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娘心

 滨州文学馆 2020-10-31

很久以前,在博兴龙华寺附近住着一户人家。这个家里有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太太和她的儿子、儿媳,还有一个不到八个月大的小孙子。这个老太太呢,心地善良、乐善好施,一家四口日子过得其乐融融。

他们有正房北屋三间,两明间一里间,里间在东头门朝西,这也是他们家的仓库。里面的两个囤盛满了粮食,一囤豆子,一囤麦子,南面靠窗的桌子上放满了年货。外间西头是用土坯盘的满炕,连着土灶台的门朝东。还有两间西屋,他娘住北屋正房,小两口住西屋。

这一天,正是大年三十的晚上,家家户户正忙着年夜饭,屋外不断传来阵阵鞭炮声。老太太坐在炕头上揽着孙子低头看孩子,儿子就坐在锅台前朝西往灶里添柴烧火,儿媳妇呢低头朝北,站在锅台南面往锅里下包子(水饺)。

正在这个时候,他家里来了一个“不速之客”,趁人不备就钻进了里间。这个人认为,他们一家人都在忙活着,下包子的下包子,烧火的烧火,我偷上点干粮背着就走了。孰不知,已赶他进了里屋,人家也下完包子了,下完了就舀到碗里,准备吃饭。里间里的那个人待走走不了了,里间门开着,人家一回头就能看见。这个人也就只好躲在里间里,不敢出来。

儿子给娘端过一碗包子去,说:“娘,过年了你快吃包子吧!”

他娘说:“我不吃啊,不饥困。”

“不饥困?大年下的,不吃多吃少啊,强吃上点吧!”儿子说。

他娘就说:“我吃不管事啊,你舅他吃不上饭啊!”

“俺舅?俺那来的舅啊?我咋没听你说过俺有舅呢?”儿子说。

“哎!我是没对你说啊,你有个远服的舅啊。你舅今天来咱家里了。”他娘说。

“那你咋不早说呢,俺舅在那喽啊?”儿子问。

“在咱里间喽啊。他舅哎!你出来吧,出来咱过个团圆年。”他娘说。

她这样说,敞着里间门,那个人是很听见喽啊,就从里间出来说:“姐姐,你看我这,我这穷得过不去年了。”

“哎,来吧!你啥也甭说了,咱一家人过个团圆年。”她姐姐说。

在早以前,灶台口那里是上座。

“舅!你坐到灶口那边,我在这边挨着你。”外甥说。

他媳妇坐在炕沿上,他娘和孩子在炕头上,一人一碗就吃了起来。

吃完饭还没等收拾碗筷,他娘就对儿媳说:“哎!谁他娘,你上里间喽去,给你舅拾上些干粮,拾上点豆包子,年糕啊啥的,让你舅好回去过年啊。他一个人,啥也没有啊!”他外甥媳妇就给拾上了一大包干粮。

这个人再也坐不住了,起来就说:“姐姐,你看这……我吃着的还拿着的,这……哎!那我走吧。”

“那罢。你走吧,我就不送你了。”她说。

他外甥送到他大门外,还说:“舅啊!你有空可再来啊!”“啊,我有空再来。”他这个舅边走边应着。

送走他舅,儿子不回来问他娘吗:“娘!你咋没说回我还有个舅呢?”“哎!哪是你舅啊,那是个做贼的!”他娘说。

“唵!那你咋不早说啊。早知道他是做贼的,咱不逮着他啊。”他说。

“你逮着他,能咋着他啥啊?你送到他官府喽,不就是打他一顿啊。他这也是穷得没办法啊,谁愿意去当贼啊?咱又不是拿不起,他吃咱两碗包子,给他拿上点干粮,帮了他。咱这里做得堂堂正正啊,他也忘不了咱啊!”他娘说。

从那以后,那个人是也不偷也不摸了,做起了小买卖。他热天贩鲜鱼,冬天贩咸鱼。待上几天,他赶集从这里走,就瞒着墙头给他这个姐姐扔到天井里几条鱼。

儿子对娘说:“娘啊!我这个舅还真不孬来!”

作者:周武山,字士臣,山东博兴县人。滨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曾任博兴县陈户镇委报道员、新闻干事、广播文化站站长等职。作品多次在省、市、县报刊上发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