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破传输瓶颈!ORICO M3H4-G2四口USB3.1集线器体验

 笔点酷玩 2020-10-31

海量数据传输时代,USB2.0已成往事,USB3.0 Gen1也屡屡成为传输瓶颈。数码达人入手PC笔记本及外设之时,早已将传输带宽高达10Gbps的USB3.1 Gen2接口视为“硬货”标配。然而成本所限,中档位电脑即便搭载Gen2接口,个数也较为吝啬,此时USB3.1 Gen2版本的高速集线器便成为扩口刚需。今天笔点君为大家评测这款ORICO M3H4-G2,便是市面上较早问世的外置UBS3.1 Gen2高速集线器产品。


笔点君评测ORICO产品也有十余款了,这款M3H4-G2共有4个USB3.1 Gen2接口,集线器外观配色非常打眼,灰黑磨砂表面的铝合金与橙色塑料的配搭让它多了不少时尚新鲜感。


包装盒为ORICO百元系列通用蓝白底色彩盒,正面外观图,背面场景演示与参数、厂家信息,比传统飞机盒更美观。


内部上下夹层妥善安置集线器与配件,来张合影。作为一款12V直流供电集线器,所配电源适配器与USB-A to A线缆的做工也达到了对应的扎实程度,一切为传输速度服务。


M3H4的造型并不是没有先例,这种横躺圆柱与约30°角度斜面的造型设计,可以保证USB接口指向斜上方,正适合桌面用户安插U盘等USB设备的用力方向,可以顺畅插拔,有人体工学设计之妙。相比那些垂直插拔的设备,M3H4-G2摆放在桌面上也不会显得很突兀,在个性、实用性与人性化三者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


如此设计还有着一体式金属机身+阳极氧化工艺+磨砂质感带来的视觉美感,尤其是从斜面圆润过渡到集线器后身的曲面变化,在灯光下漫反射的光泽非常养眼。


换个角度看下,可以看到“圆柱”左侧安置了是USB-A输入接口,右侧则是12V DC电源输入圆插接口。ORICO M3H4-G2还在4个USB口左侧安置了一枚LED电源指示灯,灯色为幽蓝色。


背视图,引用目前风头正劲的OPPO Find X的描述来说,“无瑕一体后背”。下方露出的橙色部分,包括底座和塑料垫脚。


我们可以看到M3H4-G2特意让金属覆盖正面,背面塑料用橙色塑料装点,配色上几乎满分;两条宽大的同色橡胶防滑垫做工也很精细,没有辜负它的百余元定位水准。


来个特写,凹陷点整齐养眼,可惜这一面之缘以后很难再相见。还可以看到磨砂铝合金表面特征,以及金属部分边缘圆角的处理,同样很到位。


USB-A to A双公头线缆特写,算上接头整长足1米,作为支持USB3.1 Gen2高速传输的配线,线缆粗细、韧性和强度都比一般线缆要强。


此外,4个竖向横排的USB接口之间的间距不拥挤,可以适应大部分外接USB设备插头同时插满的场景。


对于接线设计,左右各一个插口的对称设计总归有它的好处,不过常用集线器产品的人来说,尤其是像笔点君这样略有一些整理癖好的用户,更希望这两根接入线缆都从同一侧接入,这样可以尽量少占桌面空间,同时也让线缆更规整。


事实上,笔点君手头的USB存储设备大多还是USB3.1 Gen1的标准,对于这款Gen2高速HUB来说,插得满满腾腾也显得大材小用。但好在我也有具备原生USB3.1 Gen2的接口台式机和一块USB3.1 Gen2传输标准的移动SSD,可以及格的完成这次HUB评测试验。


下图这枚瘦长君便是来自浦科特的一款固态移动硬盘,型号EX1 128GB,多设备/系统兼容,接口为Type-C USB3.1 Gen2,自带Type-C to USB-A数据线。测试用的台式机主板带有两个原生USB3.1 Gen2接口。用EX1来测试再好不过。


采用AS SSD Benchmark跑个分,下图左为EX1直插原生USB3.1 Gen2接口的跑分,右侧跑分则是通过ORICO M3H4-G2接入原生Gen2接口的跑分,测试数据仅供参考,请无视带HUB后总分浮动误差,两种测试场景的速度测试结果基本持平,都达到了这款固态SSD的最高传输水平。


在第二个场景下,实测拖入SSD一个容量大至57GB的4K影片,传输时长仅用了13分钟左右。尽管非严格测试,数据传输的速度和稳定性已经足见ORICO M3H4-G2是个强有力的中继支撑。


ORICO M3H4-G2内拥有威锋VL820 USB 3.1 Gen 2集线器控制芯片,该芯片已通过USB-IF官方组织认证,上行端口x1,下行端口x4,均支持高速USB 10Gbps设备,并向下兼容。本次评测并未做拆解,不过通过实测,这款高速集线器无论从内核、供电方面和还是外观设计来讲都可圈可点。


总结

数码科技边界极速延展,未来的设备将趋近于更高的互联传输速度,高速HUB设备也将成为极客选配的重要辅助。这款ORICO M3H4-G2四口高速集线器拥有USB3.1 Gen2的前沿传输速度,内核扎实,做工细致,打破了同标准接口扩展时遇到的瓶颈,实用度和稳定性都很棒;外观设计上也利用橙黑撞色突显个性,一体化铝合金+阳极氧化工艺的质感外观尤为抢眼。竖向4口横排的宽松安置、斜角30度朝向的插口也是加分项,唯有左右皆有插线孔的设计可以改善。作为偏菜的极客,我愿意为它打个优秀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