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博兴有座董公祠

 滨州文学馆 2020-10-31

 董公祠,当地人称董永庙,位于博兴老县城东北方向二十五华里处,陈户镇董家村东。民国前,董永的故乡—董家庄一带的村民,每逢初一、十五和逢年过节都要在董公祠前举行大规模地烧香祭祀活动。董公祠内的壁画,先后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海外版、香港文汇报等多家新闻媒体报道。

陈户镇董家村的董公祠

董公祠座北向南,占地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平方米,该祠始建于清康熙四年(1665年),光绪十六年(1890年)对董公祠进行了重修。此外,在博兴城内曾建有“仙孝祠”,在董家庄曾建有“董公庙”(也就是现在的陈户镇董家村董公祠),庙内塑有大型董永石造像。董公祠系“四梁八柱”三间型古典式建筑,这种构造即使四壁全部倒塌,房顶也不会倒下来,祠内四壁及房顶绘有“二十四孝图”等壁画。人物丰富,绘技精湛,至今已有350多年的历史。在破“四旧”的年代,村里用泥土把董公祠内的壁画掩藏保护起来,当作大队仓库来用,后来北墙倒塌,村民自发出钱出力把后墙重新垒砌,并把东西两墙上的泥土进行了清理,发现图画上的彩色还鲜艳如初。县文物部门知悉后,为保护壁画不受损坏没让清理南墙,南墙上的壁画至今依然被泥土罩护。

原先,董公祠前,有一个大湾塘,南北长60余米、东西宽近30米,里面的水清澈荡漾,四周垂柳成行,绿树成荫,湾塘的南北两头各有一口吃水井。二姑家就在董家村,离俺村很近,记得小时候每次到二姑家,就跑到董公祠前的湾塘边去玩,虽然二姑家在村子的西头,董永祠在村东头。看到同龄的孩子们有的爬树、编柳帽,有的向水里抛瓦片打水漂,我也常常加入其中,特别是一个叫做“开火”的游戏,紧张危险又刺激,我们更是玩得那个带劲,高兴劲儿上来,都忘了回家吃饭。如今那两口井,只剩北边的一口在静静地陪伴着董公祠。原先美景如画的湾塘与南边的那口水井也早已难觅踪迹了,但童年时的记忆仍刻在脑海里。2007年春,陈户镇文化站协调董家村两委投资10余万元,对董公祠东、西两户进行了拆迁。并配合博兴县文物管理部门投资10万元,对董公祠进行了全面修缮,董公祠得到了进一步保护。并被市、县确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碑

说起董公祠,必然要讲汉孝子董永,董永的故事在博兴县陈户镇境内流传着很多版本,与历朝历代的传说大同小异,只是多了一些董永生活中的故事,其根本区别就是董永的妻子是现实生活中的人,是傅家庄傅员外家的闺女,名叫傅秀娟,而不是传说中的仙女。
    传说,东汉时期,青州府乐陵郡千乘县董家村董永,小时侯母亲去世,父亲又患病卧床不起,为给父亲治病,导致家贫如洗。董永一边学做家务,一边在父亲的指导下种地养家,他不但学会了耕田种地,还学会了纺线织布、缝衣做饭等活儿。在一个寒冷的冬天,父亲病逝了,董永无钱给父亲买棺材,但又不愿让父亲草草下葬,无奈之下,只好把自己卖了给父亲下葬。董永卖身葬父的孝举感天动地,成了名垂青史的二十四孝之一,这个故事后来在民间久传不衰。1987年4月,博兴县召开了“汉孝子董永及其故里论证会”。十位专家、学者对大量史料进行了反复论证,最后确认“董永实有其人,故里山东博兴”,对董永及其故里这一悬而未决的历史问题作出了一个权威的论断。

博兴县董永与七仙女主题雕塑

据传,现在的博兴县陈户镇董家村的董姓,就是董永的后人。据村民介绍,这个村祖祖辈辈都以“孝”为本,从来没有不孝顺老人的事情发生。这个村还有一个比较特别的现象,现在75岁以上的男人都会纺线织布,据说这与祖先董永自幼丧母,父子相依为命,董永为了生计而学会女人的营生活儿有关,也有传说是七仙女下凡传授的。

董家村织布的老人

两千多年过去了,董家村出了很多稀奇的事,大都是董永帮助孝子的故事。直到现在,这里的人都特别孝敬老人,人们争着当孝子。如果哪一个人不孝顺父母,别人都瞧不起他,让他在人们面前抬不起头来。传说如果谁家有急事或者是农活忙不过来,没人照看孩子,就把孩子送到村东董永的坟前,然后放心地去干活。孩子在那里乖乖地玩,不哭不闹,只围着董永坟的四周玩。据说这是董永给照看着,等大人忙完地里的活后,再把孩子领回家。只是有一条,送孩子的人一定要是孝子,不然也是不灵的。再就是,传说在董家村,不管你是结婚娶媳妇,还是生孩子过生日、建房屋,如碗、筷、桌、板凳不够用的时候,都到董永坟前去借,在烧纸上写明干什么用、用什么、数量,提前一天到董永坟前烧了,到第二天早晨去拉就行了。但前提必须是孝子,且不能损坏所借物件,物件送还必须及时。

位于博兴县城的董永公园

还有传说,董永卖身葬父,把自己卖到了董家庄南三十里外麻大湖边的傅家庄傅员外家。这个傅员外经常接济穷人,乐善好施,他有一个闺女,名叫傅秀娟,长得花容月貌。年芳二十岁,她从小没出过大门,和丫环住在后花园的绣楼上。傅小姐每天在这里看书学习、绣花织布。傅员外买了董永后,董永在傅家做活能吃苦受累,从不偷懒。丫环时常向傅小姐夸奖董永是个大孝子,知情达理的好伙计。傅小姐并没在意,可日子长了,对董永也有了几分敬重。世上哪有像董永那么孝顺的呀?她觉得董永是个好人,是个了不起的人。
  她很想见见这个董永是个啥样的人。可碍于男女有别,她一直没敢开口。但是她每当想起董永,就耳热心跳,闲来无事时,也有意无意地从丫环嘴里打问一些董永的事。丫环就一五一十地把她知道的一切,告诉了傅小姐。

二十四孝图之董永卖身葬父

傅小姐自从听了丫环说的关于董永的事后,就更加天天心神不定了。有一天,傅小姐在绣楼上,倚窗观看麻大湖的风景,正好赶上这天董永在傅家没事做,就到麻大湖去学撑船。董永在湖中学了一阵,撑船回来时,不想被傅小姐看到了。撑船人长得身材高大,浓眉大眼,英俊里透着朴实厚道。傅小姐心里一动,赶忙指给丫环看,问丫环认不认得那个撑船人。丫环一看乐了,说:“小姐,他就是老爷买的那个大孝子董永啊,我认识他。”她没想到董永长得这样英俊,不由得心跳脸热、芳心萌动。这时,董永慢悠悠地撑着船来到傅小姐的绣楼外边。董永不向楼上看,丫环见小姐有些失望的样子,便随手捡起块石头向董永扔去。顿时平静的湖水里,突然“砰”得一声响,把董永吓了一跳。他先向四周看了一遍,没有人,又抬头向上看,这时,他才发现面前有一座很精致的小楼。窗前站着两位妙龄女子正在看他,有一个他认识是傅家的丫环。另一个长得花容月貌,让人见了还认为是天上的仙女下凡呢。这真是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
  这时,只见那位小姐冲他笑了笑,转身离去。董永仔细看了一下小楼和那条小河,这才如梦初醒,恍然大悟。不用问,这座小楼一定是傅员外家的,楼上的人也一定是傅员外的闺女傅秀娟了。他早就听人们说过,傅员外家有一个仙女一样的闺女。今日一见,果然是名不虚传。再后来,傅小姐就与董永成了亲,从此,两人过上了男耕女织的幸福生活。

曾为董永七仙女做媒的千年古槐

另,文中所提董永墓,在此做注释如下:汉孝子董永墓位于博兴县城东北8.5公里,陈户镇董家村东南5公里。墓碑区占地约500平方米,墓基占地约100平方米,高2.5米。据旧《博兴县志》记载:“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邑人高学礼等曾重修董永墓。”墓前有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县长张其丙所立的“汉孝子董永之墓”石碑。民国以来,因风雨浸蚀和大搞农田水利建设等,墓地亦逐渐缩小。此处曾有汉砖出土,证明确系汉墓。

作者:周武山,字士臣,博兴县陈户镇张官村人,曾任陈户镇委报道员、新闻干事,广播文化站站长。作品多次在省、市、县报刊上发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