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纪实散文 | 芳华未老俏夕阳

 克什克腾 2020-10-31

芳华未老俏夕阳

9月24日俏夕阳老年秧歌队赴宇宙地镇敬老院慰问演出,这是队员们自发组织的献爱心活动。队长邱瑞老师盛情邀请春雨姐随队同行,奈何她人在赤峰,虽有意观摩助阵,却分身乏术,一筹莫展之际,姐姐向邱瑞老师推荐了我。随队同行,我有幸结识了俏夕阳老年秧歌队的诸位尊长。

春雨姐电话里三言两语,我便懂了她的心思,为了成全老人们的无私善举,希望我能代她为老人们撰文留念。得姐姐信任难言感激,但写人记事向来是我的软肋,对长辈们又一无所知,怕难以胜任,自是顾虑重重。后得知老人们平均年龄高达六十五岁时,我又不忍回绝,便满口应承下来,权当一次极小甚微的助力吧。

上午九点,如约来到政府广场,老年秧歌队已全员到齐。一位清瘦老人迎过来,“是李老师吗?”老者倒背双手,笑容可掬,声音响如洪钟。他已经化了妆,脸上涂抹三五道大红的油彩,像娃娃的信笔涂鸦,有些随意,却增添几分童稚与天真,看上去风趣十足。我笑笑回应说:“您是我的长辈,叫我小李就好。”老人自我介绍说:“我是邱瑞,教育上退休的,是俏夕阳老年秧歌队的队长,这次随队让你受累了……”

我一边和邱老师唠嗑儿,一边打量其他老人。他们年纪在七十岁左右,性情活跃,精神饱满,仨一堆儿俩一伙儿地闲聊或耳语,兴头儿颇高,像一群天真无邪的娃娃......

说话间,一辆大巴车快速驶来,紧靠路边停下。原来是老人们自费租用的车辆来接我们了。上车时,我有意走在最后,一是想帮老人搬搬道具,还有他们为敬老院准备的牛奶水果等物,二是考虑到他们年事已高,想把前面的位子让给他们。没想到,老人们个个腿脚灵便,动作麻利,没等我帮忙,三下五除二就把东西通通搬上车,这令我有些汗颜,可惜自己白长了一身肥膘。

全员落座,司机牛气十足地来个调头,大巴平稳驶入右车道,接着他右手娴熟一抡,方向回正,然后左脚离合右脚油,蜻蜓点水一般,车子随即加速沿303国道疾驰而去。

车窗外,秋风阵阵,天空湛蓝,白云悠悠。道路两旁是高大的杨树,淡紫微黄的叶子在枝头摇摇曳曳,掩映着沿途路过的小村庄。眼前红砖粉墙一闪而过,一行人仿佛在缤纷的画廊里穿行。路边沃野良田,一派丰收景象。金黄的谷子俯首弯腰,老玉米龇牙咧嘴憨笑着,甜菜擎着肥硕宽厚的叶子沾沾自喜,葵花挺直腰杆儿擎着硕大的花盘任千百颗种子在上面排兵布阵。偶有馋嘴的家雀儿飞来啄食,瞬间又箭一样冲向云霄。芥菜地里,芥菜英码一处,芥菜疙瘩堆放着,白绿分明,在褐色的土地上绘出丰收的画卷......

大巴车上,老人们叽叽喳喳,有说有笑,燕子一样欢欣雀跃。突然,不知哪位大妈唱起了评剧《花为媒》中的《报花名》选段,一开口四座皆惊。闻声望去,一位阿姨圆脸短发,中等身材,体态微胖,此刻正唱得投入,动作有板有眼,唱腔清脆甜美,像是行家里手,派头儿十足!车里掌声不断,我也拍得手掌发热。细一打听,原来是六十八岁的李秀华阿姨。

一路欢歌笑语,很快来到宇宙地镇刘营子村,入村西行不到一千米,就来到敬老院了。

初秋的阳光暖而不燥,均匀地洒满整个院落,地面温度不烫不冰刚好落脚。两排屋舍分列南北,东面高墙隔开喧噪,西面厢房里厨房、餐厅一字排开。整个院落格局紧凑,地面平坦宽阔,房前三五棵老树高大挺拔,半青半黄的叶子窸窸窣窣,像轻音乐一样让人倍感轻松。院内有几排长椅,入住的老人们仨一堆儿俩一伙儿地坐在上面,神态安详。看着他们,责怪自己不该空手而来,于是暗自转身出门,一边走一边问,大约步行五百米,到村里的便民超市买了礼物才稍觉心安。

拎着东西往回走,前面骤然响起锣鼓镲,于是加快脚步返回敬老院。一脚门里一脚门外,就看见秧歌队已盛装登场,男的长袍马裤,女的小袄罗裙,队员们精神抖擞,双扇在手,彩绸飞扬,秧歌步踩着鼓点儿时疾时缓,弹跳轻盈。头饰艳丽缤纷,彩珠绒球摇摇颤颤,服装领口和袖口处飞金丝走银线,描龙绣凤,金光点点。震天的锣鼓敲起来,欢快的秧歌扭起来,院落中间,队员们衣袖飘摇,裤脚生风。最初排成一字长队,忽而排头一拐,若苍龙回首,龙身回旋。一会儿排成方阵,只见衣扇不见人,若红波翻滚。转眼又倏然分开,如江水分流。突然又合二为一,如支流聚集交汇、环绕、穿插......队形变化精妙,令人目不暇接。扭着,舞着,时而一步小跳,轻盈爽利。眼前,花甲耄耋人,看似十八岁。

队伍当中,猪八戒的扮相最抢眼,头上黑僧帽,脚上白僧袜黑僧鞋,长长的嘴巴胖肚皮,两只大耳朵呼呼扇扇,九齿钉耙时而扛上肩,时而抡一圈,一副好吃懒做邋遢相。老蒯婆子紧随其后,红裤花袄白鞋子,脸上有颗大痦子,右手大笊篱,左手长烟袋,舞得呼呼生风。一美女扮相莲步轻移,姗姗而来。“八戒”见状,赶紧凑上去百般挑逗,好色贪吃的本性暴露无遗,让人捧腹大笑。

脱下戏服,才识庐山真面目,猪八戒扮演者是已七十八岁高龄的雷玉珍阿姨,腿伤尚未痊愈,听说慰问演出,便自告奋勇带病出演。身边的刘玉珍大姨和我是同乡,是俏夕阳老年秧歌队的创始人,已八十一岁高龄,做完股骨头置换手术不久,虽不能凳场献艺,却也挂帅亲征了。此刻,她身穿紫色旗袍,脚蹬红色皮鞋,指间一颗香烟卷儿,看去芳华未老,风韵犹存。她一边指挥,一边鼓劲加油,举手投足间,眉目含笑。

鼓乐戛然而止,院内掌声四起。一个多小时的演出一气呵成,中间老人们未作任何停歇,让人不得不叹服他们的精神和体力。拍照留念时,大家不争不抢,有尊有让。占位,造型,数着一二三,齐声喊“茄子”,天真又可爱!“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说的不就是他们吗?

归途中,大家又在筹划去经棚镇敬老院慰问演出事宜,我听了,不禁由衷赞叹!另一位队长徐长春阿姨为大家带来了水果,大油桃色泽鲜艳,口感酸甜,解馋又解渴......稍事喘歇,《打靶歌》齐声唱响: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胸前的红花映彩霞,愉快的歌声满天飞......老人们红光满面,神采飞扬。此刻,多想做几朵大红花,亲手佩戴在他们的胸前。

众人激情似火,天边红霞蒸腾,一抹夕阳红染透群山,放眼望去,绚烂如花。突然灵机一动,赶紧拿出手机,在备忘录上记下我的文章题目——《芳华未老俏夕阳》。

重阳节那天,邱瑞老师打电话说,俏夕阳老年秧歌队赴暖颐阳老年公寓慰问演出圆满结束,为重阳节全旗文艺汇演义务助演也倍受欢迎和好评。至此,我想对俏夕阳老年秧歌队的前辈们说:戏服娉婷,红绸翻卷,不过是人生的头彩,所谓来日方长,愿福寿安康!”

2020.10.24深夜


照片由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李云鹤,克什克腾旗热水塘生人,赤峰市作家协会会员。率直随性,执笔自娱,常读他人而省乎己。

合作单位:克什克腾作家协会、克什克腾旗民间文艺家协会、内蒙古克什克腾旗书画家协会、克什克腾旗摄影家协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