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湿入四肢,半身麻!费绳甫的医案,教你化湿止麻,请细读

 淋浴阳光书屋ch 2020-10-31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剂,须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借鉴、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临证便览》、《中医基础理论》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我常常说,做医的人,必须心怀大爱。

你没有仁爱之心,你的药,你的针,皆不灵验。

你有了仁爱之心,辨证之际,就会明察秋毫、细致入微。

接下来,我给你讲个故事,充分证明这一点。

故事的主人公,叫做费绳甫。

他是谁?他生于1851年,卒于1914年。这个人是孟河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声望仅次于先辈、祖伯父费伯雄。费伯雄,就是那个曾经给道光黄帝治病的人,被皇室誉为“是活国手”。从那以后,费伯雄所居的小小孟河镇,由于费伯雄医名大振,竟然舟楫不断,人客往来,形成了发达的医药产业。

费绳甫,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他发奋学医,继承家传,医术了得。

当然,他继承的,除了医术,更有医德。

费绳甫祖伯父费伯雄曾经说,人要是为了牟利发财,就不要做医了。原话是:“欲救人而学医者可,欲谋利而学医者不可,我若有疾,望医之救我者何如?我之父母妻子有疾,望医之相救者何如?易地以观,则利心自淡矣”。

就是说,做医的人,如果能设身处地,换位思考,从病人的角度着想,就不忍心赚钱了。

费绳甫,继承了这样的理念。

有一回,费绳甫经人介绍,被邀请到一户人家,为一个人治病。

什么病呢?半身麻木。

当时,费绳甫发现,患者苔微腻,舌质偏红,脉象弦细。

患者躺在床上,见到照思暮盼的费绳甫,眼中流下清泪。

原来,这个患者,发病已久,找了好多郎中,皆不效。

费绳甫找来前医所开的配伍,大部分是化痰熄风之品,看起来,都不错啊!毕竟,这半身麻木,大多考虑为风痰之症。前医的思路,没毛病啊。

那为什么治不好呢?

费绳甫思索良久,没找到头绪。恰好这个时候,患者家的儿媳妇张罗好饭菜,请他吃饭。

病家盛情,不好推辞。但是费绳甫来到饭桌前一看,愣了。

原来,桌子上摆的,是几碟野菜。儿媳妇把稀糊粥端上来,面有愧色,道:“家贫,无以招待先生,这些稀糊粥,也是从别接借的。至于野菜,也是今日得知先生要来,早晨去挖的新鲜的。先生请勿嫌弃”。

费绳甫见状,哪里吃得下?他假意坐下来,勉强咽了几口。

而就在这个时候,他忽然想到了什么。患者的病因病机,在他心中,豁然有了眉目。

未几,费绳甫放下碗筷,回到患者病榻前,提笔写下一张配伍,组成为:当归、炒白芍、秦艽、生熟薏苡仁、川断、狗脊、牛膝、独活、橘红、半夏、蚕沙、茯苓、木瓜、羚羊角、红枣、桑枝。

由于医案年代久远,个中用量,我实在是无法考证了。

但可以肯定的是,患者服药之后,麻木之感大减。调养一段时日后,诸证悉平,可以参加劳动了。

更让人意外的是,费绳甫嘱咐,所有这些药,可以去他那里免费取,分文不收。

这家人喜出望外。一分钱不花就治病,这是不是遇上了活菩萨?于是,患者家人每每去费绳甫那里免费取药。每一次取药,费绳甫都亲自接待,询问患者病情。费绳甫还说:“我已经在你家吃过饭了,那就当做诊资吧”。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切,都如费绳甫所说,源自他在患者家中吃的那顿饭。

从这顿饭里,费绳甫看到两个字:清贫。

是啊,清贫。野菜现挖,糊粥靠借,这样的家庭,怎不清贫?

费绳甫从中意识到,患者在这样的生活条件下,身体必然被过度地消耗。其结果,无非是两个:

第一,脾胃虚弱,运化失常,于是聚生痰湿。

第二,精血亏虚,肝肾不足,于是化生肝风。

肝风起,催动痰湿,流入肢体,于是就形成了麻木。患者脉弦细,乃正虚、风痰之象,患者苔腻,为有湿之征。患者舌红,为阴血亏虚而生内热啊!

之前的医者,只注重化痰湿、息肝风,清热,而没有注重扶正,补养肝肾。这不是说他们粗心大意,而是没有看到患者家中的情况,没有用足够的仁爱之心,去感受患者的生活。否则,这个问题,一定会被发现的。

一切,都对上了。

于是,费绳甫采用了上头那样的配伍。简单讲,秦艽、蚕沙、木瓜、桑枝祛风除湿通经络,羚羊角平息肝风,薏苡仁、半夏、橘红、茯苓化痰湿。这些都是常规操作。关键是,加入当归、白芍、大枣养阴血,用狗脊、川断、牛膝补益肝肾。他加重了扶正之品的应用。这样,才把问题解决掉。

可见,是一片医者对患者的同情心,衍生出了上面的配伍思路。

故事,讲到这里,该结束了。

我为什么要写这个呢?

第一,现实生活中,肢体麻木者有不少。这里头,有的属于肝风内动,有的属于痰湿阻络,有的属于血不养筋,有的属于骨退行性病变所致。当然,也有一些,如上文所述的患者,属于年老体衰,肝肾不足,脾胃虚弱,精血亏虚所致。对这样的人,根本之道,就得扶正,增强患者的正气。一味化痰祛风,不见得有良效。医案里的配伍,是有借鉴意义的。

第二,我想告诉你,中医这门学问,是充满温情的学问。做医的人,必须从患者的角度出发,感同身受,才有足够耐心,细致地体会患者,尽可能发现重要的细节。你不怀仁爱,毫无耐心,辨证囫囵吞枣,怎么能开出像样的方药呢?对不对?

一转眼,费绳甫已经辞世100多年了。100年以后的中医人,能不能继承费伯雄、费绳甫的医德,让中医重获老百姓的信任?

这是一个艰巨的课题。

好了,就说这么多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