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止是长平之战杀俘40万,白起还有这桩鲜为人知的恶行!

 狐狸晨曦 2020-10-31

公元前279年,秦楚鄢郢之战,秦将白起以水为兵,攻破楚国都城郢城,不止是焚毁了楚国宗庙,毁掉了历代楚王陵寝,更直接淹死了几十万楚国平民百姓!

白起此战之罪,远过于他在长平之战后,坑杀赵国战俘四十万,足以让他永远钉在历史耻辱柱上了,和他在当地造就的“臭池”一起,遗臭万年了!

《水经注·卷二十八·沔水中》:【夷水又东注于沔,昔白起攻楚,引西山长谷水,即是水也。旧堨去城百许里,水从城西,灌城东,入注为渊,今熨斗陂是也。水溃城东北角,百姓随水流死于城东者,数十万,城东皆臭,因名其陂为臭池】。

商鞅变法后,整个秦国就是一个只有耕战二字的战争机器,举国上下所有官民,群起一致的人生目标,就只有打仗、种地,而种地也是为了支援对外扩张和掠夺的战争。其余各国为了在这残酷的大争之世存活下来,同样各自进行了适应时代的变法,将自己国家体制转变为不同程度的古典军国主义体制。

古典军国主义体制是真正意义的“全民皆兵”。每个成丁男子(15岁-60岁)都要经过严格的军事训练,并按国家征发命令,定期去服兵役,都是所谓的“预备役军人”,随时可以变为正规军战士,一旦进入战时状态,举国“三丁抽一”甚至“二丁抽一”组成大军,成年妇女和未成年儿童也立刻动员起来去接替国内生产。

正因如此,战国七雄才能在相互兼并战争中,动辄出兵数十万(战兵+辅兵+民夫),将全国十分之一以上的成年人口投入一场战争,打出类似近代工业化国家的残酷总体战。

战事紧要关头,战兵和辅兵更不像后世区别得那么严格,辅兵甚至民夫在战事紧急时,一样拿了武器就要作战。成年妇女也随时要动员起来,担运后勤运输甚至守城任务。当然,战国七雄的动员力看似强大,还因为他们的绝大部分战役都是“内线作战”,战争投放距离较短,而非后世王朝那种长途远征。

比如长平之战,让白起与赵将赵括相持的最关键时,秦昭襄王嬴稷直接就把河内郡所有十五岁以上的男子全部就地动员,直接就作为一只援军,去阻击赵国的援军,断其粮道了。

【秦王闻赵食道绝,王自之河内,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及粮食。】

又比如李信蒙恬二十万大军攻楚,原为楚国公子的秦国丞相昌平君,从后方起兵反秦,断绝秦军后路,致使秦军被楚将项燕杀得惨败。而就在几年之前,秦将桓齮领十万大军攻赵,被赵将李牧大败。

然而,经历了两场损失合计近三十万人的惨败后,秦王嬴政下令举国“空甲士”,又迅速动员一只六十万人的大军,由王翦率领,大破项燕的四十万楚军,攻灭楚国。

王翦伐楚这六十万大军,当然是战兵和辅兵的总和,但也是随时可以变成货真价实的六十万军队,只有所有成年男子常年接受正规军事训练的军国主义国家,才能随时化民为兵,这是后世那些搞募兵制的王朝,如宋朝和明朝后期所不可想象的。

同时,正因为战国七雄都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绝非后世的袁绍袁术、王世充窦建德、陈友谅张士诚那种割据一时,连一次决战失败都扛不住的军阀政权可比。因此,指望和后世的内战那样,一方占优势、决战胜利则一鼓而下,一战灭国,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所以,战国时期打仗,首要目的还不在于攻城略地,而在于屠军,只要把一国的青壮年男丁都屠光了大半,自然该国的国力就削弱了大半,所以众多战国名将才会有动辄斩首几十万的辉煌战绩。

长平之战,赵军战死五万,被坑杀四十万,全军覆没,死的人肯定是正兵、辅兵和随军民夫也一起计算。淹死几十万楚国百姓,眼睛都不眨的白起,难道还会那么慈悲,只杀战兵不杀民夫?他的战争目的不在区区长平,就在于将赵国所有青壮年男子在内的潜力动员兵力,去尽可能削弱。

所以,在堂堂“人屠”的眼中,不论赵国、楚国、魏国、韩国,敌国的一切人丁,不分平民士兵、不分男女老幼,统统都是他的敌人,是他成就一己功名的踏脚石,所以,他才能毫无心理负担地做下众多骇人听闻的暴行。

从楚怀王被骗入秦国却惨死,鄢郢之战秦军破都、毁庙、夷陵,淹死数十万楚国百姓起,秦楚两国就结下不死不休的血仇。

秦灭六国战争,论亡国之惨烈,论抵抗之坚决,同样以楚为最。昌平君放弃秦国丞相之尊,为最后一任楚王,与项燕一起壮烈殉国,亦令秦国遭受了商鞅变法以来最惨痛的一场失败。

当秦始皇去世后,楚国复国,楚将项羽与刘邦兵分两路,攻灭秦国,接着爆发了争夺天下的楚汉战争。刘邦虽然大量启用了原关中秦国兵将,在建立汉朝后,仍承认自己曾为秦吏,同时给秦始皇和项羽这两个死敌兼前任上司,一起安排专人守陵。

但汉朝的官方意识形态,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倾向于彻底否定秦朝的合法性,主张汉朝应该直接继承周朝的论调占了上风。所以汉朝版本的【五德轮回】定稿,是周为木德,汉为火德。而秦朝这个水德政权,不合次序,注定短命灭亡。

在秦始皇死后长达两千年的时间里,他也一直被后世各朝君臣普遍当成反面典型。汉高祖、汉文帝、汉光武帝、唐太宗……才是三代以下历朝历代公认的明君典范。

因此,哪个大臣敢“称赞”自己的皇帝是秦始皇,那也就比当面说他是隋炀帝好得有限,杀头、贬职、免官、流放,任选一样吧,视该皇帝的心情和性情而定。

李白写下: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

是难得夸赞秦始皇功绩的名诗篇了,然而看看紧接着的下半阙:

【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⑴。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徐氏载秦女,楼船几时回?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本就是欲抑先扬,欲贬先赞,最后盖棺论定的修辞手法罢了。

而从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历代帝王庙,一直到清朝乾隆帝最终确定的历代帝王祭祀名单,秦始皇这个“祖龙”的牌位,都直接被明清两代所有帝王开除。

历代帝王庙的排位越加越多,到了后来,甚至连东晋司马氏那些只有半壁江山的废物傀儡皇帝,都能得到后世王朝的冷猪肉供奉,只因东晋是不容置疑的正统王朝,偏偏首创帝制的秦始皇没份。

——也就是说, 汉朝到清末,秦朝被历朝历代当成反面典型批判了两千年, 明清时期长达数百年的官方意识形态,甚至根本不承认秦朝是合法朝代。

这种明清时期的封建正统观念,当然十分片面,秦始皇功盖千古的种种伟大功勋,当然奠定了华夏民族的大一统基础,我们后人得享其遗泽至今,称颂其为民族千古伟人,亦不为过。

然而,也必须看到,正因为秦朝的历史评价,两千年来都如此糟糕,甚至连并无大规模屠城、杀俘劣迹、还能一直善待功臣的秦始皇都被刻意贬低,

那么白起这个恶行累累、杀戮数百万华夏先民的刽子手,历史评价又如何能好?宋太祖赵匡胤一句「此人杀已降,不武之甚,何受享于此?」,从此将白起逐出了武庙。

反倒是项羽虽然同样行事残暴,滥杀无辜,可是到底有推翻秦朝的“反秦首功”,某种程度上也算是“功过参半”,挨骂自然不会比白起更多。

哪怕再过几百年一千年,暴行就是暴行,就应该义正辞严地批判,长平之白起如是,新安之项羽如是,官渡之曹操如是,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亦如是。

这个是非道理,正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华夏文明,之所以远远优越于纯粹弱肉强食,「贵壮健,贱老弱,壮者食肥美,老者食其馀」的游牧文明的关键所在。

连杀神白起自己临死时都知道的不可赦罪恶,感慨杜邮之诛是自己的报应。数千年来华夏历代先贤一致批判的恶行,很多接受了现代文明的人,却每多为之曲意粉饰,如此却又何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