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年,我推了一次火车】/ 周海峰

 泾渭文苑 2020-10-31

那年,我推了一次火车

 周海峰

俗话说,牛皮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的。那年,我不仅真真切切推了一次火车,而且推得惊心动魄,推得心焦如焚,推得忙乱不堪。

那是上世纪文革中的一个暑期,学校停办了,正上中学的我回村参加劳动。我们村地处大北沟东岸二里处,土地贫瘠,生活困苦,社员们说,要得发,马下骡子种西瓜。生产队请来河南瓜客,种了30多亩西瓜。暑期,西瓜成熟了,大家舍不得吃,每天采摘一大车,拉往40多里地的武功县普集镇火车站交售。

那天,队上派我同两位社员交售西瓜。西瓜是先天晚上就装好的,鸡叫起身,拉车的是两头奶牛。知识青年下乡时,省奶场一位负责人用两头奶牛替换儿子下乡,生产队牲口短缺,就将奶牛当牲口使用了。

正是伏天,天气炎热。我们赶了40多里路,到达车站时已近正午。太阳像火炉子扣在头上,晒得人通身冒汗。两头奶牛更是气喘吁吁,大汗淋漓。交瓜的车辆排着长队,没有一晌时间难得交售。我们三人临时分工,一人排队,一人照管牲口,一人看瓜。因我是刚回村的学生,就照顾我看瓜。

车站上到处是人,到处是瓜,几棵稀疏的树木下拴着牲口。我热得汗水糊了眼睛,想降温就吃西瓜。西瓜已吃得我肚子鼓胀,只想寻一个阴凉地方。我举目四望,看见就近的一家卖茶的门店口有阴凉,门口坐着一位胖女人,摇着芭蕉扇,身边放着一台收音机,隐隐约约播着秦腔《沙家浜》。我知道那里不是我去的地方,就又将目光游移,忽然发现长长的火车下睡着无数乘凉的人。火车下是亮晶晶的钢轨、枕木、石子,他们是怎样乘凉的?走近一看,人们大都裸着上身,在火车肚皮下头枕着钢轨,身子躺在枕木上,一个个显得舒适畅快。我心想,太阳火热,暑气蒸人,火车下倒是个乘凉的好地方,只是睡在下面有极大危险。我问一位大叔,睡在火车下不怕车轧?大叔说,这列火车已在这里停了好几天,一时半刻走不了,睡在下面比睡在竹子床上扇扇子还凉快。听大叔这样说,通身冒汗的我也想钻到火车下去乘凉。钻火车前,我转身去大车旁用篷布盖好西瓜,又返身回来看火车。

火车长长的,望不见头,也看不见尾,大概有五、六十节吧!这么长的火车,车底下可睡成百成千人。往车下钻时,我又想,要是火车马上开动,不就是白送命么?犹豫间,不知谁的收音机里传出《红灯记》中李玉和“临行喝妈一碗酒,浑身是胆雄赳赳!”的唱段。李玉和的唱段使我增添了胆气,我弯下腰,正待抬脚,忽听得“哐啷啷”一连串的撞击声。火车动了,响声是火车在挂钩。犹如爆竹炸响,或若雷声轰顶,睡在火车下面的人们惊动了,一个个惶悚地爬了出来。这时,我发现一个赤裸上身的青年还在火车下睡着,他可能太疲乏了,睡得死了,没听见火车响动声。一般人睡姿是头枕钢轨,身板在枕木上,而他却头在钢轨外,腰在钢轨上。火车挂钩时往后倒,它不知道还有人躺在钢轨上停止行动。“哐”的一声,惊醒者惶恐地逃离了,沉睡的他还在钢轨上。车轮已压住他的半边肚子,未压的半边鼓胀的像个气球,脸很快紫涨起来。他疼醒了,想逃离车轮,但是迟了,车轮死死地压着他,头和腿扭动着,呈现临死前的痛苦挣扎。

万般恐惧之际,发现险情的人们失声惊呼着,逃离的人们跑回来,有的用手推火车,有的用肩扛火车,有的跑向车头呼喊着。我仓皇的加入推车行列,同大家伙拼力。然而,火车像沉稳的大山,丝毫未动。惊惶无措中,我突发灵感,攀到车厢连接处,转动连接的阀门。就在这时,后退的火车“咣”的向前走了,而我转动的车厢甩下了。原来,阀门已使火车车厢分离了。

我跳下车,见那不幸者还在火车下压着,他的脸由紫涨变得灰青,压得气球一样的肚皮随时都会爆破,再不及时救出,让你就会活活轧死。现场数百人又推剩下的半截火车,火车还是纹丝不动。焦急中,我想起我们拉车的奶牛,人推不动火车,叫牛来拉,肯定比人强。准备行动时,已分离的火车大概得到不安全信号又往回倒,火车倒回来,撞上已脱离的车厢,不幸者就会当即丧命。

千钧一发之际,我与几位青年抱来几块大石头堵在钢轨上,火车“咔哒”停了。就在这时,一辆军车拉着解放军飞一样来到出事地点,战士们犹如出水蛟龙下山猛虎,为抢救人民生命奋力推车。见解放军推车,在军人的号子声中,大家跟着一起用力,火车竟然推动了。解放军将压得奄奄一息的不幸者抢救出来,台上军车,向医院飞驰而去。

望着脱险的伤者,望着渐渐远去的军车,人们长长地吁出了一口气。

事情过去多年了,那被火车轧得命悬一线的垂死挣扎者的悲哀,那不须号召、不须动员、众手推动火车的壮举,那人心齐、泰山移的救人场面时时映在眼前,我为不幸者祈祷,为参加抢救的群体致敬!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周海峰,男,陕西乾县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文学创作研究会理事,西部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陕西作协文学院班固书院副院长,乾县原文联主席,作协主席。出版有小说集《乐土》,长篇小说《菩提树》。结集有中短篇小说集《小城有梦》,散文集《追日》,报告文学集《在龙卷风劫袭过的地方》。2002——2003年度市文联授予“德艺双馨”奖。其业绩载于《二十一世纪人才库》、《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等10多部典籍。长篇小说《菩提树》被中国现代文学馆收藏。

【进城的母亲】 /  周海峰

【乐 土】/  周海峰

【村前有棵大柳树 】/ 周海峰

【渭风文斓】六股杈的老柿树(中篇小说)/ 周海峰

【游永寿洋槐林】/  周海峰

【慕田峪长城】/  周海峰

【橡皮】/ 周海峰

【故乡,那年没有油菜花】/  周海峰
【村 神(小说)】/ 周海峰

一位编 :张

副  主  编:沉   穗

一位委 :王宏民     万   毅

编委一位 :郭   旭     韩   晓

编委一位 :巨   石     薛光炜

主编问 :周海峰     苦   艾

主编顾问 :亓宏刚     蒲家富

泾渭文苑:

一、关于稿费,打赏所得的稿费,


60%为作者所有,七日内结算。


剩余用于平台维护。


二、来稿请投微信:18791483940联系


核准校对,直接刊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