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乌镇游记

 滨州文学馆 2020-10-31

我们一路向南,因为正是团聚的日子,极目远眺,一马平川。公路上疾驰而过的车子散散落落。车开得有些枯燥,轻柔的音乐里,我有些睡意朦胧。

越走越是江浙的车牌多了起来,偶尔还可以看见三三两两的民居群,渐显南方的特色,灰白相间。再进服务区,已是你侬我侬的江南软语了。

过了长江,越觉天气温和起来,风吹过来暖暖的,柔柔的,不似北方的风寒冽刺骨。不由觉得衣服还是带得多了。

本来想去上海玩两天,走着走着就改了主意,几番讨论之后,决定直抵乌镇。目的地一经明朗,心情也跟着欢呼起来。前几年看刘若英的《似水年华》的时候就对乌镇的一舟一水念念不忘,今又提起,心向往之。

傍晚时分,终于抵达目的地。“乌镇”两个烫金大字跃入眼帘,倍感亲切。在离景区最近的一小旅馆住下,旅馆虽比较狭促,却也是窗明几净。不顾劳顿,便问老板是否可以夜游乌镇,老板是典型的南方人,个子不高,说话也极为热情,答曰:“不急,先歇着吧,明晚即可开放。”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不止兴奋,还因为旅店里的空调不是太好,觉得有点冷,女儿第二天起来抱怨,然后自作主张从网上重新订了一家酒店。

早起出门,依然是灰白相间的房子,路边各类宣传画,淡雅清澈,尽显江南水乡的如诗如画。心里正纳闷画上的景色在哪,转念间景区竟在眼前。空气中弥散着温暖、湿润的味道,忽然游人如织,游客仿佛从四面八方涌了过来。

我们先到了东栅,经过一片密密的竹林,乌镇开始缓缓地展现在眼前。乌镇像一个安静的、内敛却落落大方的老人,诉说着古老的历史。两边灰白相间的民房依水而建、傍水而居。彼此可以隔水相望,日晒雨淋,灰色调好像更多一点,层层叠叠,水墨画一般。开着的窗边挤满了花花草草。木门可以拆卸,门后面厅堂回廊几进几出,别有洞天。

乌镇的房屋一般分两层,砖木结构的居多,屋顶是观音兜、马头墙。可作防风防火之用,高低错落有致。走在青石板铺路的巷子里,扭头可见乌镇的水静静流过,幻想那洗衣浣纱的江南女子低眉浅笑。静立石桥之上,乌篷船一一从眼前掠过,几乎触手可及。河面上升腾着薄薄的轻雾,又仿佛置身梦里一般。

窄窄的巷子,抬头只看见一线的蓝天,每一扇沧桑的木门后面似乎都沉淀着乌镇的民俗民情。一张刺绣、一本书就流露出乌镇浓浓的文化气息。一张床、一枚钱币就是一部乌镇发展的历史。明清时代的各种精致的雕琢,刺绣,编织……讲述着乌镇曾经的繁荣和辉煌。

乌镇属浙江嘉兴市桐乡,有1300多年的建镇历史,是最后的“枕水人家”。江南富庶且宜居,故多有名人商贾集居于此。它一直保留了晚清时候的容貌和格局。镇上的消防、冶炼、当铺延续了原来的样子。织布坊间,依然有人在演示纺纱、织布的古老工艺。驻足染坊,蓝印花布随风飘舞,简单、原始的蓝白两色,竟创造出一个淳朴自然、千变万化的世界,也反映了劳动人民淳朴和崇尚自然的美好愿望。

江南钟灵毓秀,自古才俊辈出,抬眼往匾额看去,四个大字“茅盾故居”,落款陈云。走进去,茅盾先生塑像赫然醒目,四周陈列了先生的写作手稿,照片、信件。屋子的陈列也大都保留了先生童年生活的样子。站在先生塑像前,不由心生敬意,先生就是从这个古色古香的小镇走出,用一支笔谱写脍炙人口的篇章,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文艺的奠基人。

与先生同一时期还有一位女革命家王会悟先生。论起来是茅盾先生的表姑,与茅盾先生故居相隔并不远,当看到厅堂里摆放了缩小了比例的南湖红船和一位亭亭玉立的女子,立刻想起就是她建议把会议会址选在了南湖红船上,使得“一大”所有议程顺利完成,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正式诞生。

乌镇是肃然的,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乌镇又是古朴的,浓墨重彩总相宜。

漫步小广场上,乌镇古戏台映入眼帘,像鲁迅先生《社戏》里所描写的,台上的人穿着花花绿绿的衣服,咿咿呀呀地唱着,台下有乌镇的老人在看,也有游客停下来驻足观看——也许他们并不知戏文内涵。

我走得累了,坐在街边的青石板上,太阳初升,人、戏台笼罩在薄雾中,如梦如幻。乌镇是静的,如逝去的岁月,流过的河水。乌镇是美的,似泼了墨的画卷,美人略施了粉黛。让人迷失。

西栅相比东栅更加现代化,它毗邻京杭大运河畔,开发比东栅也晚一些,原住居民都已搬迁。据说夜晚的西栅华灯初上,烟烟袅袅,更是美得不像话。可惜行程紧张,没能夜观西栅美景。

进入西栅须得乘船,人头攒动,等了好久才找到一条乌篷船,船上有点挤,但是不要钱。船上少有人说话,两边建筑古朴素雅,尽收眼底。一瞬间会让你觉得,岁月原来如此静好。

如果东栅是朴素洗尽铅华呈素姿的,那西栅就是低调奢华更显内涵的。它更适合休闲旅游,租一条乌篷船,荡舟而上,静静地,尽赏湖光美色,随意走进小店,美食特产琳琅满目,令人流连。小店里的人颔首低眉,不疾不徐。人、物皆赏心悦目。这里,仿佛远离了世事的纷扰,内心一方净土滋生。我想起剧里的一句话:我也曾醉倒在水乡。

我们走走停停,掬一汪清水,撑一把油纸伞。走了一座又一座的石桥,去看了水上集市、老邮局、书院……最后走到了乌将军庙。庙已不存,庙内千年银杏,十里之外可见其树冠。坐在将军庙前,天色渐渐晚了,黄昏的乌镇犹如披了一层黄金圣衣,静谧,安详。

依旧经过窄窄的巷子,墙上斑驳陆离,青石板古老而又沧桑,回头凝望,这是诗中的那条著名的《雨巷》么!

车子向着杭州方向驶去,我却将我的思念留在了乌镇。

乌镇,来过就不曾离开。

作者:王芳,山东博兴湖滨镇柳舒村人。现居青岛市黄岛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