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课标语文90秒:一篇作文,使用几个论据好?——阅卷老师最喜欢的写作模式:疏、密(1)

 课标网天天语文 2020-10-31

天天语文伴你第584

一篇作文,使用几个论据好?

——阅卷老师最喜欢的写作模式:疏、密(1)

1. 一篇作文使用几个论据比较好?

这是许多同学关注的问题。

其实,不在于“几个”,而在于论据布局的“疏”与“密”。

疏,即简略的论据罗列;密,即详细的论据阐述。

2. “疏”:以一组材料为论据。这组材料在语言结构上是“组合式”的;在修饰形式上是“排比式”的,或是“反复式”的;在逻辑上是“递进式”的,或是“互补式”的。

鲁迅先生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就是用了一组例证开篇:“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三个例证的组合,呈现出“递进”的逻辑关系。

这就是“疏”。

3. “密”:以一个或两个材料为主,阐述要表达的观点。这个例证材料是全文的主体内容,是整篇议论性文章要阐明的观点的核心论据。

鲁迅的《拿来主义》就是用“一个”比喻性例证阐述观点:“大宅子”——“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姨太太”等。对“一个”例证,层层剖析,多角度阐述,表明了对“它们”的不同态度。

这就是“密”。

4“疏”使得论证丰富、全面;“密”使得论证严谨、有力。

有“疏”有“密”,才是最好的!

欢迎在下方留言区留下您的

观点和评论…… O(∩_∩)O

近期“新课标语文90秒”内容回顾:

1

苏辙,“高考作文”水平如何?

2

“维也纳”,不值得我们“崇”、“媚”吗?

3

我们家,谁是“大王”?

李强老师快手账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