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是勇士,更是诗人——纪念新四军老战士石平诞辰105周年(上)

 宣城历史文化 2020-10-31

是勇士,更是诗人

——纪念新四军老战士石平诞辰105周年

许绍乐

石平这个名字,我原本并不熟悉,也从未见过面,是开始编纂《宁国市志》人物章“传记”时,才接触到介绍他的一些资料,并在采访了他的亲属以后,石平同志的形象在我的脑海中才逐渐地鲜活起来。传记完成后,石平在血与火中所写下的那一篇篇诗文和事迹,无论怎样也挥之不去,特别是他在皖南事变中的经历、上饶集中营中所受的磨难,战斗中的机智勇敢和对共产党的坚定信念,已经深深地刻印在我的心中。在这位老战士诞辰105周年即将到来之际,谨以此文祭奠其在天的英灵。

01

石平,原名李涤非,1913年10月出生在安徽省宁国县三十三都青龙大村的一个下中农家庭。1943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根据其亲属介绍:石平从小就是一个性格倔强但又十分聪敏的孩子,在家放过牛,也读过初小,孩子群中总是当然的头头。十多岁时就联络了几个好朋友、小兄弟组建了一个专门与地主豪绅作对的“同志会”,意在劫富济贫,但很快就在当地的宗族势力和家庭压力下解散了。作为领头人的石平,则受到了“驱逐出乡”的惩罚,随后经人介绍在港口一家布店当了学徒;20岁时,随来宁国招兵的饶祖武去了上海,并当上了一名“贴写”兵。1937年8月13日,日寇悍然向上海发动袭击,上海军民奋起抵抗。淞沪抗战爆发,已经当了3年兵的石平也随军开赴吴淞口作战,途中他写下了诗一样的豪言:为求生存战倭寇,愿洒热血护山河。淞沪会战是石平人生中参加的第一场战斗,他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概,打得十分勇猛。

中国将士们以自己的血肉之躯与侵略者激战了三个多月,是可谓一寸山河一寸血,最终因力量对比悬殊,伤亡惨重而败退。石平侥幸脱险后,仍然回到了上海,但不久就脱下军装开始勤工俭学。当时他一边劳动打工一边学习,也就是在勤工俭学过程中,与中共上海党的地下组织有了接触,接着就参加到共产党领导的国际救济会,做起了难民收容和教育工作。1938年8月经党组织介绍到皖南参加新四军,加入了革命队伍,其间先后担任皖南新四军教导总队文化教员、文教干事和军事干事等职务。

部队生活紧张而艰苦,但它就像一个大熔炉,石平和战友们一起工作学习,苦练军事技术,全身有着使不完的劲。在这座大熔炉里石平燃烧着他的青春,自觉地锤炼自己的意志。但在闲暇时,他还非常喜欢编写诗歌,用他那叙事体的、通俗易懂的诗句来表达感受,坦荡心胸、舒展情怀、表露气节,也记录下自己一生的主要经历。

1940年10月,石平随部参加了一次对日寇的反扫荡战斗,这次战斗歼灭日伪军3000余人,收复了曾经一度失守的泾县县城,事后石平就写了一首题为“火线记真情”的诗歌。全诗共36句,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新四军创建敌后根据地,在叶挺将军的指挥下歼灭敌寇和取得胜利后军民齐欢腾的场景。从此,在血与火的斗争中,石平逐渐把自己锻炼成为了一名能文能武的革命战士。

02

 1941年1月4日晚上,时任总俱乐部宣传干事的石平,奉命随教导队从泾县的中村出发,他们点着火把,踏着泥泞的山路,离开军部驻地云岭,涉水渡过青弋江,冒雨向茂林方向前进,到达茂林时天已经黑透了。为了减轻行军的疲劳、鼓舞士气,石平与俱乐部的同志们一道,还在茂林街头主办了一场文娱晚会。

经过一夜休整,次日又随部队出发了。大约是第三天,国民党顽固派终于发动了皖南事变,国民党近七个师大约8万人的兵力,从四面八方一层又一层地堵住了新四军北上的道路。在茂林南三十余里的铜山,国民党向新四军先头部队打向了第一枪。随后,一阵阵密集的枪声从四周也不断地响了起来。此时雨越下越大,部队又受到敌人的围堵,路也走不通,石平只能随着教导队的同志顶着凛冽的寒风、冷雨在山腰间转来转去。到了第四天,战斗越来越激烈,随着敌人包围圈的越收越紧,山谷里四面都传来枪声,教导队和行政干部也都组成了战斗队。石平被任命为机关干部队队长,于是他率领这支队伍左冲右突,但依然处在敌人的包围之中。

到了第六天终于来到高坦山下,在这里见到了叶挺军长。他们在叶军长的率领下,冒着炮火攻击前进,一举突破敌人的多层封锁,冲到石井坑。此时敌人的炮火也越来越猛烈,石井坑一带方圆不到几平方公里的地面和山头,瞬时成了一片火海,部队伤亡很大。到了夜里,接到了“分散突围”的命令,于是石平率领的机关干部队也都随着主力部队向后山转移,趁着夜色他们翻过一座又一座山岭,没想到在天亮时还是被敌108师堵住了出口,部队只好一边警戒一边分散在大山沟的丛林里休息,准备等待天黑后再次突围。

大约在下午二点,敌人发现了石平他们,接着就有一个自称是108师谈判代表的人出现在山口。他大声喊到:“我们都是炎黄的子孙后代,自己人不打自己人。你们派一个高级军官到我们师部去谈判,我们可以掩护你们出去。你们赶快集中,准备一路冲出去!”听到这个消息后,石平和不少的同志都下山集中了。敌人还把几挺重机枪放在人群中,让大家相信他们是真的要掩护新四军脱险。但是有不少老红军战士,不相信这种“好心”,说这是敌人的骗术,他们自动组织起小分队,准备乘机突出重围。果然,直到天黑时,依然不见谈判代表归来。然而,敌人利用这段时间,已经完成了合围部署,突然轻重机枪猛烈的扫射起来,临时集合起来的新四军干部战士伤亡十分惨重,队伍就这样被完全打散了。

石平虽然逃脱,但从此脱离了部队,只得单独行动。几经辗转他一个人又摸到了另一个山口,想从这里过河进村弄点东西来填填肚子,因为他有两天多时间没有吃东西了,饿得眼冒金星,腿发软。不料前面正好是敌人的桥头哨所,村庄子里还有许多国民党的军队,于是只得就地躲进深草丛里,就这样在昏昏沉沉中又过了一天。

醒来时恰好遇上了一个收哨归来的通信兵,经过交谈得知村子里已经没有国民党的队伍了,于是便随他进村吃了一顿饭。饭后,正准备又往山里走时,却碰上了刚下山的一个敌军哨兵班,就这样石平被押送到了敌军的营部,接着又和其他已在押的新四军一起被押送到了太平县山口镇。此时,正值春节前后,深冬的江南天气已经十分寒冷,北风夹着雨和雪砭人肌肤,再加上又备受摧残,有不少人已是伤病交加。因此,在去上饶的路上大家都走得很慢,走了近20天,才到达皖浙交界处的深渡镇。看到这种情景,石平禁不住吟出了:“抗日英杰遭毒手,挽歌一曲祭冤魂”的诗句。

从深渡镇开始,押送石平他们的人就改换成国民党第三战区的宪兵八团了。因怕有人逃跑,从深渡到浙西敌人改用木船押送。每排一条木船,被挤得满满的顺着新安江南下,船上的人只能站和坐、不能睡,特务和宪兵则荷枪实弹的在岸上跟踪监视。到了金华更是直接被关进闷罐子的火车车厢里,当晚就到达上饶集中营。当时的上饶集中营实际上由多个关押新四军人员的地方组成。主要有三个层次:一是关押新四军高级干部的江西茅家岭监狱。二是关押新四军排以上干部的江西上饶周田集中营。三是关押新四军士兵的江西铅山集中营。石平属于排以上的干部,所以被关押在周田集中营里了。 

(作者系宁国人、宣城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会

公众平台

研究宣城历史,弘扬宣城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