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市书房的发展现状及模式探析

 未来决定现在 2020-10-31

城市书房是一种应时代需求而产生的全新的阅读方式和产业模式。通过对城市书房的特点及典型发展模式的分析,提出不断完善城市书房服务体系,持续推进城市书房建设的系列建议。

城市书房:一种新的阅读方式

城市书房是由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共同经营,依托各级中央图书馆,采用自动化设备和射频技术,24小时开放的自助式公共图书馆。最近几年,我国多个城市开始建设城市书房。城市书房成为人们阅读的一种新方式,颇受市民青睐,有的甚至成为“网红书店”。

书店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民进行文化消费的重要场所,也是塑造城市品牌的有效方式。城市书房不仅是促进全民阅读、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创新,还是提升城市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文化软实力的新路径。

作为一种智能化图书馆,城市书房融合了纸质资源与数字资源、阅读服务与便民服务,是传统阅读阵地的现代延伸和有益补充,有效地解决了公共阅读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让公共阅读走进人们的生活,提高图书馆的社会认知水平,为社会力量参与公共阅读服务打开渠道。

城市书房的发展现状及模式探析

城市书房在我国出现并发展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却呈现出了不同于传统书店的新形势和新特征。

空间感、设计感强,环境优美。城市书房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其外观和空间设计,与传统图书馆或书店相比更加特色鲜明。城市书房通过不同风格的装修方式,引领阅读空间提档升级,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像郑州市的郑品书社,采用清新田园风格的装修内饰,被包装成网红书店并迅速走红,除了阅读学习以外,也是非常好的拍照打卡地点。

交通便利,方便市民参与。城市书房被认为是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因此,大多数城市书房都位于公共服务的重点区域,依托原有的书店、景区建设城市书房,形成完整的服务链,方便市民参与。如上海、重庆、郑州等城市,城市书房选址多在地铁口或是商圈附近,以增加客流量、提高使用率。

依托新技术,改进管理方式。目前,许多城市书房采用无人营业的方式,24小时全天运营,这大大降低了参与门槛,便利了人们的参与体验。例如郑州的城市书房多采用人脸识别技术、数据处理和通信技术,通过中央控制系统对书房内设备进行自动化控制,实现了数字智能和传统图书馆的完美结合。不仅提高了管理效率,还优化了书房服务功能,在提升市民体验感的同时,也确保了书房的高效运行。

融合发展,跨界服务。城市书房不是单一的图书馆或传统书店模式,而是具有完整的服务链系统,城市书房里不仅有书和好的环境,还有文创和活动,大大增强了城市书房的吸引力。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城市书房通过采用“城市书房+咖啡店”“城市书房+文化礼堂”等方式,提供多种产品和服务,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成为当地具有标志性的文化场所。

城市书房的发展现状及模式探析

我国城市书房发展模式分析

我国许多城市近年来都建设了大量城市书房,如温州、扬州、郑州、洛阳等地。在城市书房如火如荼的建设中,也形成了独具风格和特色、值得借鉴的发展模式。

温州、昆明的“对外传播”模式。温州自2014年4月开始建设首个城市书房,到现在已有52个城市书房以不同的设计风格嵌入城市的许多角落。随着主城区城市书房逐渐饱和,城市书房朝周边县市及乡镇扩展的同时,也朝着更具特色、更专业的方向布局。2019年年初,温州“城市书房”正式登陆意大利友好城市普拉托。这是中国第一家进入欧洲的城市书房,更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成功范例。

除了温州之外,昆明也将城市书房作为城市对外传播的渠道之一。截至目前,昆明市先后向柬埔寨、缅甸、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老挝6个国家捐建了11所“昆明书屋”,在海外的华侨华人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它进一步传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扩大昆明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昆明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扬州、重庆的“便民服务”模式。扬州作为我国较早建设城市书房的城市之一,形成了完整的城市书房网络服务格局。扬州把城市书房作为图书馆的延伸,将城市书房建在市民身边,让市民得到方便快捷的服务。进一步深究,则是建前、建中、建后一套完善的机制,成就了城市书房的“扬州现象”。

例如扬州的万科城市之光24小时城市书房,在700多平方米的空间里承载着当地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为了方便市民,在入口处设置了人脸识别系统,支付宝信用达到700点以上的市民游客,还可以免押金借书。

重庆也将提供便捷服务作为建设城市书房的核心,书房内设备简单的操作和指引界面方便读者进行操作。虽然藏书量不大,但流动性很强,便于读者借阅。把书房开到家门口,24小时全天营业,更是大大体现了“便捷”二字。一间美好的城市书屋,展示着重庆独特的城市气质,也让忙碌的重庆人民有了一处心灵的栖息地。

洛阳的“书房+大型活动”模式。截至2019年年底,洛阳已在公园、广场、学校等地建成24所城市书房并投入使用,并配备急救箱、雨伞等便民服务设施。此外,洛阳市还积极组织开展各类阅读推广活动,将每月23日定为“书香洛阳”读书日,积极推动全民阅读,形成了河洛诗词大会、经典诵读大赛等多个阅读活动品牌,使河洛书店成为洛阳市的精神地标。

城市书房的发展现状及模式探析

完善服务体系、促进城市书房发展

随着各城市大规模建设城市书房,管理问题和服务能力问题也随之而来。只有不断完善城市书房的服务体系,才能更好地为市民提供文化消费场所、产品和多元服务。

完善机制构建。随着城市书房建成开放,相应的保障资金和人力需要大幅增加。在这方面,需要在各个城市的城市书房之间建立一个统一的标准,以便于将来数据连接和服务共享。

政府要积极探索规范管理、科学运行的运营机制,研究制定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从法律层面保障城市书房健康发展,明确各方责任和义务,形成完整的规章制度。加强城市书房的规划与管理,分管到各区及街道,通过绩效评定的方式,建立健全监督体系,引导城市书房正确发展,并对效果不佳的城市书房及时整改,促进城市书房整体服务质量的提升。

科学合理布局。商场仍是城市书房建设的主要载体,年轻人是城市书房的主要用户。那么,在那些不那么热闹、人气不那么足,但需求仍然存在的地方,包括农村,如何规划建设城市书房,保障特殊群体的阅读权益也是未来城市书房发展需要考虑的问题。

地方政府要结合城市规划、人口分布、道路交通等因素,构建均衡的城市书房布局,使城市书房能够遍布每一个街区,推动城市书房进入公园、校园和社区。

在硬件配备上实现智能化、数字化服务,在方便民众使用的同时,减少管理成本。在图书管理上采取“政府+社会”的模式,区域内引入社会资本投资管理,在总体上由市图书馆统一进行调度。吸收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推动多方共建。通过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解决管理质量服务不足等问题。

开放管理模式。首先,加强多方商务合作,增设吧台,提供餐饮服务。 结合本市文化特征,对书房格局进行装修改造,凸显城市文化格调,实现服务多元化。

其次,推动志愿者服务。以学生群体为主,引导更多的人参与到城市书房的建设中,提倡读者自我管理。成立城市书房志愿者队伍,招募热爱城市图书馆事业的人,参与城市书房的日常管理和服务。

实现多元服务供给。广泛应用新技术、新场景。大数据技术可以精准地实现需求捕捉和服务推送,如文化云平台已经作为一个小程序嵌入了支付宝,接下来还要接入微信,数据之间互通,人们消费后可以收到周边文化活动的提示。城市书房也可以作为生活服务板块与这些平台实现数据互通,让更多的人知晓城市书房,参与城市书房的活动。扩大城市书房的线上用户群,在城市书房建设的道路上,积累大量客源与流量,并与线下活动联通,实现线上线下双向发展。线上城市书房初步可以在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平台进行推广,并研发城市书房APP作为线上的服务模式,与支付宝等平台互通,通过大数据技术精准锁定用户群体。线下城市书房则需要将市民的具体需求放在首位,设立意见箱,结合市民反馈随时调整。并充分利用手机等移动终端,拓宽市民的参与方式以及互动体验。

结语

城市书房的快速发展,说明我国文化消费已经进入了井喷发展时期。经济的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都转化成推动文化发展的强大动力。随着新技术、新消费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结合,政府重视和投入的加大,城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也将快速提升。

城市书房的发展现状及模式探析

文/郭 缨 刘汉鑫(作者单位:河南大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