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忆古思今饮马庄

 滨州文学馆 2020-10-31

山东省滨州市作家协会

文学作品展示平台

乡亲们沸沸扬扬议论了两三年,饮马庄的合村并居工程终于走出了关键性的一步。滨州市高新区政府测量完旧房屋面积,估算出折价,随着置换方案出台,2017年8月初村民们开始上交楼房预定押金了。

饮马庄村碑

我认识这个村庄的时间并不长,满打满算也就是十几年的光阴。自从和妻子订婚之后,我才与这个村庄慢慢结下了不解之缘。这是岳父的老家,也是妻子生活了二十多年的故乡。虽不是这个村庄的人,但十几年来我曾经骑着自行车来过,曾经骑着摩托车来过,近几年也曾开着车来过,来来往往中也与她产生了无数次交集。我是个恋旧之人,正如热恋中的男女那样,与她还没有相处够呢,城镇化的步伐就来到了这里。最多再过两三年,这个至少存在了一千多年的古老村庄就要永久消失了,作为一个刚刚喜欢上舞文弄墨之人,我觉得非常有必要为这个村庄写点什么了,并且还要全力以赴,写出饮马庄最荣耀的历史。

查阅有关史料,山东省全境叫“饮马”的村子还不少呢,济南有、德州有、淄博有、潍坊也有,而我所说的是原先隶属于滨州市(县级市)的饮马村。但此饮马村也非彼饮马村!前者乃滨州市经济开发区杜店街道办事处饮马村,后者才是滨州市高新区小营街道办事处饮马村,位于滨州市老市委市府东南九公里,小营街道驻地东北四公里,205国道以东。我写的是第二个饮马村。

宋太祖赵匡胤

古人也是很讲究名人效应的,特别是历朝历代著名的帝王将相,更是成为了宣传某地最好的招牌,例如秦皇台依托秦始皇,碣石山依托曹操,麻大湖依托齐桓公,而饮马庄则是与大名鼎鼎的宋太祖赵匡胤有缘。一代伟人毛泽东一生阅人无数,能入毛主席视野的封建帝王更是少之又少,而宋太祖就是其中之一,有《沁园春·雪》为证,“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说起小营饮马庄与赵匡胤的渊源,我们还要追溯回到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末年。公元907年,节度使朱温废掉唐哀帝李柷(读chu,四声),自己称帝,中华大地又一次步入了混乱动荡的时期。中原地区依次交替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中原之外则出现了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余家割据政权,史学家把这一时期称之为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局势图

《三国演义》开篇说得好“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长期生活在分裂割据社会里的老百姓,没有一个内心不渴望国家统一的。统一后也就没有战争了,人民就可以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了。春秋战国混乱局面终结于秦始皇,三国两晋南北朝混乱局面终结于隋文帝,五代十国混乱局面则终结于宋太祖赵匡胤。

五代十国时期,到了中原最后一个政权后周,已经开始出现了统一的趋势。公元954年,周世宗柴荣即位后励精图治,开始进行武装统一全国大业。作为结拜兄弟和重要军事将领的赵匡胤,曾两次随柴荣出兵攻打北汉政权。公元960年北宋建立后,宋太祖又三次进攻北汉。这样前前后后算下来,赵匡胤就有五次率军攻打北汉的经历。后周和北宋都是定都于河南开封,进攻位于山西省的北汉和支持他的北方契丹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滨州和淄博也就成了行军作战的必经之路,再加上古代行军没有现在的飞机、火车、汽车等现代化交通工具,所以行军打仗动不动就会出现连续几个月甚至是连续一年作战的境况。一路走来,宋太祖在淄博、滨州两地流传下来的故事也就多了起来。

扳倒井的故事

传说有一次,宋太祖赵匡胤领兵作战途径高苑(古时对高青县的称呼)城北关,当时正值赤日炎炎,长时间的行军让将士们渴得难受、情绪躁动,这样的军队是很容易发生哗变的。恰好路边柳树荫下出现一口水井,水质清澈,但问题是水面离井口太深、大军又没有携带汲水工具,一时间难以汲取。清凉宜人的井水就在眼前,但却不能立刻喝到口中,俗话说“家有千口,主事一人”,大家就把求助目光一起向太祖望去。太祖下马,面朝正北先是庄重地行了三拜九叩大礼,随后双膝着地、双手合十,虔诚地仰天祈祷:“苍天保佑,请倾井相助,祝我成功!”话音刚落,只见此井缓缓倾斜,一股清流随之涌出,淋漓畅饮之后大军如有神助,接连打了好几个大胜仗。宋太祖成就霸业之后,感念此井相助之恩,于是亲笔御封名号“扳倒井”。建国后,勤劳的高青人民用此井水酿得美酒,醇甜绵柔,回味悠长,随后扳倒井酒扬名海内外。

太祖在高苑留下了扳倒井的传说,在蒲台县则留下了饮马庄的故事。

据传太祖有一次率军北伐,攻打后汉灭亡后残存的北汉政权。经过长时间行军,人困马乏、士气低落,大军急需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进行休整。太祖骑马快速跑上一座土丘,登高一望,看到前面不远处黄河岸边有一小村落,那里绿树成荫、水草丰茂、景色宜人,于是催动大军跑步前进。为了不扰民,太祖命令大军不准进村,只是在小村旁边休息。太祖在树下凝视黄河忧心忡忡,士兵在一边放逐马匹饮水吃草。战马欢快的嘶鸣声惊动了村民,父老乡亲们一听是秋毫无犯的赵匡胤大军来临,纷纷出门箪食壶浆走到村口迎接大军。人民的支持振奋了军心,也扫除了太祖心中的疑虑,一番休整之后,太祖继续带领精神饱满的大军踏上了征程,最终完成了统一大业。等到赵匡胤荣登大宝,村民怀念太祖,回想他曾在村边饮马休憩过的情景,经协商一致决定把村名改为“饮马庄”。

饮马庄村西荷塘

据史料记载,饮马庄明前立村。元、明之战后幸存林、孙、傅三姓。明洪武二年,朱、苏两姓由河北枣强迁来,卜姓由蒲城北关迁来,韩姓由韩家墩迁来,魏、陈两姓由洼魏迁入,另有李、卢、崔、刘、王等姓,人数较少。清朝时属蒲台县智字乡,民国期间属蒲二区,国民党时期的1945年属蒲一区。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属博兴蔡寨乡、蔡寨公社,1982年属滨州市小营镇,2000年12月改属滨州市滨城区,2009年划入滨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又该如何记载饮马庄以后的历史呢?或许过不了几年,村庄旧址处或者只剩下断壁残垣,或许复耕成一片绿油油的农田,又或者改建成钢筋水泥包裹起来的冷血环境。到那时,饮马庄除了村名还能出现在人们脑海之外,其余的一切都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地球上彻底消失。

饮马庄门楼

很久以来,我就向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静生活。近十年来,我更是几次三番想回安柴老家翻盖房屋,只需花费30万元就能修建一座漂亮的二层小楼外带一个小院,面积足足有240平米;而在城市,相同的价格可能连个新楼角都买不起。我的想法得到了母亲、两位姐姐的大力支持,但妻子观点却与我截然相反,虽然她也出生在农村,但一直向往城市生活,坚决不同意回村盖房,我也只好把美好的理想深深地埋在心中了。

客观地讲,城镇化、合村并居只要不急功近利,的确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当所有村庄消失之后,没有了遗址遗存,中国大量的传统文化就失去了依附的载体,文化传承就会成为一句句空话。如何找到城镇化和农村保留之间的平衡点,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课题,不能不引起人们长远的深思。

作者:安颖光,山东博兴县人,中学历史教师,滨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散文《我们一起去打瓦》入选齐鲁网“风从黄河来—传承再现鲁北优秀传统文化原典世界”大型主题宣传活动,山东卫视主播小新亲情配音诵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