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纪念汪先生】邂逅汪国真

 滨州文学馆 2020-10-31

鲁北传统文化原创作品(138)

阅读本号文章,请关注:jdlc2016

邂逅汪国真
作者:孟宪法

作者与汪先生邂逅于北京21世纪学校

一年前得知汪国真先生去世的消息,已是一个月之后了。一天,忽有朋友发短信说:大诗人汪国真去世了,你知道吗?我一下子呆住了:嗐,一个旷世才子,陡然失去了生命的光辉!当时想写点纪念文字,却因心情沉重怅然,始终没有动笔。

与汪先生的一面之交,是在2008年7月中旬的北京。当时应北京一家学术机构之邀,去进行夏令营活动的作文讲座。汪先生也是夏令营活动被邀嘉宾。其他嘉宾大都是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特级教师。与汪先生的相见地点在北京二十一世纪学校大会议厅的一个侧室。夏令营负责人告诉我:“汪国真先生已经到了。”走入侧室握手寒暄。汪先生身材魁梧,精神矍铄,面色白净,语气温和,交流随意,一个谦谦君子。通体洋溢着书卷气,没有丝毫名人架子。而后合影、签字。他的钢笔字潇洒自如,给我写的是他的一句诗:没有比人更高的山。他自始至终面带微笑,面对他如沐春风。

作为汪先生的热心读者,我与他神交已久。他清丽的诗语、飞扬的哲思、绚烂的精神世界,令我留恋迷醉。

汪先生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传奇人物、风云人物,是当时诗坛璀璨的明星,也是富有争议的人物。至今,还有一些所谓的文学评论者,认为他的诗歌“是不入流的,基本都是形容词和口号的堆砌,充其量就是一刚习诗不久高中生的水平……”这近于诋毁性的评论,很具有代表性。在漠视了汪先生思想才情的基础上,这些人想靠否定汪先生来显示自己的高明,结果却暴露了他们的浅薄狭隘。就如同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一面世,国内的一些评论家们都一致地认为路遥的现实主义表现手法太陈旧太落伍,不屑一评;而今对于畅销不衰的《平凡的世界》,他们不得不做出反思,承认自己的观点错了。这未免太可笑可叹!

如何公正地评价汪先生的诗歌成就?世人自有评说。汪先生的诗歌已畅销了近三十年,不断被传扬转载并进了教科书,还曾一度被疯狂盗版变成了地摊文学。这充分表明了他的诗歌是广受世人喜爱的,是能够传世的。当代文学又如何能避得开汪国真?文字就是用来传播交流的,广大读者一直喜欢就是最大的肯定。那些一口否定汪先生诗歌成就,只在圈子里炫耀得意的“诗坛泰斗”们,您的正版诗集都卖不动,您的那些诗歌一出世就没多少人读。试问,您还有什么资格来否定汪先生!

文学经典无非是雅俗共赏。雅,就是有思想有才情,能够感染人或给人启迪;俗,就是易懂且富有趣味,诱人一读。二者缺一不可。四大名著都具备这一特点。汪先生诗歌也具备这一鲜明特点。一流的诗歌当富有情感美、意蕴美,含蓄美、哲思美、音韵美、语言美,当富有意趣意境。语言要简明凝练,能激人共鸣,经得住推敲,耐人寻味。汪先生饱经古典诗词的滋养,他的诗歌洋溢着古典美和浓郁的文化气息。他的文化情怀感召感染着一代代读者。这恰是汪先生诗歌永不衰竭的魅力所在。 

缅怀汪先生,更重要的是“汪国真现象”能够激发反思。我们之所以说汪先生的诗歌是真正的诗歌,是因为他是在真诚地表达所思所感,没有像当今某些诗歌那样晦涩难懂,故作高深,无病呻吟,逃避现实,失却了音韵美而索然无味。作为文学评论者和文学刊物编辑,当具有审美眼光,独具慧眼,能够为诗歌的正确发展指明方向。

我喜欢汪先生的诗歌,却不是一味崇拜迷信汪先生。文友润石曾在微信群里留言说我的诗歌“比汪国真还汪国真。知识面还要广,还要深,还要厚”。言辞过誉了。我的诗歌风格类似于汪先生,但不是模仿。我深受唐诗宋词、徐志摩、泰戈尔等影响,题材更宽。我不同意“不要把自己当成救世主”的说法,我以为诗歌应富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和深切的思想。我一直在抒写自己的惆怅,也一直在抒写慈悲道义。尽管很少有人关注,可我一直在不懈追求!

真诚客观地评价汪先生的诗歌成就,是对于作古一周年的大诗人真正的尊重和最好的缅怀!

汪国真,当代文学史上的一道靓丽风景!


汪先生给作者的留念签字

作者:孟宪法,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北城中学教师。中国写作学会会员,中国乡土诗人协会会员,中国修辞学会读写教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全国著名校园作家,滨州市作协会员,滨州市电台特约记者兼编辑。在全国二百余种报刊发表作品3000余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