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格律和对仗是怎么“束缚”你的?

 文山书院 2020-10-31
从形式上看,律诗区别于其他诗体的显著特点有两个:格律对仗

作为形式特色,固定的声律规则和中二联的对仗,也是写作时必须遵守的要求。随之而来的是两种结果——有的人能满足要求,而有的人则满足不了要求。一旦满足不了这些形式要求,心中难免会疑虑:这些规则难道是来束缚我的?因而产生厌烦、害怕、逃避的各种情绪,也算人之常情。

面对这些怀疑,不免要为律诗鸣一下冤:

格律和对仗怎么会是束缚呢?

首先说格律

这并非是诗中一开始就有的。历史较早的诗体,有四言、骚体、五言、柏梁等多种形式。在诗体发展演变史中,写诗依照一定的声律规则,这种现象是比较晚出现的。到南朝时,声律方面的探索才风行起来。

所以,声律规则是从无到有的。在近体诗声律规则尚未形成的时代,文人骚客也要写诗。假设声律规则是一种束缚、一个累赘,只会限制诗人的才思发挥,那么就没必要无中生有、作茧自缚了。而事实却是,南朝以来,水平一流的诗人学者们都坚持不懈,参与着这项规则的探索与制定。(欲了解更详细的格律知识,可参考搜韵免费课:近体诗格律精讲

讲求不同字声的搭配,是为了让诗更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到头来还是为了让诗本身更美

诗词就像一座建筑物,奠基之后,初具结构规模。出于对美的追求,总还要踵事增华,添一些壁画,饰一些金玉,满足人的审美需求。

但是问题来了。日常说话,一句话有长有短,句子里的字声也千变万化,不可能随口一句都一一中节,合乎声律规则。

所以,要想将心中所想的事情,转化成一句字数固定、声调搭配固定的律句,肯定要增减一些字、替换一些字、调整几个字的顺序

其实,即便是那些口口声声称声律规则束缚了他发挥的人,从心底里也都是喜欢声律和声律带来的种种美感好处的。他们所不喜欢的,只是这个增减替换字词、调整语序的语言组织过程

要想将心意转化成诗句而无障碍,这个语言组织的方法很重要。这是需要刻意学习和锻炼的。就像写书法,毛笔是软的,一开始肯定不如圆珠笔好写。但是学点技巧多练习,时间长了还不是粗细方圆运用自如。

律诗的这套语言组织方法,要掌握起来固然难度不小,但不能因为难,就忽视略过了。学写诗词好比登山,山就在那里,不会因人而增损。珠穆朗玛峰不会因为没几个人能爬上去,就自我矮化跟白云山一样高,请大家都来爬,那还是珠峰吗?

同理,律诗要是能迁就人、娇惯人,自降其创作难度,变得跟日常说话一样容易,那它吸引人的魅力还会存在吗?

再说说对仗。对仗应该比声律规则更容易。

首先历史就更悠久。《诗经》《楚辞》这些时代较早的诗篇里,不可能讲声律规则,但是对仗形式的诗句必须是有的。其他的先秦典籍或记载里,也常常有对偶甚至排偶的句子或片段。君不见战国纵横家游说国君,张口就能来一大段:“南有太山,东有琅邪,西有清河,北有勃海,此所谓四塞之国也……三军之良,五家之兵,进如锋矢,战如雷霆,解如风雨。即有军役,未尝倍太山,绝清河,涉勃海也……临菑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临菑之涂,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

再者,我们日常口语聊天,虽然不能出口就是五七言律句,但是随意征引一点对仗的谚语俗语还是容易的吧。比如:“人要脸,树要皮”,“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对仗能从古到今大面积地使用,肯定难不到哪里。实在是汉语里单音节词很多,就适合灵活地组织对仗,让语言富于节奏,有气势,便于记忆传播。这是汉语的特点和优势,用汉语作文作诗,不能浪费这个天然优势。

而且,从俗语的例子也能看出,生活里再俗再寻常的琐事,也能用对仗形式表达,可见这事情真不难,甚至与生活息息相关。

怎么一到了写诗这个文雅场合,对仗就让人头疼不已了呢?实际上,根本原因是人还没想好要在诗里写些啥是不知道该写啥,不是不知道要怎么对仗。

不知道该写啥,用写作术语来说,就是不知道如何谋篇命意

很多人自述写诗艰难,都会说“搜肠刮肚好不容易憋出一联啊”、“对仗就是凑不出来啊”……从中多少可以看出一些对律诗对仗联的误解。

对仗不是凑出来的,是心中先有一段意思,再增删字词、调整语序使之外形对仗的。如果意在笔先,胸中已有立意安排,这时候写不出来对仗,应该烦恼“这样写老是对得不太工呀”、“难道要换个意思写呀”之类的。

通过以上分析,大致已经弄清“格律和对仗束缚写诗”的真实面目了。简言之:

  1. 束缚人的不是客观的声律规则,而是人没有掌握正确的诗句造句方法。

  2. 难倒人的不是对仗,而是人没有学会谋篇命意。

由是观之,只要在这两方面稍微花点心思,学点运用技巧,并且像练毛笔字一样多多练习,写成一篇近体诗没有多困难。何至于谈平仄而心惊、闻俪偶而色变呢。

那么问题又来了,如何掌握这些运用技巧呢?

当然是从古人的诗作中总结经验啦!

当然是从古人的诗作中总结经验啦!

当然是从古人的诗作中总结经验啦!

如果没时间慢慢总结也没关系,可以来搜韵诗词课堂,学习律诗写作基础课程,由授课老师亲自总结自己的阅读、学习与创作经验,分享给大家:

点击课程标题即可报名,报名之后随时都能开始听课,并可以无限回听,以便于温故知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