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献铎:游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乡土大河南 2020-10-31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游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作者 |   曾献铎

原创 | 乡土赊旗(ID:gh_06d145e3125e

观盛唐到西安,游北宋下开封,元明清看北京,寻汉风当数南阳诸葛亮卧龙岗,满载着南阳历史文化的悠长与厚重。
双节期间,正在扩建中的卧龙岗。原景点正常开放外,部分已扩建的景点也向游人展现.历史与未来正在这里交汇,传统与创新将在这里融合。
卧龙岗是三国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诸葛亮的躬耕地和刘备三顾茅庐的发生地。卧龙岗诸葛亮庵始建于东汉末年,晋代形成祭拜诸葛亮的祠庙,唐宋时期闻名遐迩,明清达到鼎盛,迄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
我为错开游客高峰。1 0 月1 1日才去卧龙岗欣赏这全国唯一融躬耕地、故居、祠庙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首先来到了卧龙岗景区市民广场(扩建中临时开放),这里也是扩建后的景区东大门。有古朴典雅的石牌坊三道,每道石牌坊都是三进四柱形的甬道。石柱的身面内都亦镌内外二联。如第一道牌坊中间主联为“曜朱光于白水会九世而飞荣”“察兰帮之神伟启天心而寤灵”。两边道联为:“鱼到南阳方得水”,”龙飞天汉便为霖”。中间二柱上部之间,高挑飞檐之下,高悬一横幅,上书“文明四海”四个大字,笔锋恣肆,潇洒飘逸。
三道石牌坊中间坊道阔5.3米,两边道各3米。总阔13.5米,分布在长达200多米长的甬道上。所有的石柱都以卧龙诸葛为主题,把卧龙岗的深层文化内涵阐释得淋漓尽致,
每道牌坊的四柱之下及前后都置有高 80cm、长195cm、宽65cm的柱础,座上之抱鼓石面高115cm、宽60cm、厚22cm,分别雕刻有梅兰竹菊等花卉图案:座上面还有以圆雕手法雕的蟠龙,龙体侧面向上,体周祥云缭绕身下波涛汹涌,龙目恰与俯视之观者形成最佳视角对接,颇具巧趣。
三道石牌坊高高屹立于卧龙岗甬道前沿,与“千古人龙”牌坊,组成了一道参差起伏、完整独特的石雕艺术风景线。
遗憾的是,牌坊上的即时贴楹联为临时做样,查看效果,不计联律字体。欣慰的是:卧龙岗已对景区各类建筑的匾额楹联进行了全国征集。并邀请全国知名书法家书写,勒刻上石。

踏着当年刘备三顾茅庐的古道,迤逦西南行,登上三顾桥,即遥见卧龙岗苍松翠柏、云缭雾绕、亭台隐现。又踏上台阶(扩建前的旧址), 站在“千古人龙”石坊下, 这是原进入卧龙岗的第一道牌坊。该牌坊初建于明代,清道光十二年(1832)重修。三门四柱楼式,通高8.5米,阔1 3 .5 5米,青石质地。坊阳的“千古人龙”,遒劲沉毅,意指诸葛亮乃人中之龙。隐喻此地为藏龙卧虎之地。牌坊通体布满雕饰,如“凤戏牡丹”、“二龙戏珠”等均栩栩如生。左右额坊饰以诸葛亮生平故事图画多幅, 如“躬耕南阳”、“草庐对策”等,人物形象生动。额坊上下雀替、斗拱、石瓦、石脊皆精雕细琢、巧夺天工。石坊耸立岗前,望柱冲天,浑厚庄,在古柏映衬之下,使卧龙岗更加巍然壮观,令人肃然起敬。
拾级而上.一对威武石狮分立左右,守护在大门两侧。大门为清式建筑,单檐歇山,前面出廊,四角挑梁,朱门青瓦、气宇轩昂。门额悬挂当代书法家王学仲先生题写的“卧龙岗”匾额,劲健沉着,格调高雅。(这里原是进出验票地方)

出了大门,首先引入游人眼球的是一棵树龄1300年虬枝茂叶,苍老挺秀的古楸树。

相距2米远的地方是“诸葛井”,为诸葛亮躬耕卧龙岗时汲水之井。井深6米, 井水清澈。井上筑亭,六角攒尖,顶饰灰瓦,下砌石栏,浮雕“渔翁垂钓”,“刘海戏金蟾”等图案。井口为六边形青云凿穿覆盖,汲水之绳勒石痕累累,可见当年诸葛亮躬耕之辛苦。
紧邻着“诸葛井”就是诸葛亮躬耕陇亩之地。“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即指此处。
甬道的左边有白居易的“鱼到南阳方得水, 龙飞天汉便为霖”的时刻。
有王蒙书《陋室铭》牌中云“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全文石刻。

穿三顾坊,过仙人桥,甬道直通山门。山门为武侯祠正门三个弧顶门洞,红漆实榻板门,璧瓦朱墙,威仪壮观。山门始建于唐宋,元仁宗敕赐“武侯祠”额,明崇祯七年(1634)重建。中门门额镌刻郭沫若先生所题“武侯祠”三个金色大字。山门前一对石吼昂首雄峙须弥座之上,日夜守候着武候的“忠灵”
走进山门即进入武候祠第一院落。庭院宽敞,古柏蔽日,青石铺地,气氛肃然。过神道上的“三代遗才”石坊之后就是卧龙岗的核心道筑--大拜殿。大拜殿由大殿和拜殿两部分组成,大殿为单檐歇式建筑,拜殿为卷棚式建筑,平面呈正方形,面阔五间,长15.8米,高8米,青石铺地,前筑月台,二者紧密相连,浑然一体。脊饰仙人走兽飞檐翘角,下悬金铃风铎。殿内雕梁画栋,檐檩、斗拱、额坊、雀替等均饰彩绘。大殿暖阁木雕精美,满雕满饰,三国故事及“二龙戏珠”等吉祥图案,栩栩如生。

大拜殿匾额,楹联高悬低挂,琳琅满目。其中在大殿檐柱上有南阳府知府顾嘉蘅,湖北人,道光至同治年间,先后五任南阳知府,历时近2 0 , 南阳, 襄阳诸葛亮躬耕地之争由来已久, 顾嘉蘅为平息两地之争,使南、襄人民和睦相处,撰写了“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联,脍炙人口,耐人寻味,颇为后人赞誉。19589月时任中共中央委员,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一书记的***同志到南阳参观考察,登上仰慕已久的卧龙岗,看到顾嘉蘅的名联后,兴奋不已,遂口赋一联:“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
19864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又将他于1958年在卧龙岗改写的这幅对联书写了下来。***所书对联,立意高远,掷地有声, 感情真挚, 发人深省, 是他一生高风亮节的写照, 也是启迪后人的谆谆教诲。***总书记巧改对联,成为卧龙岗上的一段佳话。现在大殿进正门的檐柱紧邻顾嘉蘅联左右。

大拜殿月台前挺立着古柏、古楸各一棵,虬枝茂叶,苍老挺秀。为卧龙岗古树之首。古柏植于北宋初年, 树龄逾千年。高2 0 米, 径围2 .5 米。古楸树植于南宋末年,树龄近800年,高2 0 米,、经围2 .5米。两树相距5米,枝叶相连,并肩耸立于武侯神像之前,喻诸葛武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贞精神“千秋百(柏)代,永世流芳”。
卷棚北侧为明代《出师表》碑房,碑亭塑有岳飞手书《出师表》蜡像一组,岳飞挥泪提笔,道士躬身奉茶,形神兼备,惟妙惟肖。历代文人志士都给《出师表》高度评价,陆游有诗赞曰;“出师一表千载无”。

行走之间,忽见一偏道旁有一“游客出步”的牌子。见无游人,就拉着老伴进去看看有什么美景。原来是卧龙岗游区的办公处,院内有两棵银杏树紧紧相偎。高约30米、径围2.6(用随身自带钢卷尺,老伴协助丈量),树冠呈伞状,覆盖面积约150平米。
很早以前曾有民间传说:“此树为雌雄异珠,两珠相邻而植,随着树径增粗,两树逐渐于径部2米以下连为一体,成为有名的“夫妻树”,传说只要夫妻共同搂抱该树,便能相濡以沫、自头偕老。遇此佳时,我夫妻二人都是奔七之耆年,当然也要共同搂抱这棵植于清嘉庆年间,至今仍枝繁叶茂,生机盎然,现已过中秋,自然是硕果累累的“夫妻树”啦。也更想留下这搂抱的瞬间,可周围连个人影都没有。只好让老伴用极不专业的手法将我和“夫妻树”合影留念。
野云庵, 位于茅庐右前侧,是诸葛亮躬耕南阳时会客侍儒,纵论时势的地方。面阔一间,进深两间,砖雕门楼,三楼五脊,嵌石刻题额“野云庵”,左右檐柱上部为蝙蝠神人,门两旁分别嵌“松鹤延年”,“鹿奔松林”砖雕图案,寓意“鹿鹤同春”,门额上方为“二龙捧寿”,颇为生动。

出“野云庵”是一处宽敞清净的院落。院内古木交柯,花卉盈庭,翠柏丛中簇拥着一座八角攒尖式建筑,这就是闻名于世的诸葛草庐。原为诸葛亮躬耕故宅, 后人在此基础上,建庵纪念,草庐以草覆顶,片瓦皆无,木雕门棂,周匝回廊,梁坊彩绘,素雅美观。前门额悬挂郭沫若书“诸葛草庐”匾,出草庐门上悬清光绪年间南阳知府傅凤飏所书“南阳诸葛庐”匾额。庐内竖明成化十四年( 1478) 茅庐指道石碑一通。

古柏亭.位于茅庐左前侧,此处原为一棵参天古柏,粗围丈余,干枯而叶茂,相传为诸葛亮亲手所植,后人借古柏喻诸葛亮的高风亮节,建亭纪念,并以“古柏亭”命名。“古柏亭”三字为清咸丰四年(1854)南阳知县钮镭所书,古拙苍劲,入木三分。古柏亭为单檐歇山式建筑,面阔一间,进深一间,青瓦排角,正面与左右两侧出廊,前筑月台。亭内后壁为咸丰年间南阳知府顾嘉蘅立《真儒仪几番钦》碑,旁立顾嘉蘅所书《杜工部古柏行》碑。亭四周古柏葱笼,树龄最大者八百余年。
2007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同志视察南阳卧龙岗武侯祠时,发现古柏亭的后墙有裂缝,并走近仔细观察残损情况,指出:“这是地基下陷造成的”。随即指示省、市领导抓紧时间维修。根据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南阳市博物馆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古柏亭进行了维修。国家最高领导人莅临卧龙岗武侯祠,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也是卧龙岗有史以来第一次,是南阳卧龙岗之幸。古柏亭维修工程完工后,南阳市人民政府特树碑以记此盛事。
卧龙岗中八景:古柏亭、野云庵、半月台、躬耕亭、小虹桥、抱膝石,老龙洞等绕庐而建,如众星拱月。这些景点虽同置一院,但无拥塞局促之感,碑廊相连、错落相间,互为对景,形成绮丽怡静的环境。步移景异,使游人流连不尽。
南阳卧龙岗随便一脚就能踢一历史文物,抓把土散向天空就能闻到诸葛亮躬耕田时流下辛勤的汗水味。
待“创建5A级景区”复建工程完工时,我会再来品味千年卧龙岗将在新时代续写的新传奇。
(全文完)

作者简介


曾献铎,社旗县赊店镇人。其作品文风严谨朴实,既有冷静的逻辑思辨,也有浓郁的情感张扬。尤其是对秦晋商贾商业文化积淀的挖掘,更独具特色。其作品《茶庄相公的一天》、《晋商的起源与发展》、《常家银匠楼》被山西省《茶道商魂》全部录用,其他作品也多在南京《老年健康》、南阳晚报、社旗《大码头》、《赊店春秋》、《宛东潮》等杂志见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