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日夜晚摸爬叉猴儿

 滨州文学馆 2020-10-31

每年六、七月份,炎炎夏日来临之际,正是摸爬叉猴儿的大好时节。

爬叉猴儿,就是蝉的幼虫,很多地方叫法不一样,有叫“知了猴儿”的,也有叫“老年高”的,有叫“稍迁儿牛”的。在我的老家,人们则习惯叫它爬叉猴儿。夏季的晚上,人们趁着爬叉猴儿刚钻出地面的时候,逮了这种稀罕的“生物”,拿盐腌好,热油一炸,吃起来那个香,就别提了!

“前天晚上我和媳妇摸了80个,昨天晚上又摸了80多个。”这天中午吃过午饭,车间里的职工们正在休息,谁在“念经”?原来是好友老宋正在向同事说他这两天摸爬叉猴儿的收获。哎呀,听着就让人着迷、过瘾啊,诱惑难挡,心中已有了晚上去摸爬叉猴儿的心思。

当天晚上,我早早吃过晚饭,骑上自行车便飞一般奔向郊外的杨树林。等我赶到的时候,老宋和他媳妇,还有好几个人已经进入“阵地”了,各自已有了不小的收获,多的已经找了20多个了。

锁好自行车,我便迫不及待地拿上手电筒进入摸爬叉猴儿的“战斗”中。

摸爬叉猴儿看似简单,其实也挺有技巧和学问的。听老宋传授经验,手电筒要照树根部及周围地面,灯光不要照树杆上,灯光移动不能太快,要随着灯光仔细观察,不能心急,这样才能找到爬叉猴儿。

听完老宋的“真经”之后,我依计而行,打开手电对每棵树进行仔细排查,生怕有遗漏。我深一脚浅一脚,仔细搜寻着向树林深处走去……走着走着,在一棵碗口粗的白杨树下,一个“小家伙”正晃着身子朝上攀爬,让我一阵欣喜若狂,哈哈,我终于找到了第一个爬叉猴儿。只见这只爬叉猴儿,时而停下“观望”一下,时而又“健步如飞”,想要攀爬到目的地去完成自己的蜕变。只可惜,还没爬到“地头”就当了我的“俘虏”。

不知不觉中,虽然天已经全黑了下来,但是更多的人加入到了找爬叉猴儿的队伍,一道道雪亮的手电筒光就像一把“利剑”,在树林里不停地上下晃动、扫来扫去,在漆黑的夜晚显得格外耀眼。

时间总是在你最专注的时候过得最快,在树林里几个来回的功夫已经九点半,26个爬叉猴儿已经到了我的塑料桶里。老宋今晚又摸了80多个,让我羡慕不已,看来摸爬叉猴儿也是个“技术活儿”。

这个点估计爬叉猴出的少了,我们带着满满的收获和疲劳,在说笑中踏车而回。

回到家中,我把爬叉猴洗净,撒咸盐腌制起来,明天再买上两提冰镇啤酒,这就是最好的下酒菜。

入夜,进入梦乡,心却仍然感觉还在摸爬叉猴儿的小树林中……

作者:初汝彬,华兴钢构公司安全员,文学爱好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