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于四路对脊鳍线的毫米波固态功率放大器设计

 ChinaAET 2020-10-31

摘要: 介绍了一款Q波段采用对脊鳍线微带过渡结构的5 W固态集成功率放大模块。利用HFSS软件对四路波导T型节以及对脊鳍线微带过渡结构分别进行模拟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四路波导T型节插入损耗可以控制在0.1 dB以内,对脊鳍线微带过渡结构插入损耗可以控制在0.1 dB以内。对四路合成/分配器进行背对背安装,并进行直通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在43.5 GHz~45.5 GHz频段内插入损耗在2 dB以内,可以推算合成效率大于80%。选用2 W的功放MMIC作为实验样片进行装配,采用金丝键的方式进行射频连接。对整个功率放大模块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在频率43.5 GHz~45.5 GHz频段内,饱和功率输出大于5.7 W,增益大于10.5 dB,效率大于9.5%。该结构在微波毫米波功放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0 引言

    在许多毫米波段的系统设备(如:雷达、通信对抗、通信设备)中,毫米波固态功率放大器均为其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对功率等级要求的不断提高,各领域主要做两方向的工作:(1)通过半导体工艺不断提升,使得功放单片的功率等级不断增加;(2)通过毫米波功率合成技术来实现大功率输出[1-5]

    在毫米波合成领域,由于波导结构插损更低,因此传输结构往往采用此种结构类型,这就要求在使用毫米波单片集成电路中低损耗、易制造的宽带矩形波导到微带的过渡。对脊鳍线具有带宽较宽、插损低、电路简单易实现的特点,被广泛应用到毫米波电路中[6-9]

    本文基于四路波导T型节结构结合对脊鳍线过渡,设计了一款Q频段的固态功率放大器。整个设计有3个关键点:(1)设计对脊鳍线结构完成微波从矩形波导到微带的过渡;(2)四路波导T型节功率合成分配器设计;(3)采用金丝键合技术工艺连接裸片与微带电路以及供电电路。之后利用微组装工艺完成对功放模块的安装,并对其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功放模块在频率43.5 GHz~45.5 GHz频段内,饱和功率输出大于5.7 W,增益大于10.5 dB,效率大于9.5%。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