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一种等待叫“希望”

 滨州文学馆 2020-10-31

院子的后边有一块空闲地,一直荒着,每到夏季,长满了杂草。今春伊始,母亲又催促说,院后的空地,开出来种点啥吧,免得夏天长草还招蚊子、虫子的。听了母亲的催促,我也感觉老是这么荒着不好,可是种点什么呢?在一旁正读许地山《落花生》的儿子插话了:“咱家也学学许地山,也种花生吧!”母亲听了孙子的话,也表示赞成。既然大家同意,那就种花生好了。反正在人民公社时期见过生产队种花生的样子,照葫芦画瓢就行了,于是动员全家一起上阵,除草,平地,翻耕,播种,浇水。经过连续几天的劳作,终于把花生种在了地里。尽管几天来累得是腰酸腿疼,可看看平整的土地,想想来日的收获,心中不免有了几分欣喜。

陆地上的植物,几乎都是地上开花、地上结果,唯独花生是在地上开花、地下结果。

人民公社时期,生产队经常在村东的高白上地里种植花生。所谓的高白上地是指地势偏高的白土地。白土地是沙质土壤,易含水保墑。在靠天吃饭的年代,高地和洼地旱则同旱,但遇到雨水多的年景,洼地涝了,高地正好丰收,所以人们又把这白色土壤的高地视为上好的土地。时间长了,人们就习惯把这样的土地称为高白上地。高白上地土质松软,特别适宜种瓜种豆种花生一类的作物。有道是,“谷雨前后,种瓜种豆”。每年谷雨前后,生产队的社员们便会拿着工具,提着种子,推车担担,唱着歌,迎着春风,踏着飘落的柳絮,欢欢笑笑地去村东的高上崖子播种花生。我则常常夹杂在大人中间,感受着播种的喜悦。虽然大人们常常忽视了我,我却照样快乐着我的快乐。

花生播种不久,幼苗就弯着个脖子慢慢从松软的土里拱了出来。经过二三十天的光景,成片的绿地里就开出了一片片的黄花。花生是在傍晚的时候,慢慢地显出黄色的花骨朵儿来。到了次日凌晨,花骨朵儿才会全面开放,而且当天花朵就会凋萎,大有昙花一现的样子。只是昙花盛开在夜晚,而花生盛开时却是清晨。当花生花开,朝阳初升,万道的霞光照射进大片的花生地里的时候,满地的金黄,给人一种雍容华贵、端庄大气的感觉。而花生的结果却总是深藏于地下,不显山不露水,给人的又是一种谦谦君子的感觉。

自从花生下种以后,我每天上下班总是有事没事到地里转一圈。可十来天过去了,仍没见发芽的迹象,心中不免有些焦躁起来。儿子迅儿还蹦着跳着地追问:“啥时候能吃上花生呀?”母亲也一个劲地唠叨,待收了花生煮一些,放在罐里;炒一些,放在篮里;炸一些,放在盘里,让迅儿慢慢吃。听了这些,迅儿更是兴奋,催得更急。母亲又说:“迅儿,留一些,到了春节,也让亲朋尝尝。”在母亲的絮叨下,我心里更沉不住气了,于是拣了一个星期天,和儿子迅儿一起到地里翻找种下去的花生。可怜,种下去的花生都还是一个个躺在地里,没有个动静。我也像泄气的皮球,跌坐在地上。迅儿直说:“爸爸,种下去的是熟花生吧,还不如当初就吃了呢!”母亲说,可能是种下去的太深了。父亲说,可能是下种下得早,下种时还没到谷雨呢。总之,花生还是静静地躺在地里,没有个动静,多少天的辛苦劳作没有换来一点希望。

世间的事往往会有这种情况,有耕耘不一定就有收获。也许,今春种花生最大的收获是给了这个启示吧。事已至此,也只好这样想了。

儿子却不这样想,他说,都约好了同学们今年秋后来我们家吃花生呢,让我咋向同学们交代呀!母亲看到孙子低沉的表情说:“这不刚过谷雨吗,节气还不算晚,到了星期天,再把地翻一遍,再种上就行了,不就是多搭点种子吗,反正力气是个人的。”迅儿见奶奶这样说,也高兴地跳起来。

在母亲的怂恿下,父亲又买来了种子,到了星期天,一家人又一起上阵,去翻种花生。

翻看着黄色的土地,察看着种下去的花生遗骸,这遗骸不正是昨天的希望吗?而今日的耕耘,今日的播种,种下去的就是明天的希望。人们的奋力前行,往往都是希望给予的力量和支撑。可我们今天的翻种,既是播种希望,又似乎是在埋藏昨天的希望,但愿今天的播种不会再成为失望。看着以前的希望就在这翻种中埋葬着,心中不免有些伤感起来。

有耕耘不一定就有收获,可播种的初衷大抵都是抱着收获的希望,所以人们虽然都经历过失败,但有耕耘就有收获的信念却是从不会动摇的。

就在一家人翻种花生的时候,忽然阴上天来,只听一个春雷,竟然震下了雨来。这春雨,大有一种夏雨的感觉。对了,应该就是初夏了!春雨,中断了我家翻种花生的进程,我们只好收拾起农具、种子,急急忙忙回家避雨了……

本想待雨停了再返回继续翻种花生,可雨偏偏下了一个上午,而且不但下透了地,甚至还出现了积水。看来,近几天是不能翻种花生了,只好等下周天再说吧!如果错过了季节,只能等来年了。

又到了周末,季节刚过了立夏,按时令已经错过了种花生的季节,可儿子迅儿不管这些,非要缠着再去翻种不可。母亲就从旁劝说:“別让迅儿闹了,再去种吧,种上长不了果就权当种花吧!”在母亲的劝说下,一家人又拿起农具和种子向院后的空地走去……

到了地边,迅儿忽然发现了什么,他小心翼翼地跑到地里,揭开一个个发白的小泥片,惊喜地喊道:“花生发芽了!花生发芽了!”在迅儿的呼唤中,我也走了过去,附身一看,果然花生发芽了!

看着喜悦的迅儿,看着喜悦的一家人。我想,希望也许就是一份耐心,也许就是一份等候吧。这次种花生也许正是对人生的一种启示。我对迅儿说:“只要学会等待,希望是一定会有的。只要学会不放弃,希望也一定会有的。”听完我的话,迅儿似乎听明白了什么,又似乎什么也没听明白地点了点头。

作者:李玉德。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滨州市作家协会会员。阳信县作协名誉主席。作品散见于《滨州日报》《鲁北晚报》《陕西工人报》《当代散文》等报刊。散文《又闻老家槐花香》在山东省2019散文大会获得优秀奖。长篇小说《谁为你撑腰》在《滨州文学》连载。多篇散文在《大平原》《滨州文学》等微媒体发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