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良渚申遗成功,你却对它一无所知

 印客美学 2020-10-31


懂美学的人,连颜值都会变高  

必七月五日和七月六日两次申遗成功的事情inker们都略有耳闻了吧~首先还是要恭喜黄渤海和良渚申遗成功!我们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5处,居世界第一。

不得不感慨一句,厉害了,我的国!

这一刻,全世界的目光都投向良渚,5000年前,中华文明的璀璨正是从这里开始。可小编在很高兴的向身边伙伴介绍良渚的时候,发现大家并不了解认识良渚,良渚到底意味着什么呢?为什么可以申遗成功?跟着ink一起来走进良渚吧~

5000年前的时尚大“logo”

对于热爱文物的小伙伴来说,《国家宝藏》的播出相信大家都没有错过吧~浙江省博物馆那期的推荐的国宝之一,就是良渚玉琮,周冬雨化身为了良渚国王之女“瑶”。

面对洪水的到来,周冬雨依旧不顾大多族人的反对,坚持留守良渚,琢通玉琮,守卫国土。那么,玉琮到底是什么呢?

玉琮是一种内圆外方的筒形玉器,是良渚古城遗址最重要的玉器类型之一。玉琮是对神人兽面纹所蕴含的精神崇拜和神灵崇拜的重要载体。

纹饰一般为琮体四周对称地施刻四组相同的图案,有单层或多层之分,以上下呈竖直堆叠的方式。其中多层在相邻两组图案之间隔以竖槽和横的分节槽。有些玉琮的图案在神人兽面纹的基础上,还有鸟纹等。

神人兽面纹是良渚文化玉器最通行的主题纹饰,在很多玉琮上都可以看到神人兽面纹的图案样式。一般上部是头戴羽冠的人的形象,中间是圆眼獠牙的猛兽面目,暇步士飞禽的利爪。通过浮雕、透雕与阴刻等几种不同的技法,将一个或多个神人兽面纹展现在玉器上。

每个高约三厘米,宽约四厘米,方寸之地,线纹繁缛,纤细如丝,鬼斧神工,但纹饰的结构、形态、表现内容与方式均大同小异。

简而言之,上端是一高耸宽大的放射状弓形羽冠,冠下有阴刻重圈环眼、悬蒜状鼻和扁宽嘴的倒梯形神人脸面。

神人耸肩弯肘,手指扶持处有卵目、悬鼻,獠牙阔嘴的狰狞兽面,兽面的下肢作蹲踞状,脚呈三爪状。

这么有特色的大“logo”对今天的现代设计又会注入什么新的灵魂呢?

许多中国古代图徽的美学价值使它对现代标志设计有很多借鉴,如香港平面设计师靳埭强设计''中国银行''标志,以古铜钱与''中''字相结合,以常见的图形来传达深刻的寓意。

这个来自五千年前的图案通过它“丑萌”的神人兽面纹,展示的是五千年前的历史和文化。对于现代设计而言,只有真正具有沉淀的文化内涵,才会具有独特魅力,才会是真正的“民族的,也是世界”。

这个来自五千年前的大“logo”,就是我们中国的个性化符号,承载着大约公元前3300-2300年时期的真实历史遗产信息。这不就是我们现在追求的国潮热,复古风吗?

凭啥良渚代表五千年?

要知道在良渚申遗成功之前,世界上普遍认为我们只有三千年文明,是远远短于古埃及,古希腊的。

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中华民族有着上下五千年的辉煌历史。

申遗成功,这句耳熟能详的话终于实锤啦!

同时申遗成功也意味着良渚古城遗址的价值以及真实性、完整性得到了世界范围的认可。那良渚是怎么证明了自己五千年的历史呢?

良渚古城遗址被称为“最古老的杭州”,有四个紫禁城那么大。

它是金字塔问世前最大的单体建筑,有有着中国最早的宫城,中国最早的三重城市格局,世界最早的防洪水坝系统,这比大禹治水还早了一千年……

向大家科普一下,世界遗产的列入有自己的OUV,良渚古城遗址符合《实施<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列入世界遗产标准的(iii)、(iv) 。

标(iii)能为现存的或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标(iv)是一种建筑、建筑整体、技术整体及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现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

良渚古城遗址作为良渚文化的权力与信仰中心,建造于约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2300年之间。

我们刚刚已经为大家详细地介绍了神人兽面纹,除了令人惊叹的工艺和纹饰之外,背后的象征意义和统一信仰才是更令人敬佩的。

据考古学家研究,“在世界范围内,一神教是后起的、高级的宗教形态。它的发生兴起,都和民族崛起、国家政治集权化等大型事件有关。……因此,一神教不仅仅是人民自发而纯粹的精神信仰,其本质是按照需求被创造出来的政治宗教。

结合良渚古城在区域性文明进展中的突变现象,“这个神人形象肯定在从崧泽向良渚的社会转型中起到了凝聚人民力量的重大政治作用”。

什么意思呢?在世界而早期文明阶段,也就是良渚同时期,几乎是没有统一信仰,也就是一神教的这个概念的,一般存在的是自然神或祖先崇拜类的信仰方式。

由此我们可以推测推测,具有一神教的良渚古城时期的社会复杂程度在信仰方面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除了信仰之外,它的城市布局也已经相当完整了。良渚古城遗址分布在四个片区的遗址,包括古城、外围水利系统、分等级墓地(含祭坛),承载着大约公元前3300-2300年时期的真实历史遗产信息。

这四个区域也出土了大量的文物,以玉器为代表的文物也真实地保存了其形状、类别、装饰图案、功能、材料及其复杂的加工技术和精湛工艺的特点。这一点从神人兽面纹的工艺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

我们可以看看良渚古城遗址这座城。从考古遗址中发现,整个良渚古城遗址形成了以宫殿区、封闭式内城、半封闭式外城组成的城市布局,揭示良渚古城遗址具有城市所特有的空间形制、功能分区、防御功能、社会分工等复杂现象。

复杂的社会分工,宫殿区的出现都显示了在新石器时代,良渚古城遗址已经出现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现象,可见在5000年前这座城市就存在着一个早期国家的权力中心地位。

更优秀的是,在那个时候人民就已经开始注重“风水位置”了。良渚古城遗址在选择地理位置上对交通、水利、农业、山地资源和对洪涝灾害的安全性等因素的综合考虑。

良渚古城遗址内部迄今为止没有找到稻田遗迹,但良渚古城周边的河网平原地带颇为辽阔,而且在良渚古城遗址的外围周边地带发现若千小型聚落遗址。

这就好像我们现在的城乡规划一样,种植土地稻田都在一个城市的外缘,城市中心内部就是经济政治文化中心。

在良渚时期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城乡分野土地空间布局,古人的智慧真是太强大了,这可是五千年之前呐。

良渚古城遗址留存下来的遗迹显示出这个早期国家曾经开展过两大土石工程,一是建城、一是建水坝。

在新石器时代,完成这样一项涉及土石方量总计约为1000万立方米(其中古城约717万立方米、水坝约288万立方米)以上的巨大工程,在今天看起来似乎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但良渚古城向今天证明了在五千年前,它已经具备了应对如此复杂需求的社会组织管理能力。

五千年前那些令人惊叹的文明

水是万物之源,人们依水而建城,傍水而居是很正常的事情。位处于长江下游环太湖流域的良渚文化也是这样。

因为依水建城,大型水利系统,湿地营城的建造技术,甚至临水而居的水乡景观向我们呈现五千年前古人的智慧。

临近江边,很多自然灾害自然是在所难免的了。良渚先民用其智慧,调解了与自然灾害的矛盾,获得了生存的机会。

他们在古城的外围修建了一道防御洪水的大型水利工程,它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11条良渚水坝遗址。

据考古测年发现,良渚先民在选择城的建造之前,就开始兴建了大规模的水资源管理工程。

留存至今的遗址不仅揭示了堪称人类早期的水资源管理工程的规模和营建技术,也揭示了水资源管理与城市文明和早期国家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重大关联。

从目前的考古发现可以得知,外围大型水利系统修建时间是已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堤坝系统之一,改写了中国和世界的水利发展史。

它工程规模巨大,整个水利系统的现存堆筑土方量达288万方,控制范围达100多平方公里,在世界同时期的水利工程中罕见。

它具有多种功能,防洪、蓄水、灌溉、水运等,是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多功能综合工程技术。

它符合科学原理,在坝址选择、地基处理、坝料选材、填筑工艺、结构设计等方面表现出较强的科学性。

当山洪爆发时,谷口高坝便率先发挥了它的拦截作用,把一部分水留在了高坝库区内,而未被拦截的水很快遇到了第二道防线——平原低坝,第二道堤坝有效拦截了山洪,并将洪水储存于库区。

库区内的水在冬季,还承担了连接各个山谷的水上交通运输网络的任务,为古城运输天目山上丰富的木材,动植物和石料资源。

这么完整的水利系统也为水稻种植提供了方便,水利灌溉和稻作栽培相伴而生,在良渚文化遗址中,发现几乎大部分地区都有人工栽培稻的踪迹。

种种迹象表明,良渚文化的稻作农业已具有相当的规模水平,《淮南子·说山训》说“稻生于水”,而水利系统保障下的农田水系灌溉,为良渚古城稻作文明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

这样环环相扣的技术所体现的严谨性、创造性和科学性,不得不向我们的先人竖起大拇指。

  “良渚的考古研究工作不止改写了中国历史,也改写了世界历史。

  “近年来我去了很多国家,看了许多水利系统的建筑物,相比之下良渚古城的水利系统更加完善。良渚古城遗址的研究成果,不仅使中国水利史向前推进了很多年,更对认知当时的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从良渚的例子来看,是先有水利工程建设,再推进城市化建设。因此,良渚古城外围的水利工程系统与早期国家的起源息息相关。

——弗农·斯卡伯勒

  世界水利专家、美国辛辛那提大学教授

作为中华文明5000年的实证,良渚古城遗址展现了良渚先民们的生活起居与城市聚落。穿越历史长河,想不想亲眼看看以前的良渚是什么样的?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已经正式开园了哦,喜欢的小伙伴们不要错过啦~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位于杭州市余杭区凤都路与104国道交叉口西北。

出于对遗址的保护,公园每天有3000个参观名额,按不同时段,实名制进行预约。如果是个人预约,需要提前1-7天,如果是团体预约,则需要提前3-5天。7月免费,8月1日开始照常收费。

由于良渚古城遗址仍在不断地发掘当中,所以在公园内参观的时候,也有可能会遇上工作人员正在进行考古工作,请放慢脚步,静静旁观就好。

另外,遗址珍贵且脆弱,参观时请你不随意登爬踩踏,不随意触摸摘取,尊重自然,践行垃圾分类,让我们共同保护这块圣地!


看一场艺术的展览   访一些有趣的人

推一个美好的物品  办一场文艺活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