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间天堂---杭州西湖||田荣

 Jennifer鲍子贤 2020-10-31
 

人间天堂---杭州西湖

望江县教育局  田荣 

杭州西湖,她是我国历代文化精英,秉承“天人合一”的哲理,在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绘画美学、园林艺术和技巧传统背景下,持续创造的中国山水美学景观设计出的经典作品,展现了东方景观设计,自南宋(13世纪)以来,追求诗情画意的艺术风格。以致于920世纪世界景观设计史和东方文化交流史上拥有杰出、重要的地位和持久广泛的影响。

杭州西湖,三面云山,中涵碧水。环湖四周,绿荫环抱,山色葱茏,画桥烟柳,云树笼纱。逶迤群山之间,林泉秀美,溪涧幽深。众多的自然人文景点遍布西湖山水之间,诸如“三秋桂子”、“六桥烟柳”、“九里云松”、“十里荷花”……走进杭州西湖,走进这片饱含东方文化深厚情怀的山水画卷,穿行于“西湖十景”之间,春夏秋冬都是景致,阴晴雨雪各表情愫。

“三面云山一面城”,是谁酝酿出这样地道的诗句,能如此精准地描述出杭州西湖的景观?山抱着湖,湖依着城,没有堆砌的词藻,没有造作的呻吟,却恰如其分,把杭州西湖的浪漫、温存和静美简约地概括了出来。

“一山、二堤、三岛”,集精致、典雅、景观之大成。山、堤、岛皆是故事,皆是灵性。它们的存在和西湖跨越千百年的人文情怀的凝结,为西湖风景增添了触人心弦的别样风情。

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写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底。”孤山既是山,又是岛,是观赏西湖景色的最佳之地。

沿西湖北岸,在岳王庙对过取道西冷桥,走过短短的路程即踏上孤山地域。相比热闹的湖滨与北山街,孤山是相对幽静的。这里遍布着前人遗留下来的陈迹,尽可抚今追昔,吊古兴怀。

孤山与宋代诗人林逋有着不可割裂的联系。林逋一生除诗词外,仅钟情与梅鹤。当年,他在孤山上种植下300多株梅花,放养了一只仙鹤。山水交围,不入城镇,坐听万籁,不染尘迹,在纷乱不休的朝廷内外,王安石与苏东坡都身不由已的时代,孤山帮助林逋远离尘嚣,修成了高风亮节。

林逋的毕生追求,恰恰也是孤山景区之于西湖的重要所在,时至今日,行走在西湖怀抱里浸润于湖光山色中并不难,难的是能寻得孤山这样地理紧邻,精神世界却在僻远之外的隐逸处所。

环绕孤山一周,还有“文澜阁”、“西泠印社”、“平湖秋月”等历史人文景致,处处赏心悦目,沿途移步换景,尽得其佳,且有一种古典江南灵气的浸润,观之不胜欣喜。

走在杭州西湖,踏过两道长堤,这便是“白堤”、“苏堤”。游人至此,油然缅怀起俩位古人——白居易、苏东坡。白、苏二堤将西湖湖面进行了具有美学价值的划分,它们不但连接了湖岸与景观,也连接了世世代代的游人与白、苏二位诗人的情感世界。

公元822年,年过半百的白居易赴任杭州剌史。其时,白居易在杭州的政绩多不胜数,但其中最突出的之一,便是整治西湖。今日之“白堤”,正是为了纪念白居易对于杭州之功劳,对杭州之关爱而命名的。

“白堤”北起于“断桥残雪”,南抵于“平湖秋月”,连接了西湖北岸与湖上的孤山景区。“白堤”两侧花繁树茂,有绚丽多彩的碧桃,有婀娜多姿的垂柳……明代王稚登的《十锦塘》诗,将“白堤”上的景色渲染得十分热闹:“湖边绿树映红阑,日日寻芳碧水湾。春满好怀游意懒,莺撩吟兴客情闲。波中画舫樽中酒,堤上行人岸上山。无限风怀拼一醉,醉看舞蝶绕花间。”

送别白居易,西湖经历了几百年的兴衰变迁。公元1071年,杭州西湖又迎来了她历史上的另一位“贵人”苏东坡。在杭州任上期间,他赈灾安民、治理河道。公元1090年,从夏到秋,苏东坡发动全城募捐,动用了20余万民工,治理西湖。将工程未用完的淤泥葑草,修筑成了一道长堤,这便是今日的“苏堤”。

“苏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栖霞岭下,沿堤交错种植杨柳、碧桃,并建有六座单孔石桥。每当春风吹拂,苏堤上杨柳吐翠,桃花争艳。晨曦初露时,平湖如镜,桥影斑斓,鸟语花香,百般风情,随心领略。

杭州西湖中的三岛——三潭印月(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经过几百年的潜心经营,集西湖雅趣之大成,被誉为“西湖中三颗璀璨的明珠”。

“三潭印月”,西湖十景之一,又名小瀛洲,湖中有岛,岛中有湖,园中有园,曲回多变,步移景新。南湖中的三座瓶形小石块,称为“三潭”。这三座石塔的来历,最初可以追述到北宋东坡治杭期间,明代经过重建,自此以后“三潭映月”的美景始名闻天下。清代初期,岛上又加营建,筑曲桥、堂轩,又沿内湖环植木芙蓉,经历代能工巧匠的点缀美化,遂形成了今天的模样。

“湖心亭”,位于西湖外湖之中。明嘉靖三十年(1522),杭州知府孙孟发动民工用疏浚西湖的淤泥加以拓展,广植花木,增设石栏,兴建“振鹭亭”,逐成规模。明万历年间,又进行重建,改名“太虚一点”。雕梁画栋,翘角飞檐,外观两层,黄色琼璃屋面,金壁辉煌。

游人远远从岸上望去,宛如海市蜃楼。内亭在外湖中央岛上,故后人将此亭也称作“湖心亭”。亭亦作岛名,岛也为亭名。站在湖心亭处极木四眺,水光潋滟,群山如屏,西湖风光,一览无余。岛南又有石碑,题为“虫二”,据说也是乾隆御笔,这是将“风月”二字的外边去掉,取“风月无边”之意。

“阮公墩”,在西湖外湖中,位于湖心亭西,以浚湖葑泥堆壅成岛。因泥软地低,为湖水浸漫,俗呼其为阮滩。岛外碧波粼粼,岛上草木葱茏,犹如碧玉盘中闪烁着的一块晶莹翡翠,故以“阮墩环碧”列于西湖新十景之中。

“三面云山一面城”、“一山、二堤、三岛”,从整体形态和个体特征上描绘了西湖景区的地理格局,也道出了西湖文化价值依存的实际载体。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隽永的文化底蕴,又能借助实体景观得以保留和再现,“西湖文化景观”才能当之无愧地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闻名天下的西湖,让杭州永远都留住了一份洁净与安然,让我们永远都能寻觅得一处空灵的心境。即便我们没有白居易、苏东坡等古代文豪们细腻流淌的才情,即便我们已经习惯于在拥挤喧哗、红尘滚滚的市井里追逐苍白的所谓生活,即便我们会有越来越多的瞬间惶惑……们依然是幸运的——或者漫步,或者驱车,我们总能来到这片旖旎的湖光山色中。也许我们不会吟诗作画,但我们可以默默凝视清水与烟岚……我们只是到这里来收拾心里莫名堆积的碎片,但在转身回望的刹那间,亦不禁由衷地赞叹,西湖真美,杭州有西湖,真是天下人的幸运!

 作者简介

田荣,男,汉族,祖籍安徽省庐江县,出生于1949年9月,笔名田地、田野、秋枫丹、雷无雨等,退休前在望江县教育局工作。

1974年7月发表处女作,早年创作过诗歌、曲艺、戏剧、童话、寓言、故事、散文、随笔、小小说、报告文学等。现为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会员,安徽省安庆市作协会员。

到2019年底,已先后在国家、省、市、县级各类文学报刊杂志上发表各类文学、文史作品1480余篇,累计300余万字,并多次荣获过国家、省、市级文学副刊征文大赛一、二、三等奖或优秀作品奖等奖励,其中一批代表作分别被收入十多家公开出版发行的国家、省、市级文学作品集。

精彩链接

雷池诗社||田荣老师《天生丽质九宫山》

雷池诗社||田荣老师《一滴水的追求》

雷池诗社||田荣老师《故乡的龙舟赛事》
雷池诗社||姚红满老师《捕鼠者记》

雷池诗社||常凯红《以点燃一支烟的方式送别你---亲爱的战友》

雷池诗社||常凯红《走进十月》

雷池诗社||【杨迪中◇古诗八首】

 

《雷池诗社》是一款面向社会的媒体平台。力推原创,散文、诗歌、杂感等体裁不限;力呈精品,不厚名家,不薄新人,刊发亮点稿文;力飨读者,精心打造平台魅力,竭力为读者服务。《雷池诗社》是成就诗人的摇篮,是大众娱乐的天地,是文学爱好者的乐园。来稿要求原创首发,健康新意,配有图文和作者简介。若文抄袭,责任自负。


图文若涉及版权,请与本公众号联系

来稿速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