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色古香的和顺镇】/ 王立刚

 泾渭文苑 2020-10-31


古色古香的和顺镇

王立刚

 和顺镇位于腾冲县城西南四公里处,古名“阳温墩”,由于小河顺着村子流过,故改名为“河顺”,后取“士和民顺”之意,和顺镇由此得名。全镇人口六千余人,而侨居海外的和顺人则达一万两千多人,是西南地区著名的侨乡。
  和顺镇四面群山环绕,环境幽静,非常完整地保留了明清文化的特色,传统民居多达一千多座,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的活化石。河顺镇民居为封闭式住宅,布局形式有“三坊一照壁”、“四合院”、“四合五天井”等。在这里,既可以领略到徽派建筑粉墙黛瓦的美,也可以寻觅到西方建筑的元素。尤其是古宅的门窗木雕,人物造型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宅院中以青色的火山石堆砌的石阶,细而不光,起到了很好的防滑作用。
  和顺镇历史悠久,始建于明朝,当地人大多是明初到云南从事军屯和民屯的四川人、江南人、中原人的后代。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朱元璋派大将蓝玉、沐英率军收复云南,攻克大理后,分兵驻扎鹤庆、丽江、金齿。和顺镇寸、李、尹、刘、贾五大姓,原籍四川省重庆府巴县,其祖先就是此时奉命随蓝玉、沐英征伐金齿、腾越而南来的。后来,他们镇守边关,驻军腾越,均以军功得封。同时,这些人也得到朝廷封赏的田地,世代留守边地,后居“阳温敦村”,也就是今天的和顺镇。
  这些外来人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有些人文化素质较高,虽背井离乡来到边地,但和顺的村落选址和布局、民居建筑、民间工艺,无不浸润和保存了中原文化的精髓,同时,又吸收了外来文化的精华,与本地传统文化融合,创造出了一种具有和顺特色的地域文化。走进和顺,展现眼前的是一派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全镇古宅从东到西、环山而建,逐次递升,绵延两三公里。一座座古刹、祠堂、古建疏疏落落地围绕着一片平地。村前一马平川,清溪绕村,垂柳拂岸,夏荷映日,金桂飘香,好一派江南水乡景色。民国元老李根源先生曾写诗赞道:“远山茫苍苍,近水河悠扬,万家坡坨下,绝胜小苏杭。
 和顺镇是著名的侨乡,四百多年前,这里的村民就开始“走夷方”。由于和顺距离缅甸才七十公里,所以去那里做玉石生意的人特别多,还有一些人远走印度、美国、加拿大,其中不乏成为巨富大贾的。他们功成名就、衣锦还乡之后,便在和顺镇修建宅院,也出资修建宗祠,全镇有八大宗祠,风格各异。受外来文化浸染,和顺的建筑多为中西合璧,风格有南亚的,东南亚的,宅院内还有不少西洋的工艺品和现代化用品。由于明代朱元璋的屯边制度,许多居民是从中原迁来的移民,也有安徽、江西的,所以这里的民居或多或少带有徽派的青砖灰瓦建筑风格。在这里还可以看到英式高墙石屋建筑风格。各种建筑风格,在这个清秀的西南边陲水乳交融,和谐并存。
  和顺图书馆为中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前身是清末和顺同盟会员寸馥清组织的“咸新社”和1924年成立的“阅书报社”,后经海外华侨和乡人捐资赠书,于1928年扩建为图书馆。馆内藏书七万多册,古籍、珍本一万多册,内有胡适、熊庆来、廖承志、李石曾等许多文化大家的题字。步入大门,拾级而上,至平顶拱形中门,门额悬挂着大学者胡适先生题写的馆名。中门内为花园,园内花木扶疏,布局典雅。穿过花园即达馆舍主楼,主楼为二层五开间木结构楼房,正面两侧突出两个半六角亭,玲珑别致,门窗造型西式设计,结构新颖,气宇轩昂。主楼后为藏书楼,珍藏着许多古籍。

  陷河湿地因人行其中极易陷入,被当地人形象地称为陷河。陷河湿地水草丰茂,野鸭水鸟嬉戏其间。泛舟其中,鱼翔浅底,绿柳如烟,令人沉醉。难怪有和顺人赞道:“家乡好,最好陷河头,绿柳丛中穿紫燕,红莲塘畔卧青牛,结伴泛孤舟。 
  河顺镇人杰地灵,出现过许多文化名人和富甲一方的巨商,著名哲学家艾思奇、翡翠大王寸尊福、民国元老李根源便是其中的代表。艾思奇青年时代所写的《大众哲学》和《哲学与生活》两部著作,曾引导了无数青年走上革命道路。艾思奇故居为砖石楸木结构,中西合璧的四合院。有串楼通栏,雕花格扇,西式小阳台,显得古朴典雅。在大门头悬挂着“艾思奇纪念馆”的匾额,在西楼和厅楼上陈列着艾思奇的生平事迹和学术著作

  和顺镇自然生态优越,镇内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古树名木有近百棵,位于和顺张家坡的千手观音古树群最为著名。古树群由七棵拔而起的百年樟树组成,其中五棵沿一直线而列,近观如擎天巨伞,远望似千只手臂向四周展开,极似传说中的千手观音。两棵古樟站立两旁,恰似观音菩萨的文殊、普贤两弟子。从西往东看五棵古树分而列之,与远处的魁星阁相望,故又被称为“五子登科”。古树群下,一条火山石铺就的古驿道蜿蜒西去,与村前的捷报桥相连。一辈又一辈的和顺人先到千手观音古树群下,许下祈福求财的心愿,然后踏上这条古道,怀着有朝一日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梦想,十分自豪地从捷报桥上走回来,开始远走他乡,“走夷方”。
       继续沿着小河走,每隔一段就会有一个古朴典雅的小亭子,在水边矗立,村妇在小亭子里洗衣,这是全国独有的洗衣亭,在和顺镇有六座。洗衣亭可以洗衣、纳凉、歇息,也可以遥望远方,寄托相思。和顺男人们出外闯荡,为了能让家中的女人在洗衣时不被风吹日晒,就建了这样的亭子。这是远走他乡的和顺男人对自己女人的关爱,也是和顺女人家庭地位很高的标志。
  刘氏宗祠建于清咸丰五年,建筑临溪伴水、布局错落有致、造型古朴、风格典雅,宗祠两侧园中植以梅兰竹菊,环境清幽,存有“永免钱粮”、“保我子孙”乾隆年间的古碑和汉高祖刘邦、光武帝刘秀、昭烈帝刘备的三祖遗训碑;有目前国内最大的供奉祖先的神龛。宗祠内匾联、题词比比皆是,弥漫着浓厚的文化气息。
  和顺古镇还有不少地方值得去看看,由于是跟团游时间不允许,我只好作罢,等下次来了再说吧!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王立刚,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曾在《中国税务报》《杂文选刊》,《咸阳日报》,《榆林日报》等报刊杂志发表小说、散文多篇,著有长篇小说《峥嵘岁月》,中短篇小说集《浪花》,《老税》《泾渭文苑》签约作家。

【平民文学的兴起】/ 王立刚

【走婚】/ 王立刚

【世事有时反反转 】/ 王立刚

一位编 :张   彦

一位委 :孙   辉     万   毅    槐自强     巨石

编委一位 :王宏民     夏   天    郭   旭     韩晓

主编问 :周海峰     苦   艾

主编顾问 :薛光炜     蒲家富

泾渭文苑:

一、关于稿费,打赏所得的稿费,


60%为作者所有,七日内结算。


剩余用于平台维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