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鸡汤为什么有毒】/ 傅安平

 泾渭文苑 2020-10-31


鸡汤为什么有毒

傅安平

        早上,群里有人发出一个小视频,视频开头讲了一个故事:

        徐悲鸿问一个马贩:“你这马多少钱一头?”马贩说:“5000元。”徐悲鸿说:“我用我画的马,换你一匹马行吗?”马贩说:“你这人脑子有病吧?用你的纸马换我的真马,开玩笑。”马贩不知道,那幅画后来卖了6000多万。

         然后,视频以这个不知真假的故事为反面教材开始给人灌鸡汤了,说对于一个不了解东西价值的人,是不配享有这样的财富,我们大部分人只看到有形的东西值钱,却不知道无形的价值,最有价值的东西往往都是无形的,比如空气,思想,灵魂,这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云云。

        好一碗有毒的鸡汤!讲得头头是道,可里面偷换、混淆了多少概念。

        首先,到底是真马值钱,还是纸马值钱?

        可以这样说,99.99%的情况下,真马肯定比纸马值钱,世上画画的人无数,有几个画纸马比真马值钱?也就是说,如果马贩用真马去换纸马,99.99%是要吃亏的。这马贩蠢吗?他太正常了,不换,至少他做到了保本没赔,保本不赔即安全性才是金融交易的第一原则,而不是冒着高风险去收割高利益。能换到纸马比真马值钱,那算是稀罕之事,可谁随便敢相信天上掉馅饼的事呢?

        第二,凭什么硬要让一个马贩懂得画画?

        为什么总认为每个人都该具有超能力呢?以这样的想法作为出发点去谈问题就是错的。 所谓“术业有专攻”,马贩的专长首先应该是懂马,懂马的交易,而不是懂画,懂艺术品行情。一个马贩怎么可能预见一位普通画家作品的投资价值?连那个卖画人自己都未必知道自己的画以后会那么值钱,否则,他干脆坐在家里奇货可居好了,或者他大概也尝到家里等米下锅的滋味吧?纸马急切之间能当米饭填饱肚子吗?

        第三,纸马真的比真马更有价值吗?

        就算纸马拍卖出了天价,那不也是多年之后才被少数圈中人捧上去的吗?纸马的价值,只有进入艺术品市场,在特殊的条件下才能得到体现,如同公司持有股票一样。而真马不同,真马可以用来繁衍种群,用来乘骑,运输,屠宰,用来陪伴人类,这些实用价值是一幅画能有的吗?这如同虚拟经济再怎么发达繁荣,也永远无法取代实体经济一样,解决不了实际生存与生产所需生产资料的问题,还有可能在一夜之间就崩溃,一幅画也可能转瞬之间贬值无几。

        如果马贩对马有深厚的感情,你能用一幅画换他的马吗?哪怕是用一幅名画来换也不行。马身上也可能附有无形的价值。

        如果换在沙漠之中,饥饿之地,你能用一幅纸马换到一头真马吗?哪怕别人知道这幅纸马价值连城。

        第四,既然知道最有价值的东西往往是无形的,为什么还要以是否懂得纸马价格间接来衡量马贩的成就呢?并用这样错位的衡量标准去说教别人,很荒唐。还有,金钱只是商品交易的中间媒介,如果什么都可以用金钱来衡量价值,这世上还有真正珍贵乃至高贵的东西吗?那世界就只剩一种铜臭气味了。这种说教,无形中向别人灌输了金钱至上的观念,这是该视频最大的毒害之处,这种毒害如同下面的这条文章标题宣扬的价值观一样:

        “富二代隐蔽身份相亲遭团灭,离场时说出身份,女嘉宾们嘴都气歪了。”

         就是这样的许多“有毒”视频、文章,现在成为了社会大众中间最流行的鸡汤,他们很多人都爱喝。这些鸡汤反映了这个时代通行风气的低俗,流行价值观的低下。

         再说,大多数鸡汤都和上面的例子一样,是经不起实际推敲和辩驳的,都是事后诸葛亮,千百种假设都不能代替唯一可能的现实。

         你翻开《论语》、《史记》等经典著作,其中哪一篇文章是在讲把金钱等同于人生价值,把追求财富当作人生意义的?那里面有多少可歌可泣名传千古的平凡草根?可是现在人呢,对财富的崇拜与炫耀恐怕到了前无古人的地步,真的没有仁义道德、公平正义的什么事儿。随便看见个小视频,不是表现没钱就萎蘼不振,就是表现发了点财就耻高气扬,发财后就要用大土豪的心态去整压别的无耻小土豪的各种情景闹剧。无论大土豪还是小土豪,尽是耻高气扬的嘴脸,还把整压说成正义,浅陋而恶俗,何其可笑!

        在这些人兜售的鸡汤里,无处不在地宣扬金钱至上的观念,只要有了金钱有了财富,自然就少不了美女名车盛宴豪宅,成了人生大赢家,就可以歪眉咧嘴地招摇拉风。这些炖制鸡汤的人,可以说内心毫不明白识理,毫无通晓大义,一个自己都不能开阔心胸、明晓义理的人,又能向别人灌输什么有益的鸡汤,指引世间真正的成功与幸福?这些毒鸡汤,看起来是巧言善辩加循循善诱,其实已经成了社会恶俗之源。   

        今天谈到鸡汤这个话题,我觉得世上最高明的“鸡汤”,就是《道德经》,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道德经》就是怕自己成为毒鸡汤,第一句话就是要明白告诉人们,请不要太相信它,太相信你就错了。然后由此展开,讲一些似是而非的大道理,有很多种解读,诱导你自己去从中思考真理,反正书面上是不存在明白真理的。后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其实也是这个意思。人不管读什么文章,脑子里总是要为自己留一手的,不留一手,不自己动脑思考,就要中别人思想的毒。这就揭露了一切鸡汤的本质:你生硬地相信鸡汤,鸡汤就成了毒汤。            而《道德经》,也是老子他老人家被人逼着才写出来,传到世间成为“鸡汤”的,并不是老子自己要端出这碗鸡汤坑人坑世——这样的传说,是多么符合《道德经》的精神啊。真正有益的“鸡汤”,从来不想硬端给别人喝,灌进别人的嘴里。

        售卖鸡汤,若如商贩卖货,明明不好的东西也要给夸出个花样来,让别人掏钱买,那就成了骗子。文人经常干的事,就是明知道世间的哪一条道理都是讲不尽讲不透的,却还是要讲,要写,掏心掏肺地干没用的事。本篇文章也是这样。

                20190428夜,傅安平随笔

        作者联系方式:

                   微信号   fap19980610

                                 邮箱     2313518604@qq.com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傅安平,1974年生,湖北黄冈人,长江大学毕业,工学学士。现自由职业,业余写作,作品多见于博客,《当代作家》,《当代文学》等各公众号。《泾渭文苑》原创平台签约作家。

一位编 :张   彦

执行主编 :槐自强      巨石

执行主编 :旭      韩晓

主编问 :周海峰      苦艾 

泾渭文苑:

一、关于稿费,打赏所得的稿费,


60%为作者所有,七日内结算。


剩余用于平台维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