,但其相本质不别,故说根尘同源。也可以说,根与尘,就是妄计自性——妄计所成,同一心性所有,故说根尘同源。

(2)识性无源

对我来说,识性无源的意思是,识性犹如镜像,不可追索其源头,为什么呢?因为它本非真实所有,不可讨论其生灭转化。譬如你梦中梦见一女子,不可讨论她的子孙后代,为什么呢?因为此女子本不真实存在,何说她的子孙后代呢。

我们的识性,犹如镜像,犹如梦幻,随似有,而实无,不可思,不可议,故诸佛常说不可思议。

我们的心就是一面神镜,照天照地照万物,你在其中看到的天地及其万物,皆是镜像也,虽似有,而实无,不可思,不可议。思之,议之,皆是游戏,即是戏言。世人日日游戏,日日戏言而不知,诸佛知之,故能息心。世人若知,心可息也。息心者,即诸佛。息心者,即菩萨。息心者,即修行。

息心,因知假,不进行虚妄活动而息心,不是强息心。例如,你知道某女是你梦中梦见之人,不再在那里讨论思索她的孙子、她的丈夫、她的同事,她的人际关系了等。这种不再思想和讨论,就是我所说的息心。非令心不起也,如石压草般。

世人若了解,识性虚妄,识性无源,自然息心。此个自然息心,就是佛教修行。你真的能时时安住在“识性无源”上吗?若也如此,息心自然而成。检验一个人是否了解识性无源,是否活出识性无源的认知,看他安静不安静,看他与他人诤不诤,若他其心不静,其言与人常诤,不真正了解识性无源者也,未真正活出识性无源之认识者也。

识性无源,多么美好的消息,多么美好的真理。因为它,我们解脱自在才变得可能。因为它,觉悟的心才变得寂然安静。因为它,我们才真正朝了圣。

感谢佛陀对这一点的发现,感谢佛陀对我们的这一指引。若不是他,我们至今还是一个极不安静的人。若不是他,至今我们还是追梦逐尘流转。若不是他,至今我们还在轮回的途中。感谢佛陀,感谢这觉者,感谢这大导师。

看他的语言多么美,看他的描述多么好:“阿难,识性无源,因于六种根尘妄出。汝今遍观此会圣众,用目循历。其目周视,但如镜中,无别分析。汝识于中,次第标指:此是文殊,此富楼那,此目犍连,此须菩提,此舍利弗……”

——用我的话说便是:某某,识性无源,因于流转根尘妄出。你快看呀,这天地万物。快看你的见性,前后左右,上下四维,它像一面大圆镜一般充满天地。快看你的意识,它开始在其中命名分别了:这是树,那是天空;这是鸟,那是老妇人;这是桌子,那是茶杯;这是电脑,那是手机……

第一看见你的见性,第二看见你的分别,这样你就逃脱了五劫,心智不再有五种浑浊了。这样,对你再也没有五浊恶世,而是到处是清净妙明的莲花世界,到处是琉璃光的世界,到处是缀满晶莹宝贝的阿弥陀佛的世界……

对我来说,世尊的这段话,就是妙指、妙音、妙药和妙宝,令我受益无穷。

道友,你可在心里这样诵读这段话:张三(假如你的名字叫张三),识性无源,因于六种根尘妄出。快用你的眼睛看,用你的眼睛扫视你的家庭成员。在开始,你的眼睛就像镜子一般,只照而没有分别。接着,你的意识之心开始工作,它开始标指命名——这是爸爸,那是妈妈,这是儿子,那是丈夫,这是小姑,那是表哥……凡此等等。

在这面宝镜照耀之中,你还可以注意到你的意识之心在进行更为复杂的意识活动,例如,它正停留于某一个人身,进行更为复杂的判断和繁重的思维分别工作——例如,它正停留在你婆婆的身上进行复杂、繁重的评判,“她做事太不利索了”,“她用普通的抹布擦餐桌”,“她没有眼色”,“她太自私”,“她只关心她儿子,不关心我”,“毕竟不是亲妈”,等等,等等。

当你注意到这些,不必制止心。诵念世尊的语句,“识性无源,因于六种根尘妄出。”告诉自己,“这些想法基于我的业力而有,虚妄不实,不必过度理会它。”然后继续用你的明目循历,观看你的意识标指分别:这是儿子,那是老公,这是桌子,那是手机,这是酱油,那是醋,等等。

有时,当你的心粘在一个人身上,进行复杂深入的恼人评判时,你可以用这种“用目循历,观察意识标指”的方式,将你的目光及意识,有一点或一个人身拉开,然后对一屋家庭成员,一个房间的物品,或天地万物,进行循目和标志的活动,这样,你就能从一点一事的执着上拓开。犹如你拿着一支大笔,在天地间,在一屋里,在一室中,大挥或进行快速自由的素描一般,只造轮廓,不拘细节。若拘细节时,在你心情愉快时,在你喜欢的工作上。

或者,当你的头脑烦恼至极,不想进行任何费力的活动时,那就简单地、一遍一遍地诵读世尊的这几句吧:“阿难,识性无源,因于六种根尘妄出。汝今遍观此会圣众,用目循历。其目周视,但如镜中,无别分析。汝识于中,次第标指:此是文殊,此富楼那,此目犍连,此须菩提,此舍利弗……”

此段后面的句子你不必诵读或思考,那要等到你心情好或有闲情时。

善知识,来这样理解“识性无源”,来这样理解和使用世尊的这段话吧。

一念行者合十,2020年10月30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