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秋游莲花山

 滨州文学馆 2020-10-31

周六早上六点半,我和大学同桌云芝乘坐旅行社安排的中巴车准时出发,直奔章丘市莲花山赏红叶。

一路上吃东西、打瞌睡、闲聊,倒也没觉得无聊和晕车。大约三个小时后,司机在莲花山的停车场停好车,大家赶紧鱼贯而出,伸展一下酸麻的腰身。

导游买好票,我们从检票口依次进入。正面映入眼帘的是一帘瀑布,该瀑布虽然没有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磅礴气势,也不像黄果树瀑布那样水势浩大、响声如雷、惊心动魄,但对于长期生活在平原地区的我们来说,也是一道风景啊!于是,大家一通狂拍。

莲花山不算高,上山和下山的路只有一条。这一点对于有选择恐惧症的我来说再好不过。如果有好几条路可以选择,我肯定比较痛苦和纠结,选了这条路,必然会错过那条路的风景。究竟哪条路是最佳路线?或者走哪条路不会留下遗憾?这恐怕是一个永恒的难题。莲花山单纯得很,一条路走到尽头,就下山了,多好!

莲花山的山路整体而言坡度平缓。我们慢悠悠地沿着由层岩状的石头构成的道路往前走,沿路的树木根部粗壮、遒劲有力,但树干却很苗条。导游介绍说,这种树叫“黄栌”,要成长几百年才成为今天的样子;黄栌树的叶子在秋天慢慢变红,济南红叶谷的红叶和北京香山的红叶都是这个树种。不过,一开始,我倒没有看出这种树叶的特殊之处,就是那种很普通的黄绿色。

大约走了四分之一的路程,路边的黄栌树叶开始呈现黄红色。不少人停下来,开始在树丛中、红叶间拍照。导游说:“不用着急拍照,前面的红叶更漂亮。”

走着走着,我的坏习惯又表现出来,只顾低头匆匆赶路,忘记了出发的目的。同桌被我远远地甩在后面,我只好停下来等她。我一抬头,远处的群山层林尽染,万山红遍。我一转身,来时的路旁也是一派绚烂多姿、美不胜收的景象,好像一幅水彩画,色彩以红、黄、绿为主,但是层次、浓淡各不相同,交织在一起,又仿佛像一块巨大的花色繁复的地毯。更远处的群山笼罩在白色的薄雾中,隐隐约约的轮廓带给人无限的遐思,我绞尽脑汁,却只能想到一个词:远山如黛。难怪有人说,秋天的色彩就像是有人打翻了调色板,极其杂乱又极其繁华与美丽,像小孩子随意涂鸦的风景画,没有章法,没有讲究,没有格局,但那胡乱搭配的色彩就是美得惊人!美得一塌糊涂!

同桌追上来了,我提醒她回头望望来时路,同桌带着小女孩梦幻般的神情惊叹:“啊,太美了!啊,好美啊!啊,美极了!”我毫不客气地“批评”她:“咱好歹也是教语言的人,词汇能不能丰富点儿?除了一个“美”字,就不能想出其他词语?”同桌笑着反问我:“那你说可以用什么词汇来形容这里的景色?”我也一时词穷,只好抛出一个英文句子Its beauty is beyond description.(它的美丽语言难以描述)。

同桌坚持以身后的风景为背景给我拍照,我很不配合,嘴里嘟囔着:“怎么拍也是中年妇女的样子,有什么好拍的?再说,你一拍照,就用美颜、用滤镜,照出来的又不是自己真实的样子,这样的照片有什么意义?”同桌对我的话不以为然,依旧热心地教我摆姿势、摆表情,我只好乖乖配合。我一边对着镜头“装模作样”,一边继续对同桌说:“中年妇女只能生活在美颜和滤镜中,真是可怜啊!”同桌反驳我说:“再过十年、二十年回头看看,一定会觉得现在的样子真年轻啊!”这话说得似乎有道理,那就继续拍吧!热心的同桌、善良的同桌、好脾气的同桌,就是这样的人,你无论说什么都不能打消她的积极性,也不会让她生气。

拍照完毕,休息一会儿,继续前行。同桌催促我:“咱快点儿到前面去,前面的风景更美!”旁边从山上下来的一位中年男子(他是从我们将要下山的地方上山的,围山转一大圈,然后从我们上山的地方下山)听了,笑着说:“远处的风景到了近前,你根本感觉不到美。”我听了,顿时心生敬意,真是哲学家的思想!果然,我们从远处看到的绚烂风景只存在于远方,当我们到了近前,发现不过尔尔。近距离观察黄栌树的叶子,铁锈红色,干燥粗糙,没有光泽,个别的叶子似乎被虫子啃咬过,斑驳陆离的样子。但是在阳光下,在远处,它们灿烂成一片,美艳夺目,繁华至极。我不禁想到一句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我还想到了“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是的,单独一片叶子没有任何特色与美感,但是汇聚在一起,就形成了无边的美景,带给人们视觉的盛宴和心灵的震撼。到了山顶,回看来时的方向,突然发现,我们在山顶看到的山下的风景,与我们在山脚看到的山顶的风景几乎是一样的,五彩斑斓,绚丽多姿,美轮美奂,如诗如画!风景永远在远方,这句话真是对极了!

站在山顶,才发现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山顶,只是人工开辟的道路到此为止罢了,真正的山顶还没开发呢。“山顶”地势比较平坦,人们有的在拍照,有的在吃东西,有的在席地闲聊。我和同桌稍事休息,吃了点儿东西,开始下山。

常言说“上山容易下山难”,这说法却不适用于莲花山。下山的路只有几段台阶,而且坡度平缓,一点儿难度系数也没有,其余的路段都是碎石构成的平缓的下坡路。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蹦蹦跳跳地从我们身边跑过,然后停下来,回头大声喊:“妈妈,我在这里!”她的妈妈在我们身后不远的地方回应:“宝贝,我在这里!”母女俩的声音在群山间、在红叶间回荡,特别好听、特别深情,让人联想到电影里的镜头和画面。

快到山脚的时候,道路已经很平坦了,我看到一对夫妇模样的中年人用轮椅推着一位白发如雪的老太太缓缓前行,并不时用手对着远处指指点点,老太太则面带微笑频频点头。这一幕让我突然想到了自己的白发亲娘。年轻的时候,也曾经暗下决心,等将来自己有钱了,一定带着父母走遍万水千山。可是,如今,我终于有了一定的经济条件,父母的腿脚却已经不灵便了,再也不适合出门旅游了。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我却想说:“对父母尽孝一定要趁早啊!”

到了山下,出了景区的大门,外面的空场子上有一些当地的农民在卖土特产:核桃、地瓜、山楂、南瓜、扁豆等等。同桌和一个打扮得干净利索的农妇讨价还价,我看到不远处一位老大爷面前空无一人,就走了过去。老人面前只摆着半袋子核桃,看到老人消瘦的面庞、满脸的皱纹,我莫名的心酸,赶紧掏钱买了几斤核桃。回家的路上,我又开始后悔,我为什么不全部买下来呢?省得老人家可能等上大半天时间。

导游大概觉得在莲花山这个景点大家玩的时间短,凑不成一天的行程,又给我们赠送了一个免费的景点:章丘市垛庄镇下琴子村。这个小山村坐落在山脚下,房屋依照山势而建,高高低低,错落有致。一条小溪流,从山上缓缓流下,溪水清澈见底,在有坡度的地方形成微型的瀑布,哗哗作响。小溪两旁是一片片的竹林,非常雅致。我们沿着小溪的两岸往前走。在小溪旁的一个亭子里,坐着几位村里的大妈,我爱说话的毛病又犯了:“大妈,你们天天生活在这样美丽的环境中,一定很幸福吧?”“幸福!幸福!”一个胖乎乎的大妈一边回答一边笑得合不拢嘴。

我们停车的地方就在下琴子村的村口,一些村民在路边出售核桃、地瓜、山楂、柿子等,价格比莲花山风景区门口的还便宜。大家又是一番狂购。三点左右,在导游的催促下,大家才意犹未尽地离开。虽然明天有半天的会议、四节正课和两节晚自习等着我,但我依然很快乐。莲花山之旅,让我满血复活。

作者:马士红,山东无棣人,高中英语教师,文学爱好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