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博兴骑行队日记②:首次远征

 滨州文学馆 2020-10-31

话说博兴“6+1”骑行队自建队那天起,就自发形成了一个规律,每天在董永公园门前集合,夏天4:30,冬天5:30。骑行过的路线有:跑马场、东水库、小辛庄村南公园、小清河北岸西闸村、麻大湖、桓台马踏湖、红莲湖、高青县高城镇、青城镇、唐坊镇……

骑行队中年龄最大的65岁,最小39岁,平均年龄53岁。除风雪天外,每天都骑行25公里以上,从不间断,至骑行周年之际,人均骑行5500公里。

2015年10月16日,队员手机上显示一条微信:“8:00出发,远征新城。”
‌十月的金秋,美丽的博兴县城绿树成荫,鲜花簇拥,成千上万面鲜艳的国旗飘扬在街道两旁,一串串大红灯笼悬挂在街道的两楼之间。各个路口鲜花雕塑布满其间:红的,大红的,黄的,淡黄的,粉的,粉红的,一簇簇,一片片。放眼望去简直是绿的海洋,花的世界。整个县城还沉浸在国庆节的喜庆氛围之中。
‌天刚放亮,在城东南董永公园门口,六、七个头戴运动盔,身穿骑行服的中年男子正整装待发。
‌骑行队王队长两手相击,发出“啪、啪”的响声。趁大家都回头往他那里看的时机,他说:“大家往我这里靠拢一下……”一边还在空中做了个靠拢的动作。大家看了,迅速地围拢了过去。
‌他看了看手表说:“现在是7:40,离出发时间还有20分钟,只有闷葫芦没到。有几个事强调一下:第一,行进中一定要注意人身安全,规避一切车辆;第二,无论什么情况不准闯红灯;第三,必须佩戴头盔,穿骑行服,戴防晒镜……”
‌正说着,他抬头一看闷葫芦既没戴头盔,又没穿骑行服,正火急火燎地赶来。
‌王队长一边说着,一边轻轻地扫了他一眼。闷葫芦低着头,压低了声音,有气无力断断续续地说:“骑…行…服…你嫂子刚给洗上……”一边羞答答地说着,一边急忙躲到王队长身后。
王队长轻轻咳嗽了一声,继续说:“‌第四,今天的目的地是新城——四世宫保。离这里有45公里。”
‌王队长说完,“正委刘补充说:“个人意外伤害保险正在办理中,请大家放心。补胎工具、打气筒、骑行专用雨衣己经带全……”
‌ “正委刘姓刘,因为说话讲正气,办事办正事,做人做正人,走道走正道,传播正能量……歪、偏、斜、扭一概不办,因此大家都称呼他“正委。你别看他平时少言寡言,不说而已,一说就是一号“红头文件”。他可是这个骑行队组织的策划者,是骑行队的诸葛亮,就连王队长也经常问计于他。
‌“我负责集体照、主要景点的摄影!”小火箭急火火地又插上了一句。
‌“出发——”王队长一挥手,队员们便骑上自行车,摆成了一字长蛇阵,箭一般飞车向前。
‌刚出县城,小火箭紧蹬几下,来到了最前面,成了这条长龙的排头兵。
7个队员也迅速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只见王队长在这条长蛇阵的中间 ,既要瞻前顾后,又要随时掌握队伍的速度,统揽全局,尽职尽责。
‌王队长往后瞟了一眼:“唉,又是闷葫芦当了队尾巴……”他放慢了速度,双脚站在车子的踏脚上,直起身子,伸着长颈鹿似的脖颈,狠狠地看了闷葫芦一眼。闷葫芦紧蹬了几下,紧跟在队伍后面。王队长笑了笑,又熟练地象猴子骑杂技车那样缩回脖子,趴下身子奋力紧蹬几圈,只听车子“嗖……嗖……”快速超过了前行的二诸葛、大明白和奥特曼,紧紧咬住小火箭的短尾巴;又不动声色的把音箱打开,调大了音量:“长鞭哎——,那个一甩哎——啪啪地响哎——,赶起那个大车,出了庄哎。要问大车哪里去,沿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
‌骑行队员们一听队长的歌声,都知道队伍一切正常。这时,只见王队长真象下山的猛虎又添了翅膀,“嗖嗖嗖”地几下子赶超了小火箭……骑行队在王队长的带领下,高速前进。
‌队员们一看这阵势,也个个铆足了劲,人人象上足了发条的跑车,象离弦的箭,象高速的列车,更象疾飞的子弹……争先恐后地飞速向前!跑表也欢快地跳跃着:25速,30速,35速……
途经桓台马踏湖西岸,道路平整如镜。湖中的荷花池一望无际,青翠荷叶在微风中摇曳,鲜艳的荷花争相绽放,就象展开的绿地毯,绣着几朵芙蓉。高耸的芦苇,青翠欲滴,象国宾的礼兵,迎接着这支来自异域的贵宾队伍。队员看了,顿觉神清气爽,心旷神怡,旅途的劳累顿时烟消云散。
飞车队飞快向前,驶入了康华路,进入了321省道。当沿道行至周荆路路口时,王队长终于展开了他那锁闭了许久的双眼,停下了飞驰的车轮。“休息!”“休息!”终于休息了!队员们一片欢呼。
队员们擦汗的擦汗,喝水的喝水,方便的方便,检查装备的检查装备……
稍事休息,闷葫芦破天荒声音宏亮地不经意地说道:“新城有啥看头?又没有古迹……”随手拿起自带的水瓶子正要喝,二诸葛从他的背后用力一拽拿瓶子的手,水正灌了闷葫芦一脖子,干得着火的嗓子没有喝到水,那湿淋淋的汗衫却遭遇了局部的大雨。
“哈……”逗得大家一阵大笑。
“看来,你只知道麻大湖,丈八佛,不知道走出博兴还有多少景点,多少古迹。还是应该多出来走走看看。”大明白说了一句,又喝了一口水,吧嗒吧嗒干裂的嘴唇,继续说:“那四世宫保座落在桓台县新城镇城南村,是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为表彰兵部尚书王象乾保卫皇帝有功而修建的一座牌坊,历经400余年依然完好。”
大家听了,无不拍手称快。小火箭笑着说:“大明白就是大明白,知识渊博,记忆力强,不愧是我们的明白哥。”
“你们不服,谁来说说王渔洋的故事?”大明白洋洋得意地又喝了口水,两手拽着闷葫芦的右手:“你说,你说,你不说我就不松开你。”
闷葫芦使出九牛二虎之力,来来回回与大明白挣扯了三个回合,才把手挣脱开,一边整理着弄皱的衣袖,一边抚摸着红红的手臂,嘴里不停地嚷道:“就不跟你说,就不跟你说……”
“大概你也不知道吧…”
‌大明白把头一仰,把瓶中的水一饮而尽,两手高高举起,洋洋得意地说道:“那王渔洋是清初杰出诗人,官至刑部尚书,一代诗宗。生于明崇祯7年(1634),卒于清康熙50年(1711),享年78岁。建有王渔洋纪念馆、忠勤牌坊。”
‌“哈哈哈……”又是一阵大笑。
“出发——”王队长挥手喊了一声。
一声令下,队伍又向着目的地——新城进发了……
摄影:王旭敏

作者:窦学斌,笔名古槐秋雨。博兴一中退休教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