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差旅随行,三口快充更小巧,紫米65W多口PD充电器体验

 笔点酷玩 2020-10-31
今年我买笔记本运气不太好,先是联想本没买对,后是惠普本不满意,一怒之下换了刚刚发布的MateBook 14 2020锐龙触屏版。不过这只本子自带65W快充只有单C口。
哥们为啥要买轻薄办公本?因为下半年出差多,没笔记本压阵完不成复杂任务,而单C口充电头就显得捉襟见肘——有USB插排还好办,如果只有一个市电插孔,意味着无法给笔记本和手机同时充电。为了提高充电效率,我入手了紫米的一款65W三口USB充电器,它有1个C口和2个A口,其中单C口支持65W快充,应对笔记本高速充电没问题,USB-A口则支持18W快充,三口同时输出也可以达到总功率最高63W,尤其适合我这种选手。这篇小文就跟大伙实地验证一下,这只快充头好不好用。

开篇先给大家看下这只充电头的大小,宽度基本与华为MateBook 14附赠的HUAWEI蓝牙鼠标宽度相仿,侧面磨砂+钢琴漆双拼设计,65W大字体标志明显。

四个侧面过渡圆润,接口面在插头的对面,1C2A三个接口间隔较为宽松,其中唯一的USB-C口位于一侧。

套装版型号为HA835,包装盒沿袭了紫米清爽直接的风格,封面标出多接口1C2A口支持,以及附赠一条USB-C to C线缆。

包装盒背面参数一览,之前也说了,但C口可以支持最高65W,单A口则支持18W。如果两个USB-A口各接一个设备同时充电,总功率也是18W;如果再加上USB-C口同时使用,那么C口的最高功率是45W,三口总功率则是45+18=63W Max。相比于单口65W充电头来说,显然紫米这个三口PD快充头实用性和易用性都更强。

包装盒集成度较高,体积占用也更小,其内部分为两个仓,附赠的那条1.8米长的双C公头线缆就置于其一,与充电头本体之间有纸板相隔,而充电头也有塑料膜保护,互无冲突刮擦。

紫米多口65W快充头的三围为69x62x29.5mm,与华为MateBook 14 2020触屏版笔记本自带的65W快充头相比,目测体积基本一致。

不同的是紫米快充头插脚可以缩回去,而华为MateBook自带65W快充头插脚是固定的,因此紫米更显小巧便携。


而且2A1C三口也比单口更能满足“一头多充”的需求,实用性大大提升。

纸面上看,我新入的紫米65W快速充电头完全可以取代华为原装65W快充头;但实际充电效率还是得具体验证,才会得出靠谱的结论。

接下来祭出我的Power-Z Type-C检测仪做对比测试,先给两只充电头做个快充协议“体检”,可以看到二者对华为FCP 5-9V、Type-C PD3.0快充协议都是支持的。

另外紫米还支持Apple 2.4A和三星的快充协议,不过华为的快充头还支持PPS快充,快充协议兼容性上紫米更胜一筹。

下面测试二者的“最强C口”为MateBook 14实际充电功率如何,笔记本目前剩余电量为80%左右,实测原装头达到54.76W,距离65W极值还有一点差距。

紫米单C口上阵,居然比原装头还厉害?实测充电功率达到60.73W,距离65W极值就差不到5W了,这个结果还是让我感到蛮意外的。

那么同时给我的主力手机和笔记本充电,笔记本充电功率会是多大呢?理论上C口此时最高输出45W。

实际测得充电功率也是距离45W极值相差不到5W,如下图所示,为40.63W左右。满意。

USB-A口方面,单A口和双A口都是总输出在18W极值,要求并不高。实测USB-A口为Redmi 10X 5G(最高支持22.5W)充电,实际功率为12.13W。

改为单USB-A口为Redmi 10X 5G充电,实际功率为15.41W。

从我个人对笔记本电脑+手机的差旅充电使用需求来看,测到这里基本可以确定紫米这款65W三口快充头可以完美胜任。

酒店或者餐厅找到一个市电插座就可以同时给手机和笔记本快充回血,还是蛮舒服的。以后出门完全不用带原装头了。

写在最后。
从去年年底开始,我就开始关注65W多口快充产品。一是因为自己手里的新手机快充支持越来越高,二也有更换笔记本计划,虽然配笔记本搞的蛮坎坷的,但65WC口快充肯定是基础配置,所以未来的随身充电器,一定要是多个接口、且其中至少有一个C口65W快充才行。而现在不少笔记本产品给你配的只是带有1个C口的单口快充充电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考虑自购。去年我曾入手一个30W 1A1C的紫米快充充电器,实际使用时感觉速度和低发热这两项成绩都不错,这也是我入手65W三口快充头的前提。而从这次实测来看,它也没有辜负我的信任,总结一句话就是:小巧、高效、低发热、一头三充。
此外,它支持多重安全保护,“双拼”颜值蛮有辨识度;售价方面,带线的套装版149,不带线的单体版129,都属于平民价位。如果你也是快充笔记本+快充手机的刚需用户,可以mark一下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