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姥姥的话

 滨州文学馆 2020-10-31

山东省滨州市作家协会

文学作品展示平台

前几天倒春寒,腿部受凉,略感不适。女儿放学回来,看到此状,非但没有表示深切的同情,反而装模作样地说:“嗯,老人们说得好啊,年轻的时候人找病,上了年纪病找人

我说:“哎,你个毛孩子,跟谁学的,还一套一套的?”女儿一歪头,得意地说:“当然跟姥姥了。妈,你知道什么叫做长大吗?天冷了,妈妈叫你穿棉裤你不穿,那是叛逆;变天了,不等妈妈唠叨,自觉穿上棉裤,那叫长大了。你看看我,这不就穿着棉裤了嘛?”一边说,一边煞有其事地露出自己的棉裤让我看。听罢女儿一番话,我才意识到,她从3岁跟姥姥一起生活,已经耳濡目染,从姥姥那里听来很多有用的话,对她的成长潜移默化地起了作用。

姥姥的话,是一位年逾八旬的老人几十年生活经历的积累沉淀。正因为经常听姥姥讲一些陈年往事和农谚俗理儿,孩子的思想和语言日益饱满丰富。春节期间,亲戚们闲聊,数算着过完年还有多少天打春,盘算着今年的耕种打算。孩子接过话茬,有模有样地说:“打了春甭欢喜,还有四十天的冷天气”听大人们在展望一年的年景丰瘠与否,她会说:“春打六九头,叫花子不用愁;春打六九尾,叫花子噘着嘴。其它与农业有关的谚语,她也是张嘴就来:“风里秋千,雪里灯盏。清明不明,满地生虫。”

季节交替时,天气忽冷忽热,她知道“饱了带干粮,热了捎衣裳”。形象地反映出鲁北地区换季时节,如天气反常热了,预示着不久会有冷天气。诸如此类的还有:“麦子不倒,不离棉袄。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五月十三,淋破瓦罐。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太平。七月七,织女哭。若是七月七没有下雨,姥姥就会自言自语地说:“现在社会好了,这织女看到孩子爸爸和孩子们过上了日子,她也不哭了。”

正是因为经常听姥姥的话,孩子自小懂得感恩,乐于助人。看到同学有困难,她会及时伸出援手,毫不犹豫。因为姥姥说过:“人饥时给一口,胜过饱时给一斗”并且,“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周末,我去学校接孩子到餐馆吃顿饭,打打牙祭,她会多带几份打包,分享给住宿的同学。假期回来,她会主动约上几个同学去毕业的学校看望老师。大夏天的,虽是只带一个西瓜,从孩子和老师的合影上,我分明看到了老师脸上那幸福的笑容。

正是因为经常听姥姥的话,作为90后的孩子,会哼唱“大海航行靠舵手”,知道“鱼儿离不开水,花儿离不开太阳”。正因为经常听姥姥的话,对于历史书上日本侵华的种种劣行,她有更深刻的认识。也正是对姥姥经历的苦难生活有了深入了解,这些年,孩子在吃穿用上,没有和别的孩子攀比过什么名牌,没有缠着我给她买过什么高档衣物,虽然她也知道耐克、阿迪,阿依莲、万斯。用她自嘲的话说:“买件衣服,那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毫无疑问,这——又是姥姥的话。

作者:刘玉清,山东博兴人,文学爱好者,行政机关公务员

主编:许烟华;执行主编:王玉山;版式设计:东方;文字校对:时佃书。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